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打擊網路犯罪,「灰黑產業」是七寸所在

打擊網路犯罪,「灰黑產業」是七寸所在

是善良限制了你對網路黑色產業的想像力。

你可能接到過各種各樣的詐騙電話,也經常收到莫名其妙的註冊驗證碼簡訊,你總以為騙子的手機也和你一樣,要到營業廳辦理實名制,但是,網路犯罪的產業化程度比你想像得要高得多,手段也要複雜得多。

公安部、工信部、網信辦指導的2018網路安全生態峰會將於8月21日在北京開幕。近日,公安部對外通報了9起打擊整治網路亂象典型案例,其中廣東警方在阿里安全技術協助下偵破的系列電話「黑卡」案位列其中,此案共計打掉犯罪團伙30餘個,抓獲犯罪嫌疑人190餘人,打掉一批「卡商」「號商」「接碼平台」,繳獲黑卡290餘萬張(主要為物聯網卡)、貓池2520餘套、公民個人信息6000萬餘條。

「黑卡」是什麼?「貓池」又是什麼?「號商」又是什麼?

原來,隨著近兩年手機實名制的收緊,傳統未登記身份證信息的「黑手機卡」幾乎已經絕跡,但是犯罪分子又把注意力轉向物聯網卡。物聯網卡是一種具有無線聯網、收發簡訊等功能的特製SIM卡,主要用於共享單車這樣的物流設備的定位和通訊,實名制並不嚴格。然後,卡商(羊毛黨)就利用海量的物聯網卡(黑卡)註冊各類網路賬號,用來刷優惠、刷流量,甚至刷網路抽獎。「貓池」是同時撥打電話、收發簡訊,用於註冊驗證的通訊設備。

黑卡+貓池+卡商的灰色經營,相當於心懷鬼胎者驅使幾十萬計的網路「黑暗軍團」,在網上胡作非為,騷擾電話、海量註冊虛假ID、刷流量、騙補貼,所到之處寸草不生。而「黑卡」其實是一種網路「源頭性犯罪」,它造成大量非實名註冊手機卡和網路帳號的出現,為網路詐騙、網路黃賭毒等犯罪提供了「掩護馬甲」,將黃賭毒和詐騙的收入洗得乾乾淨淨,讓犯罪分子逍遙法外。

在「徐玉玉案」爆發之前,之所以電話詐騙分子這麼有恃無恐,原因還在於互聯網灰黑產業橫行,假身份證、黑電話卡、虛假ID、假冒銀行賬號使得犯罪分子能很方便逃過司法機關的打擊。網路黃賭毒案件也是如此,比如,湖南郴州公安之前宣布破獲了2018「全國掃黃打非第一案」,這個跨國淫穢直播平台操控數萬名女主播,進行色情淫穢表演,但是犯罪團伙把伺服器設在菲律賓、緬甸等地,並通過多種黑灰產技術手段隱匿身份、隱藏證據,打擊難度極大。

甚至,目前已經形成了網路賬號、技術軟體、惡意平台和「黑惡」勢力四大灰黑產業。不肅清「黑卡」等灰色產業,就沒有辦法落實實名制,讓虛擬ID與線下公民一一對映,把現實中的法律落實到行為主體身上,甚至對「兩頭在境外」的網路犯罪束手無策。

所以,打擊互聯網犯罪和打擊傳統犯罪措施並不相同。對線下犯罪,司法機關需要點對點地偵破,而對於互聯網犯罪,則需要從治理宏觀環境開始,斬斷黑灰產業,嚴控公民個人信息的泄露源頭、截斷個人信息販賣,嚴打黑卡黑賬戶。網路灰黑產業的土壤剷除了,犯罪分子自己就無所遁形了。

這也對司法機關的執法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僅是將犯罪分子個體繩之以法,還需同時治理網路灰色產業。這方面其實需要司法機關藉助外腦,藉助大型互聯網企業的技術優勢、信息沉澱。比如,阿里安全在用技術與網路黑灰產長期對抗過程中,積累了不少經驗,並沉澱有大量黑灰產特徵信息。此次在偵破「黑卡案」過程中,阿里安全以技術協助警方分析犯罪的團伙特徵,為警方精準打擊提供支持。這種互聯網企業參與打擊網路犯罪的模式,已經被法學界稱為「網路新楓橋經驗」。

打擊網路犯罪,不能消極被動地偵破個案,需要在源頭上發力。打擊黑卡、黑賬戶、黑銀行卡以及堵住公民個人信息泄露,這些點位控制了,犯罪分子自然就無法翻騰,所以,打擊「灰黑產業」正是打到了網路犯罪的七寸所在。(沈彬)

(沈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綜合快訊早知道 的精彩文章:

關於義峰山石料礦有關情況的通報
馬來西亞法官

TAG:綜合快訊早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