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假講座真騙局!瀘州這位大爺買回一堆「神葯」,結果……

假講座真騙局!瀘州這位大爺買回一堆「神葯」,結果……

近來,養生話題越來越熱

不僅是老年人,

更多的年輕人也開始注重身體健康

健康話題的熱度居高不下

注重身體健康本該是一件好事

但總有些不良商家打著

「健康講座」的幌子來騙錢

老年人上當受騙為多數

日前,瀘州市江陽區工商局北城工商所根據群眾舉報,對轄區某保健品經營部進行突擊檢查,發現該經營部正在以「會銷」的形式開展虛假宣傳。經營者正在向在座的22名老年人鼓吹其商品的「神奇功效」,執法人員果斷採取行動,先將老年群眾勸散,同時對商家不法行為固定證據。

近年來,

儘管工商部門屢次開展打擊「會銷」行動

但保健品經營商家違法違規經營行為

卻始終禁而不絕

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

……

這些「會銷」商家經營手續齊備

在宣傳單上並沒有什麼「把柄」

他們往往在舉行「健康講座」時,

由所謂的「專家」口述

誇大其辭欺騙消費者

有的老人還在調查時幫助商家逃避處罰

除此之外,

」健康講座」往往錯開工作時間

通常於周末或平日早上8點以前進行

這也給取證帶來了難度

不得不說,

這些不良商家真skr狡猾的人

以惠老政策迷惑老人

所謂「神葯」無藥品批准文號

2017年3月2日,江陽區工商局執法人員接舉報後對某「助老工作站」進行檢查。執法人員現場發現,該經營場所左側牆面掛有宣傳畫,上面寫有「創辦來源」等內容。

在該工作站大廳內發現了印有「關於舉辦『老慢病科普教育暨愛心助老健康』大型公益活動的通知」等內容的宣傳單。經營者現場無法提供國家衛生部初級醫療衛生保健基金會的授權證明。

「這個葯我堅持吃了20年了,現在身體比較好。」剛聽完某保健品「健康講座」的王大爺告訴記者。他將保健品當成藥吃了很多年,並且將自己身體好的原因歸功於該保健品。

實際上,

這種保健品真有那麼神奇的功效嗎?

總之,老年人易患什麼病

該商品就能防治什麼病

這些「會銷」產品儼然被經營者

宣傳成了包治百病的「神葯」

what!!!

愛瀘哥表示很震驚

居然有「包治百病」的葯

真的是這樣嗎?

執法人員調查發現,產品外包裝、說明書、生產許可證、檢驗報告(含檢驗標準)上均載明該商品屬於食品,且未見藥品批准文號。

「會銷」商品打親情牌、誇大功效

騙取老年人信任

市民黃女士說,她父親已去世多年,70多歲的母親一人在家。大概從三年前開始,母親就經常去聽課,不時會提一些雞蛋、面等物品回家,「好多東西提回家就放著,根本就沒吃,但是勸都勸不住,她還是要買,也只有由著她,到現在已花了近萬元買保健品」。

對於多數年輕人來說

一聽到類似於「健康講座」的說法

立即就會產生戒備心理

但老人們卻為何屢屢上當呢?

記者從江陽區工商局了解到,「會銷」經營者通常先在濱江路、白塔廣場等老年人密集場所發放宣傳資料,吸引老年人到其門市後,針對老年人反應遲鈍、容易輕信他人、貪圖小便宜等弱點,採取辦理VIP卡發展體驗會員附送禮品的方式,誘騙老人上當。

經營者還大打親情牌,對老年人噓寒問暖,用溫情攻勢套取老年人的經濟收入、子女陪伴、日常活動、身體情況等信息進行詳細登記,針對不同收入群體分別制定了相應的銷售模式,向老年人推銷店內商品。

在推銷過程中「,會銷」經營者通常誇大宣傳其保健品具有治療失眠、凈化血液、祛除風濕等多種功效,並以獲得過某某「榮譽」、得到某某授權等方式誤導消費者,騙取消費者信任。

愛瀘哥在工商部門打聽到消息

保健品不能代替藥品,廣大消費者尤其是老年消費者,對各種拉攏集中聽課活動,或來路不明的小恩小惠要保持警惕,並提高識別和判斷能力。如遇違法「會銷」行為,應及時撥打12315熱線向工商部門舉報。

專門@老年人消費者

以下十種情況應謹慎對待、及時舉報

1、免費送禮,引人上鉤

通過發傳單免費送禮聚集老年人,引人上鉤。慣用手段是「保健品空盒換雞蛋」等,如在小區周圍發傳單,凡持傳單前來聽講座的人可免費得雞蛋等。

2、假稱公益活動,增加權威力度

號稱是由某知名公司舉辦的公益活動,打著公益的幌子,吸引老年人來聽,實則為推銷產品做鋪墊。

3、失實宣傳,誇大保健品效果

「使用該產品3天見效,永不複發」「只需7天,糖尿病除根」……類似的宣傳用語是利用老年人擔心健康的心理,誘騙他們購買。

4、門檻設限,拒絕年輕人活動

地點通常在前一天晚上公布,時間通常定在工作日或早晚,此舉多是為了避免上班的年輕人進入。事先向老年人配發入場證,即便有跟去的子女也被拒之門外。

5、入門先登記,套取個人資料

進門會讓老年人先填寫姓名、住址、疾病等基本信息,並趁機聊上幾句,一方面培養感情,但主要是為了套話。

6、「專家」「醫生」依次上場忽悠

請「專家」和「醫生」給老年人免費體檢、看病,講保健品的成分效果,引起老年人的興趣,再以「優惠活動」誘惑老年人購買。

7、安排「同齡老人」現身說法

請一些「同齡老人」現身說法,以親身經歷證實產品療效,一些本來半信半疑的老人,聽到自己認識的人這麼說,便打消顧慮,購買產品。

8、服務到家,親情回訪

「銷售員」陪老人回家取錢取卡,一路服務到底,直到取錢到賬。對於被確定為重點客戶的老人,經常「親情回訪」,買水果看望,陪老人聊天。老人認為與經營者建立了信任關係,也因此不得不礙於「面子」購買其價格高昂的產品,導致以虛高的價格購買了許多假冒、劣質產品。

9、組織「免費旅遊」,實則大賣產品

組織老年人「免費旅遊」,名義是回饋客戶,實際上是「洗腦」,進一步誇大保健品的效果。

10、高利息「存錢」政策

鼓勵老年人往銷售公司「存錢」,給出比較高的利息,而且存錢的客戶買保健品還可以享受更多優惠。一旦錢存進去 ,便有去無回。

在痛恨這些不商家的同時

作為子女的我們應該好好反思一下

有多久沒回家陪父母了?

有空多關心關心父母

告訴他們要擦亮眼睛

不要被不良商家騙了

更重要的是

常回家看看

川江都市報記者 楊敏

責編 湯頌 劉篤梅 實習編輯 袁茹莉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瀘州晚報·瀘州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瀨溪河雙線特大橋預計明年完工,川南城際鐵路瀘州段又有新進展!
古有老馬識途,今有鴨子認主,納溪警方智斷「鴨子爭議案」

TAG:瀘州晚報·瀘州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