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變革中的人工智慧教育:個性化或成主要方向

變革中的人工智慧教育:個性化或成主要方向

在技術、市場、政策、資本等多重利好推動下,人工智慧教育行業正快速成長。人工智慧教育的發展,不僅不會威脅到教師的就業,而且還有利於幫助學生建立個性化教育模式。

從打敗世界圍棋冠軍的「AlphaGO」到高考成績優異的考試機器人,從應用於機場、火車站等場景的人臉識別繫到加速路測的自動駕駛汽車……近年來,人工智慧的迅猛發展一再突破人們的想像。隨著人工智慧應用愈發廣泛,教育領域受到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政策與資本「狂歡」

目前,升溫態勢不減的人工智慧已然成為全球科技發展新焦點,世界各國紛紛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並持續加大各方面投入,希望以此獲得關鍵話語權。在人工智慧時代下,教育行業的變革也悄然發生,我國政府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人工智慧與教育的融合發展。

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完善人工智慧教育體系,鼓勵建設人工智慧學科;2018年4月,教育部網站發布關於印發《高等學校人工智慧創新行動計劃》的通知,提出未來要形成「人工智慧+X」的複合專業培養新模式,並將在中小學階段引入人工智慧普及教育。

在政策引導與市場風口驅動下,「人工智慧+教育」的全新方向吸引了眾多企業爭相入局,得到了資本市場的大力追捧。眼下,包括新東方、51Talk、英語流利說等互聯網教育公司都開始在人工智慧教育領域跑馬圈地。據不完全統計,已經入局的「玩家」已經達到40多家。

主要承擔輔助角色

如同卡車司機們擔憂自動駕駛卡車的發展會影響飯碗,客服們擔憂聊天機器人會搶走工作,許多教育界人士也開始擔憂就業崗位會受到衝擊。實際上,人工智慧並不會取代教師,而是將主要起到輔助性作用。

當前,人工智慧領域中的語音識別、圖像識別、機器人等核心技術都在教育領域得到了深入應用。人工智慧不僅可以將一線教師從繁重的重複性勞動中解放出來,而且還能幫助教師進行教學工作。

雖然人工智慧技術發展飛快,對教育行業及形式的影響越來越大,但是其具體應用過程,依然是在人類的主導下進行。無論是監督學生的學習自覺程度、課堂紀律,還是開導學生情緒、引導學生思考,這些環節很多都是人工智慧做不到的。最簡單來說,家長可以要求教師對孩子的學習情況負責,但是卻沒法對人工智慧這麼做。

利於個性化教育發展

如今,經濟、社會、科技發展都有了嶄新風貌,在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重要性不斷提升的同時,如何創新教育方式,開展個性化教育也成為重中之重。畢竟,要想培養創新人才,就不能局限於傳統的教育理念。

對此,我國教育主管部門也有了充分認知。教育部在2018年5月份發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提出,要構建網路化、數字化、智能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

在這一轉變需求下,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十分關鍵。人工智慧能夠持續優化與學生相關的教育信息收集、分析,幫助教師制定個性化、定製化的學習計劃,創造新穎、差異化的學習方法,從而讓學生能夠產生更主動、強烈的學習慾望,並能夠不斷提升學習價值。

雖然在人工智慧教育概念加速走向落地的過程中,不少人質疑火熱的市場環境不乏資本炒作的推動。不過,由於人工智慧教育仍然沒有脫離探索階段,因而作為新生科技應用領域還需要一段時間來成長、洗牌,才能逐漸過渡到理性、健康的市場生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工控中國 的精彩文章:

逃犯剋星or隱私威脅?發展人臉識別不能因噎廢食
智能機器人如何發展?這些巨頭給我們答案

TAG:工控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