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界機器人大會閉幕 水下領域成市場亮點

世界機器人大會閉幕 水下領域成市場亮點

8月15日-19日,為期5天的2018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截止大會閉幕,現場參會參展人數共28.2萬人次,在線觀看直播人數達到1470餘萬人次。大會期間還簽訂了總金額達89億元的各種意向協議,為歷屆大會之最。

在大會期間,之前不溫不火的水下機器人市場成為熱點,記者在博雅工道(北京)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ROBOSEA」)的展台看到,包括企業級、消費級、教育級三個領域的尖端水下機器人產品,以及先進的水下定位技術集體亮相,企業技術負責人也向記者講述了開發水下機器人的各種「不一樣」。

產品豐富呈現,科技新奇繚人

在企業級產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具備遠程無線控制和混合動力的三維動態監測平台ROBO-FISH;有配有機械臂,面向管道探傷檢修、防爆作業、水底檢測的水陸兩棲平台ROBO-RUN;有可實時操控搜尋和測繪的360度全向移動平台ROBO-ROV。而智能仿生鯊魚-深海潛航器ROBO-SHARK更是展台里最受注目的大傢伙。逼真的外形,加上可執行快速抵近、機動巡邏等高速追蹤功能,不由讓人嘖嘖稱奇。

消費級產品有水下攝影機器魚BIKI與SeaFlyer水下飛行器。可以實現無纜水下操控、拍照、4K視頻錄製及失聯返航等諸多功能,能夠適用於浮潛、泳池娛樂、水上樂園、戶外潛水等不同場景。

此外在教育級市場上,一款以盒子魚為原型設計,面向高校、全面開源的水下仿生機器人教學平台ROBOLAB-EDU已經在北京大學、吉林大學、浙江大學等一系列全國頂級高校內實現教學配備。

闖蕩水下世界,一段艱難之旅

就在現場,博雅工道合伙人兼技術總監陳龍冬,這位從華為手機研發部門到創業公司的工程師,就當下的水下機器人技術狀況和未來前景做了分享。

陳龍冬坦言,自己從小就對機器人或者說機電一體化的東西非常感興趣,但進入這家企業也並非完全出於興趣二字,而是認識到水下機器人領域確實是個可發展的藍海,ROBOSEA更是值得與之共同發展的行業領先者。

但開拓水下新領域的事業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水下機器人行業的整體發展意識一開始並不是充滿開拓性,相反還存在著很多傳統思維的阻礙;水下設備的使用成本很高,使得普通消費者更加沒有機會去接觸這些東西;此外專業人才儲備也比較單薄,從業人員的整體經驗和資歷不算太深;還有沒有充裕的外來資本支持。這些都是行業發展的阻礙因素。

陳龍冬舉了一個例子:「公司之前找一款二手的側掃聲納設備,發現2000年左右生產的這個產品跟現在他們企業官網上展示的基本是一模一樣。也就是說這個行業很久沒有做更新,而實際上電子行業的發展是日新月異的。」

同時,水下智能設備的很多技術壁壘也有待一一攻克,因為水下通信技術其實非常難,這也同樣導致了水下機器人領域的停滯不前。陳龍冬在這裡解釋說:「因為海水裡面的通訊非常困難,因為海水對於電磁波而言是導電體,會大大的造成電磁波的衰減。」

今天ROBOSEA產品線的日益豐滿,得益於深厚的技術儲備,但來之不易。

採訪中,我們進一步了解到,為解決各種定位信號處理、水下高效運動,續航力和功率提升、實時傳圖和深水防水等一系列問題,ROBOSEA花費了大量的科研精力,每一次進步其實都很艱難,但也終於獲得了優秀的科研成果。在基礎性通信上,用百元級成本做成了水下通信技術解決方案;掌握了世界前沿水平的水生通訊定位、超短基線定位技術;基於放生驅動關鍵技術而研發的水下仿生機器魚;基於圖像壓縮和帶寬優化而掌握的水下圖像處理技術等等。

採訪快結束時,陳龍冬也代表ROBOSEA提出了一些對政府和整個行業的期望和建議:一是希望能夠從國家層面,成立一些海洋產業基金去做資金引入和智力聚集,提升產業集群。二是希望沿海城市能利用海岸線優勢,把水下機器人公司招攬過去,做一部分研發或測試基地,形成區域性合作和互動。三是希望政府能和幾家代表性領頭企業建立聯繫渠道,把行業標準建立起來。

「水下機器人如果說現在沒有標準,以後會是一個隱患。現在有幾百家公司在做水下領域,就是很分散又很小規模,這種小公司大多並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去做這些事情。」陳龍冬最後表示。

面向智能藍海,迎接廣闊未來

2018年6月更新的IDC《全球機器人及無人機支出指南》顯示,中國機器人(含無人機)及相關服務的消費額持續高速增長,預計到2022年將達到770億美元(約合5290億元人民幣),2018-2022年複合年增長率(CAGR)達到26.3%。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預計到2022年將佔全球總量的38%以上。

經歷過快速的增長期之後,無人機市場的監管已經日趨嚴格,而各個維度的市場競爭也一直非常激烈。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水下機器人市場還沒有被充分開發,就像其所處的水下環境一樣,一直給人以神秘莫測的印象。

但市場一定會獎勵最勤勉的領跑者。

當前的ROBOSEA,在C端市場已經可以跟消費者直接打交道,就跟無人機市場一樣,毫無障礙的跟大家分享新的娛樂方式。在B端市場,交通水運領域裡相比使用蛙人檢測,混合動力的機器魚可以進行更安全的河道監測和大壩檢測。在近核電站的危險水域,其安全檢測的優點就更加突出;此外在水下養殖方面,也可進行有效的水質檢測,以及實時進行海洋生物監控、漁場捕撈監控和產品識別等。

隨著時代的發展,更多的高危、複雜、以及人力無法操作的水下工作必然將逐漸被智能機器人所取代。這些新型的水下應用平台,毫無疑問存在著巨大的消費人群基數,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未來,這個市場也有大概率會像無人機領域一樣,出現大疆那樣的頂級世界級公司。 (楊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