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局勢下的虛假與真實,那些鼓舞你的對你也許是有害的
A股又跌了,又到了2700點以下。不知各位是否還記得7月12號新華網發的那篇文章,「A股估值處於歷史底部,人們還在擔心什麼?」於是有人稱,國家號召接盤了,趕緊去抄底啊!如今一個多月過去了,情形如何呢?7月12當天,A股滬指收盤2837點,一個多月後的8月17號,滬指收盤跌到了2669點。是啊,人們還在擔心什麼呢?
與之對比最明顯的,莫過於美國股市了。這幾年網路上,美國「崩潰論」不絕於耳,而美國股市崩潰論在今年更是高漲。一個常見的說法是,美國股市已經到了歷史最高值,所謂高處不勝寒,一旦暴跌,那就是崩潰的開始!所以,美國股市現在很危險,美國金融現在很危險,美國經濟現在很危險;中方任何一個小動作,都把美國往崩潰的路上更推進了一部。但如果換個角度,從更長的時間跨度來審視美國股市,我們會發現,它竟然已經連續大漲了9年!如果用更長的時間跨度來看,我們還會發現,除了上世紀30年代初那場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外,它竟然在大部分的時間裡,一直在上漲。
美股當然會跌,甚至是暴跌50-80%,但一般只需大概2年的時間,它就會恢復至以前的高度,然後繼續上漲。是,美股現在已經連續多年上漲,現在大跌風險比較大,這是客觀規律,但是,你是否發現,美股是一邊被喊要「暴跌」,一邊不斷的上漲,而A股則是一邊被打氣,一邊以事實讓你泄氣嗎?即使年底美股突然崩潰了,美國金融真的就崩潰了嗎?從歷史規律看,幾年之後,它又會恢復到現在的高度,然後繼續上漲了。
對於沒有進入股市或進行投資的人來說,這些並不算什麼,大可以一邊吃著燒烤、喝著啤酒,一邊看那些網路作者在那裡吹牛打屁、亂說一氣,然後哈哈一笑,就當一樂子;但如果你進入了股市,或者是一個投資人的話,錯誤的信息/分析也許在開始能哄的你開心,但結局則是你資金血虧,辛苦的血汗錢被打水漂。後面你會發現,那些所謂的對你的鼓舞,其實是在害你。有人說,在股市裡轉一圈,能讓人變得現實和理智,說的就是這個現象。人就是這樣,在不觸及,或者很少觸及自身利益的時候,大可以「激昂慷慨、道德楷模」,一旦真的較多的觸及到了自己的利益,馬上就變得務實而冷靜了。
同樣的話,面對不同的對象,意義/作用是不同的。前幾天,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鬍先生的「2012年中國綜合國力超過美國」 論在網路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和激烈的爭執。本來一個學術爭執被雙方無限的上綱上線,攻擊胡先生幾乎都快被等同於打壓中國的威風了。筆者看了胡的文章,裡面有大堆的數據和一些其自己設定的對比方式(模型)。
文章中有幾點是要注意的,一個是數據問題。文章中很多數據使用的並不是我們平時所看到的數字,而是經過「平均購買力」換算後的數字,而這個換算標準大概是「乘以1.9」(世界銀行IMF的標準大概是1.7)。所以,文章數據會給人一種偏樂觀的感覺。另一個是對比模型問題。文章主題說的是國家實力對比,但引用的數據卻主要表現的是「現狀」,缺乏了「積累」的概念,這個就容易造成比較大的誤差。就像一個家庭的財富,當年的收入固然重要,長期的積累則同樣甚至更加重要。比如2015年中國的軍費大概是日本的3.2倍以上,但如果考慮之前20多年的總軍費,中國只是日本的1.23倍左右——兩組數據差了近2倍,這就是對比標準不同造成的巨大差異。
