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震驚歷史的空印案!上萬人被革職查辦

震驚歷史的空印案!上萬人被革職查辦

原標題:震驚歷史的空印案!上萬人被革職查辦


摘要:本文通過對明朝空印案進行分析總結,探討歷史案件發生原因與現代化企業內部管理有何相似之處,明確企業制定印章管理規範的重要性。並介紹了企業印章管理過程中的問題與應對措施。


關鍵詞:群傑印章研究院 、空印案、企業風控、印章管理

一、 案件回顧


根據此案當事人的記載,真實發案時間是在洪武九年(1376)。案件緣由是明朝規定各地每年都要派人到戶部報告地方財政賬目,地方賬目必須跟戶部審核後完全相符,這一年的地方財政計劃才能完成,如果賬目對不上哪怕是一個數字錯了,就要重新填報。而其中最難的就是所有賬目都要蓋衙門印章。當時可沒有火車飛機,都是騎馬坐船,假如官員年初出發這一去路途就是兩個月,萬一填錯了,再來回重新填報蓋章就是四個月時間,等趕到京城,轉眼已是夏天。要是運氣不太好的,還有點問題那就啥也別說了,多帶點衣服,京城冬天冷,別凍著。



基於這種情況官員們分析了一下,主要難題就在蓋章這個環節,筆和紙都可以隨身攜帶,只有官老爺的印是不能隨便帶出去的。怎麼辦?在當時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拿一張白紙蓋個空印章,官員們隨身帶好筆和紙,錯了什麼改一下就可以。而這件事就成了潛規則,滿朝文武都知道,只有一個人不知道,那個人是誰?皇帝朱元璋不知道。洪武九年,朱元璋終於發現了這個事情,這幫人居然敢不經過他同意就擅自私下蓋印,於是派遣官員進行了詳細的調查。

調查的結果很有意思,所有人都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但是因為害怕,沒有一個人敢說出來。要知道那會的朱皇帝已經殺人殺上癮,大家能活著就謝天謝地了,還談什麼上書辯解。因此當一位沒有背景、沒有靠山,只憑勇氣的平凡人鄭士利上書指明這個問題的時候,他的勇氣值得我們記住他。


案件定性之後朱元璋做了聳人聽聞的嚴厲處罰:全國所有府縣的主印官全部殺掉,副手打一百杖充軍,據史料記載被處罰人數上萬名。應該說這是一個冤案,然而其影響之廣,範圍之大,實在罕見。


二、 案件分析



其實朱元璋不是個糊塗人,他早就知道事情的真相,那麼為什麼還要如此處理呢?綜合分析來看,空印案之所以引起朱元璋如此大的觸動,主要還是因為他認為官員們敢輕視他的權力,不向他請示就私下擅自蓋印。

讓我們把時間撥回到現在,在企業單位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印章依舊是一個企業權力的象徵。一旦信函、介紹信、合同等蓋印,就代表著這些文書具有合法性和權威性,其法定效力和責任都非常重大。


而從目前眾多有關印章違規使用引發的案件來看,在印章管理方面,很多企業都存在著不足和問題。類似於空印案這樣,企業員工偷蓋空白文件,造成企業損失的情況比比皆是。這不僅會影響企業單位的正常經營管理,還可能引發重大經濟損失、法律風險。因此,做好印章的規範化管理,企業單位相關領導要給予高度重視。


三、 案件反思


歷史上的事件我們無法去改變什麼,但是企業現在規範管理印章還來得及。以下例舉幾個企業在印章管理過程中會碰到的主要問題及應對措施:


1.印章管理制度不規範 企業缺乏健全的印章管理制度,容易產生風險隱患

如印章使用沒有約束使用範圍,用印審批程序不清晰,沒有指定專職人員保管,對失效的蓋章文件不及時銷毀等情況。


應對措施:


對企業而言,首先需要對所有組織機構中的各管理環節進行摸底調研,統計所有在用印章的種類數量,防止出現管理漏洞。其次梳理各類印章的潛在風險隱患,制定印章管理風險識別清單,並通告全公司加強印章管理風險意識。最後根據印章在日常管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制定管理制度與獎懲措施,建立印章從刻制到銷毀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安全保障體系。


2.管理人員缺乏專業性,法律意識薄弱,用印隨意性大

企業單位雖然都設有專人管章或部門管章,但由於印管員法律意識薄弱,沒有足夠的風險識別能力和責任意識,很容易出現人情章、借用章等情況,一旦發生風險容易出現責任推諉問題,造成管理混亂。


應對措施:


增強全員印章使用風險防範意識,印章使用風險不僅限於印章管理人員和蓋章負責人,而是和企業所有人員都息息相關。企業應針對不同對象開展由針對性的印章使用風險相關的法律教育培訓工作,樹立印章管理無小事的理念。同時加強印章管理人員的專業培訓,提升印章管理水平,熟識印章的相關法律法規,確保其能夠嚴格按照相關制度要求從事印章管理工作。


3.用印審批程序不完善,用印過程難記錄


很多企業雖然已經制定了審批流程,但是沒有落實到實處,往往負責人簽字確認即可用印,如果負責人對蓋章文件審核不嚴謹,很容易導致企業承擔不必要的經濟責任。更有甚者直接越權用印,一旦出現矛盾糾紛,將使企業面臨巨大的法律風險。


應對措施:


企業應優化用印流程,減少不必要的審批環節,明確每個審批環節的具體職責,讓印章責任落實到人,做到專人保管、有人負責、責任可追溯。同時引入新技術新方法,採用信息化手段輔助企業印章管理升級,例如針對不同場景應用物聯網印章或電子印章,將審批流程從線下搬到線上,所有用印流程根據企業設定的方向執行,申請、審批與用印過程有記錄,事後可追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群傑物聯科技 的精彩文章:

TAG:群傑物聯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