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年人的婚姻更需要「經營」

老年人的婚姻更需要「經營」

俗話說,「少年夫妻老來伴」。很多夫妻在年輕時相處融洽,相敬如賓,上了歲數,一起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感情應該越來越深厚,但是有一些老年人在退休後兩個人在一起的時間多了,性格里不和諧的因素就被放大,老兩口的感情並沒有比過去更融洽,反而因種種原因產生了矛盾,夫妻關係長期緊張。甚至還有不少七八十歲了鬧到法院要離婚的案例。因此,老年人也應該重視自己的婚姻和家庭問題。處理好夫妻關係,對於晚年生活尤為重要。

回歸家庭要適應角色轉換

有一對老夫妻,老頭兒之前是部隊的師長,退下來之後,跟老伴兒說話也像過去跟下屬一樣,總是用命令的語氣,態度強硬,居高臨下。老太太受不了了,跟他吵起來:「你現在不是師長了,就是一個普通老百姓。在家裡你是我愛人,夫妻是平等的,什麼事都要商量著來。你要想讓家庭和和睦睦,就要放下你的官架子!」老太太說得在理,老頭兒只能默默地聽著,無言以對。後來,老頭兒也想通了,老伴兒說得一點沒錯,地位改變了,身份也要改變,說話的語氣也要改變,很快就將夫妻關係處理得很好。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心理學家王極盛說,人的一生的角色時有變更,進入老年時期的人,角色更要變更。退休前,在單位里是長者、是前輩,受到下屬尊重,有權有責。退休回家後,就變成了家庭的長者,和在單位里長者的角色就有所區別了。因此,老年人要適當調整自己的角色,老同志在退休前半年就應該想到這個問題,逐步地適應這種角色轉換。

浪漫不只是年輕人的專利

剛剛過去的這個七夕節,有位白髮蒼蒼的老大爺手捧玫瑰,在商場門口等待妻子的短視頻在一些網路平台爆紅,網友們紛紛點贊——「浪漫並不僅僅是年輕人的專利,老年人也需要儀式感。」

王極盛說,很多人都認為,老夫老妻了,還要什麼浪漫?但是夫妻就是要浪漫。有的女性老年人認為,都過了一輩子了,還有什麼必要打扮?因此對自己的外貌很不講究,對丈夫的吸引力越來越低,影響了夫妻的感情。有些男性老年人,自認為人老了,鬍子一把很正常,大腹便便,不修邊幅,在妻子心目中的吸引力也越來越低。

「但是夫妻關係就是要相互吸引的,相互沒有吸引力的時候,不就同床異夢了嗎?老年夫妻不能自暴自棄,要保持自己的風韻。」王極盛說,在行為上,老年人也不妨學學年輕人。例如,一方出門,夫妻擁抱一下;閑暇的時候,手拉手一起出去散步;在對方生日時送個小禮物……這些浪漫的行為都會增強老年人的夫妻感情和婚姻幸福感。老年人家庭生活也要豐富多彩,不要單調化,要與時俱進,這有助於促進老年人的感情。

吵架別說狠話別翻舊賬

前些天,在同仁醫院的候診大廳里,兩位老人尖銳的吵架聲讓大家紛紛側目。老太太劈頭蓋臉地責罵老伴兒,嫌他的安排失誤。「你是老糊塗了還是腦袋進水了?」「人家都知道,怎麼就你傻呢?在那兒排半天隊,耽誤多少工夫?」……聽她說話的意思,應該是先去做檢查,然後再去排隊找大夫看,但老大爺沒搞明白,直接先去了診室排隊找大夫,結果排了很久輪到他,醫生讓他先去檢查,再來看。老大爺只是沒明白就診的流程,這也不是什麼大事,但老太太就較起真來了,不依不饒,老大爺被罵得不敢吱聲,半天才辯解幾句,很快又被更大的責罵聲懟了回去。後來,兩個人都轉過頭,背對背坐著,誰也不理誰,開始生悶氣。

王極盛說,很多人認為,老夫老妻說話不必講究,想怎麼說就怎麼說,其實這是個誤區,夫妻間更需要溫暖和尊重。「據我的研究,感情很好的夫妻,到了晚年,很容易說狠話、氣話,刺傷對方的自尊心,造成感情的隔閡、疏遠,甚至破壞了美好的婚姻。因此老年夫妻一定要保持互相尊重的習慣,力戒說狠話,說氣話。感情建立不容易,但說垮就垮,別到那時才後悔莫及。」

