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全球新發肝癌一半在中國!新突破:早期識別肝癌的「身份指紋」

全球新發肝癌一半在中國!新突破:早期識別肝癌的「身份指紋」

「抽一管血,就能篩查出早期肝癌」,8月17日,在「2018中國腫瘤學大會」上,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院長徐瑞華表示,早期診斷率低是造成我國肝癌患者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肝癌惡性程度很高,卻起病隱匿,很多患者一經確診就已處於中晚期,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期。因此,攻克癌症,除了積極治療,早期篩查也不容忽視。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院長徐瑞華

我國是肝癌大國,據2018年發布的《中國肝癌大數據報告》顯示,原發性肝癌全球每年新發病例85.4萬,中國46.6萬,約佔全球的55%,這意味著,全球新發肝癌一半在中國。早期獲得診斷的患者經過有效治療,5年生存率可達到50%以上。

「中國在癌症治療上取得了眾多技術突破,但整體治療卻偏重於中後期癌症的治療,前期檢查遭到忽視,」為將肝癌防治關口前移,解決肝癌早篩問題,2017年,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院長徐瑞華教授與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人類基因組醫學研究所所長張康教授聯合團隊發現肝癌早期診斷新方法——ctDNA甲基化液體活檢技術。

歷經5年攻關,從48.5萬個甲基化位點篩選了3000多個特異性甲基化位點,建立多個腫瘤特異性甲基化模型,讓早期肝癌也無所遁形。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權威雜誌《自然材料》上。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人類基因組醫學研究所所長張康

「與常規的肝癌篩查手段甲胎蛋白(AFP)和肝臟超聲檢查(US)相比,ctDNA甲基化液體活檢技術可以彌補小肝癌中AFP和超聲診斷的不足,可將早期診斷敏感性從AFP的60%提升到83.3%,更早發現肝癌的蛛絲馬跡,漏診率和誤診率更低,」張康教授介紹。

同時,ctDNA甲基化液體活檢技術僅需抽取少量外周血即可完成檢測,患者可避免放射性輻射,不僅方便快捷,新技術還可及早獲取腫瘤的發生和發展信號,追查腫瘤的原發部位。

徐瑞華表示,目前該研究已證明在肝癌篩查、輔助診斷方面具有價值。希望該成果未來能變成平常百姓負擔的起,且準確高效的肝癌早期篩查技術,不僅可用於高危人群的肝癌早期篩查,甚至成為健康人體檢的一部分。

萊盟君泰(LAM)董事長李戍

萊盟君泰(LAM)專註於開發癌症早期篩查與臨床干預前沿技術,董事長李戍介紹,據美國癌症協會統計,每個人一生中有40%的幾率得癌,如果早期診斷出癌症,成活率在90%以上,但若晚期才能診斷出來成活率只有5%。因此,如果能把癌症關口前移,癌症很可能將來會成為一個可控的慢性病。我們目標就是將一管血的檢測,可以作為臨床診斷早期的標準,解決肝癌早期篩查診斷的問題。

據了解,張康教授領導的團隊將與萊盟君泰聯手繼續研究ctDNA甲基化標誌物在結直腸癌、胃癌、肺癌、乳腺癌等其他嚴重威脅人民健康的常見高發癌種中的應用,力求為這些癌症的篩查診斷提供新的有效手段,在全國範圍內造福更多腫瘤患者。

「科技發展 推動醫療進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勁松醫生 的精彩文章:

最悄無聲息的16種癌症信號!
這樣做,脂肪肝也可逆轉!

TAG:王勁松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