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大峽谷岩石墜落遊客受傷,安全責任大於天
節目播出標題:張家界大峽谷地質災害防護調查
說到張家界,就不能不提玻璃橋。這兩年來,懸在張家界大峽谷上的玻璃橋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惹得海內外遊客紛至沓來。橋上風景獨特,橋下大峽谷的景緻也是讓人流連忘返。兩面石壁,地勢險峻,可謂是絕美風景險中求。不過大峽谷自身的地理環境,也決定了它天然屬性的安全風險。就在上個月,在大峽谷景區的游道上,就發生了一起意外落石事故,在全國範圍內都引發了關注。那麼這次事件發生的原因究竟是什麼?景區又將如何做好安全防護?如何確保峽谷旅遊的安全呢?來看記者的調查。
大峽谷岩石墜落遊客受傷
景區啟動應急預案緊急救治
事發時正值遊客高峰,一塊約50到60公分大小的岩石突然滾落並帶動數塊散石,砸壞的游道長度近20米,部分遊客由於慌亂掉入了峽谷的河道當中,景區的安全防護員立即趕到現場展開救援,將受傷遊客緊急送往附近醫院。
張家界大峽谷 峽谷區經理 彭天真:
當時落石的位置就是上方的大約80米處
我們趕到現場的時候
兩名落水的遊客正在被我們的救援人員救起
然後現場還有幾名傷者正在岩罩的下方
然後我們也及時地將他們疏散到安全地帶
事故發生後,一時間網上各種言論沸沸揚揚,大部分網民矛頭直指景區公司,指責景區未作好地質監測和安全防護,事情真相究竟如何呢?記者找到了大峽谷景區的安全負責人。
景區安全負責人告訴記者,多年前景區就和湖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簽訂了合同,對景區內地質進行了全面的勘測,並對可能存在地質災害風險的區域進行錨桿固定,鋪設了大面積的雙層山體主動防護網,防止山體滑坡和落石。
在張家界大峽谷景區,整個遊客走的地方,鋪設了20萬平米左右的山體防護安全網。記者發現,除了山體防護網,景區在勘查發現的風險區域的游道加裝了安全防護棚和三層防護立網,在峽谷景區「一線天」的位置,新的山體防護網正在施工。可是在這次事故發生的地段,並沒有安裝類似的防護網。
原來,根據地質專家的勘測,事發地山體植被茂密且坡度較緩,並不屬於地質災害風險的危險性區域,所以沒有進行防護。可是誰也沒有想到,這次偏偏是之前認定的安全區域發生了安全事故。負責人表示,針對這塊區域,他們將儘快規劃設計新的防護工程。
景區建立安全預警機制
10天內主動停業3次
針對大峽谷這次落石事件,張家界對全市所有景區開展旅遊安全隱患大排查,確保在當前暴雨頻發和地質災害多發期,保證旅遊安全。事故的發生固然令人惋惜,可如何防止意外再次重演顯得更為重要。
由於雨天山區出現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增加,加上大峽谷景區部分地段的游道處於谷底,遇到大雨天氣峽谷河流水位上漲,存在不安全因素。為此,景區的安全防護員根據峽谷氣象預報,在景區24小時巡邏進行安全排查。
根據安全員巡查的反饋,如果水位超過了安全警戒線或者其它異常情況,會立即疏散遊客並暫停開放游道。而一旦停業,按照目前的遊客量,景區每天收入損失達150萬元以上。可是安全責任大於天,在事發的7月,10天內景區就主動停業了三次。
僅僅確保防護游道上的安全還不夠,在大峽谷景區,遊客走完峽道後還需從「神仙湖」乘船離開景區,而為了保證遊客的水上安全,景區在兩岸修建了護坡,還花大代價修建了「湖心島」。
湖心島日常用於船隻的充電,看起來只是個遊船的停靠站,而實際上卻是一個大型的安全防護工程,為的就是保證遊客及下游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張家界大峽谷景區副總經理 李志華:
你們看我們湖心島的頂上有一個很大的石頭
我們建這個湖心島就是為了
防止山體滑坡的衝擊波對下面堤壩的影響
記者走訪了解到,整個景區內的安全措施包括防護網、防護棚、護坡護壁和防護島等,由於景區範圍較大,每一項工程都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山體防落石滑坡方面,已經投入了兩個多億的資金。
2011年,張家界大峽谷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每年接待的國內外遊客達數百萬人次。作為國家級大型旅遊景點,景區安全負責人表示,未來將進一步加大景區對安全防護的投入,為遊客創造安全良好的旅遊環境。
溫馨提示:
轉發加關注,人多力量大
動動你們的手指,趕快行動起來吧~
GIF
本微信公眾號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湖南經視頻道常年法律顧問
湖南越一律師事務所


TAG:經視大調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