即使是真實的數據,也可以玩出花樣
此外,雖然胡的文章中有著大堆的數據,但很多還是不全面的;在數據的選擇中,比較偏向於展示那些看起來更加樂觀的數據;這種標準,參考「報喜不抱怨」的原則。比如如果計算國民財富的話,美國現在大概是93萬億美元,中國大概是29萬億美元;即使按照1.7倍的平均購買力計算,中國目前也只有49萬億美元,與美國還有近一倍的差距。經常寫文章的會明白,同樣的數據,即使是真實的,在不同的對比方式,不同的對比角度,有所選擇的情況下,會呈現出相差很大的結果。所以,通篇看下來,胡的文章給人一種偏樂觀,甚至是誇大的感覺;這種誇大的程度,即使是一些平時的重度樂觀派也感覺有些「不敢相信」。
這些重度樂觀者雖然也覺得有所誇大,但卻表示「胡大漲了中國人的威風和士氣,給了國人以信心,所以還是要大力支持的」。在筆者看來,這不能說不對——對於一般「不太明真相」的大眾來說,所掌握的信息是有限的,在看到一些較大差距的情況時,容易陷入悲觀的情緒。對於他們,一些樂觀式的,甚至是誇大似的說法,有助於他們樹立信心,有助於愛國主義教育。所以,對於他們來說,適度誇大似的說法也是有一定益處的。比如對於老軍迷來說,90年代那個黑暗時期的「殲-8II槍挑F22」戰機的說法;比如我們沒有航母時的「航母無用論、只能對付小國論」,比如我們沒有隱身飛機時的「隱身無用論、被破論」。
沒有航母時要宣傳航母無用論
但如果這些話是說給制定政策的國家或者安排生產、投資的企業聽呢?國家制定大政方針,企業進行生產安排和投資計劃,需要的是「求真務實」的數據,任何偏離的數據,無論是貶低還是誇大,都可能會造成政策的偏離甚至是錯誤。在戰爭中,軍人需要切實的知道自身的實力、對方的實力,任何錯誤的估計都可能會造成惡劣的後果;在中美如今的形勢下,上面也需要切實的知道雙方的數據對比。胡先生身為給上面提供國情報告的人員之一,給出的卻是過於樂觀的對比結果,容易對政策制定產生壞的影響,這才是他被一些人批評的根本原因。
一個專家錯誤的數據會造成多麼惡劣的影響呢?我們來看下面的例子。這幾天,「二胎」、「撫養費」的問題在網路上引起了軒然大波,有人因此感嘆到,如果早10年放開2胎,哪還有現在的問題?但問題是,即使是在2014年,以中國人口學會會長翟振武為代表的一些專家,還在那裡大喊「不能全面放開2胎,否則一年將出生5000萬人,中國無法承受」!這種說法影響巨大,同年,這種說法被國家衛計委在新聞發布上引用;衛計委研究所所長馬旭也表示「如果全面放開2胎,每年將多出生1000萬人,會對社會資源造成很大的壓力」。然而僅僅4年過去了,結果如何呢?
2016年多了不到200萬後又快速下降了
有人因此憤憤的說,這幾個人口專家簡直誤國誤民,應該追究其重大過失責任!同樣的,其他領域提供數據、獻計獻策的專家,也是同樣的道理。國家是如此,企業是如此,對於個人,很多時候也是如此。關鍵在於,這些信息跟你有多大的關係。如果你要進入股市,那麼真實的股票信息才是對你有用的,樂觀的數據會讓你血本無歸;如果你準備買房,那麼真實的房價信息對你是有用的,相信一些所謂的口號或者樂觀的信息會讓你悔不如當初;如果你準備選擇另一半,那麼一些「毒雞湯文」會讓你錯過一個又一個原本還不錯的選擇,徒留很多遺憾。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你是誰,在什麼位置,要做什麼事,需要什麼樣的信息。
作者:唐志峰


※伊朗軍事指揮所被炸50名軍官遇難?不要見風就是雨
※不可小覷的越南水下力量:都是我國海軍曾經驕傲的武器
TAG:晨曦軍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