不少老年人在吵架的時候喜歡把一些陳年舊事拿出來說道。有一對夫婦因為買傢具而爭吵起來。老頭兒說,我們年紀大了,傢具不需要太華麗;老太太說,活了一輩子該享受享受,哪像你這老腦筋,一輩子就是省。老頭兒就說,勤儉持家是根本,要給孩子做出榜樣。原本可以就事論事,但老太太又把幾十年前的舊賬翻了出來,生氣地說:「你就是頑固不化的腦袋,二十年前我讓你買紅蘋果傢具你嫌貴,現在最便宜的傢具也比當年貴!」老頭兒說:「二十年前我還跟你商量買三居室的房子呢,結果你死活不願意。現在房價還翻了好幾番呢!」倆人越吵越厲害,氣得都沒有吃飯,第二天老太太就頭暈腦漲,站不起來了。

「老年人在長期的家庭和婚姻生活中,磕磕碰碰總是難免的。我們提倡夫妻爭論就事論事,不能一吵架就把夫妻之間爭吵的陳年舊事都翻出來,新賬舊賬一起算,這樣會破壞夫妻的情誼。不但不利於問題的解決,還會加深夫妻間的隔閡和矛盾。大家都抱著解決問題的態度,平心靜氣地商量討論,或取得一致意見,或求同存異。家裡的事情不要求說得清楚明白,有時家裡的事也很難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王極盛說。

別讓黃昏戀變成「黃昏怨」

不少老年人都會遭遇老年喪偶,走出悲痛的陰影后,他們還是希望能夠找個伴兒,互相扶持著,走完以後的人生道路。可對於老年「黃昏戀」,子女們反對的聲音總是大於贊同和支持的聲音。

楊大爺的老伴前幾年因病去世,4個兒女又都不在身邊,60歲的楊大爺時常感到孤獨落寞,老朋友看到他鬱鬱寡歡,於是都勸他再找一個伴兒,還有熱心腸的朋友給他牽了一條紅線。見面之後,楊大爺覺得對方的條件跟自己很合適,兩個人的脾氣性格也很合得來。可是當他滿懷期待地去跟幾個兒女商量時,卻遭到了4個兒女的集體反對。「這怎麼行?您都這個歲數了,還娶媳婦,讓人看了都笑話。」「我媽去世才兩年,我們就這一個媽,不可能再接受別人。」……但是,楊大爺有自己的立場,他堅持再婚,並不顧兒女反對,舉辦了婚禮。最初的幾年,兒女們都不大跟父親和繼母走動,後來老人年紀大了,他們慢慢開始理解老人,並感受到老兩口有人做伴,有人照顧的好處。大女兒說:「母親去世的時候,父親才60歲,自己可以獨立生活,所以我們也沒有什麼顧慮。上了歲數之後我才發現,老人真得有人做伴兒,互相照顧。如果沒有這個繼母,父親要是哪天突發了急病,都來不及第一時間打急救電話。現在老太太把父親照顧得很好,兩個人做著伴兒,平時一起出去打打牌、遛遛彎,生活得有滋有味的。」

可是,並不是所有的「黃昏戀」都像楊大爺一樣得到了幸福。現實中也不乏有老年人再婚時抱著功利的目的,比如說男方因為年紀大了,沒人照顧,便想找個「保姆」型的老伴兒照顧自己;女方經濟條件比較差,想找個有房有錢的老伴兒,讓自己生活上有個保障。以這種目的為出發點的「黃昏戀」往往會遭到子女強烈的反對。

王極盛說,老人失伴後再結婚是無可非議的,但是一定要謹慎處理,在選擇老伴時要慎重考慮,多聽取子女的意見,對子女的正確意見應虛心接受,對子女不正確的意見要進行耐心的解釋,并力求處理好新伴侶與子女之間的關係。老年人喪偶後再結婚,要注意培養感情,力求心理相容、行為協調,這將有助於雙方的心理健康。但有些老年人喪偶後,再結婚很草率,雙方缺乏共同的生活目標,心理不協調,這就可能導致心理崩潰,加速衰老。

本報記者 代麗麗 J205 製圖吳薇 H11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年 的精彩文章:

這個省老年人口佔比22.65% 已步入深度老齡化社會
北京前進鞋廠「片兒懶」曾紅極一時,現在中老年人布鞋又火起來了

TAG: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