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中日邦交正常化,有一位日本人傳奇功臣
提起中日實現邦交正常化的曲折歷程,有一位不得不提的傳奇功臣。這位功臣為中日邦交發揮過重要作用,從而備受周恩來總理的推崇,被周總理譽為「日中友好的掘井人」。這位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和中國淵源頗深。在特殊年代,以自身的遠見卓識和難能可貴的和平信念,為後人留下許多佳話。他就是岡崎嘉平太先生。
岡崎嘉平太於1897年出生於日本岡山縣。1922年岡崎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法政部政治學科。畢業後任職於日本銀行。戰爭爆發前曾任華興商業銀行(上海)理事,日本駐上海大使館參事官等職。生前撰有《了解中國問題之路》、《在我們生平中的中國》等著作,對中國非常了解。他生前為日中友好所做的和平事迹,至今仍然為人稱道。
堅決反戰,力主和平
日中戰爭爆發之時,岡崎嘉平太作為日本的外交官,當時和家人正在日方侵佔地上海虹口。當時大多數日方人士,面對侵華戰爭欣喜若狂。但是身為外交官的岡崎嘉平太,面對自己國家發動的戰爭行為,內心卻非常痛苦。他對自己的長子岡崎彬說,這場戰爭就如煮豆相煎。他拿「煮豆燃豆萁」的故事來形容日本侵華的行為,教育自己的孩子,戰爭是「相煎何太急」。
當時,岡崎是日本華興銀行高管,也是日本駐華外交家,還兼具日本軍方身份。由於他鮮明堅決的反戰態度和多次反對「大東亞聖戰」的言論,遭到日軍的追查。為此,他借口出差實則避難,匆忙逃到了歐洲。
年輕時的岡崎嘉平太 圖片:亞洲周刊
後來,戰爭結束,國民黨和美軍都想要去上海接收敵產。岡崎嘉平太便緊急聯繫了國民黨當時負責接收敵產的陸軍二級上將湯恩伯,讓他趕在美軍之前接收華興銀行的財產,並且認為:日企財產、日軍財產和日本掠奪來的財產都應該歸還中國。美軍因為未接收到財產惱羞成怒,認為岡崎幫助日軍隱匿財產,以「戰犯」名義逮捕了岡崎。後在湯恩伯的作證下才被無罪釋放。
戰後,飽受戰爭摧殘的的新中國政府聲明,對戰敗的日本實行「以德報怨」政策,不索取任何賠償。這讓岡崎非常震驚,也不由得感到非常敬佩。這更堅定了地擁護新中國政府的決心和為兩國和平道路奔走的願望。
「民間先行、以民促官」
戰爭結束後,兩國處於緊張的戰後隔絕對抗時期。當時的日本政府只承認台北政權。岡崎認為,這是不符合現實也對未來兩國甚至亞洲局勢非常不利的愚蠢政策,這種態度是「不明智而且可笑的」。
1950年代兩國關係十分緊張,邦交看起來更是不可能。但岡崎孜孜不倦地呼籲日中友好,倡議兩國建交。在官方尚未正式實現邦交之前,岡崎積極奔走,力圖通過「以民促官」的方式,先做破冰嘗試,打開當時僵化的兩國局面。日本的有識之士例如西園寺公一、松村謙三和高碕達之助等人,和他秉承著同樣的信念,他們都希望中日關係能夠正常化,於是竭盡全力斡旋,組織各方關係與北京取得聯繫,希望率先實現民間交流。
岡崎嘉平太為團長的日本訪華貿易代表團訪華 圖片:中國網
他們的想法得到了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支持,在各方的撮合努力下,最終,雙方簽訂了「中日貿易備忘錄」。當時,中日雙方簽訂這份備忘錄的負責人是廖承志與高碕達之助,因此該文件也被稱為LT貿易備忘錄。這份備忘錄開創了「LT貿易」方式,有力地推動了中日貿易發展。1963至1972年中日恢復邦交為止,十年的風雨努力,LT貿易備忘錄發揮了巨大作用,成效卓著。也是這十年的貿易成績,奠定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基礎。1962至1974年間,岡崎是中日備忘錄貿易的日方負責人,1964年任日中綜合貿易聯絡協議會會長,1972年任日中經濟協會常任顧問,岡崎為中日貿易奔走了13年。
周恩來和岡崎嘉平太 圖片:新浪網
「愛為經,信為緯」
「愛為經,信為緯」是岡崎先生的人生信條,曾經受到周總理的高度讚揚。在這個人生信條的指引下,岡崎為中日友好做了許多事。
在兩國實現邦交正常化後,岡崎牢記著周總理的心愿,「希望你們不斷來中國,不僅自己來,家人也來,最好還帶年輕人來。中日子子孫孫都要友好往來。」於是大力推動兩國青年交流,增進年青一代的相互了解,以期世代友好。
岡崎還不斷帶領企業家及學生團體訪問中國。1984年應中國領導人胡耀邦的邀請,岡崎嘉平太作為領隊,帶領三千日本青年訪華,兩國青年之間的交流更進了一步。
1961年,岡崎出任全日空第二任社長,仍舊在為中日民間交流而努力。1987年4月16日岡崎嘉平太90歲生日的這天,全日空秉承老社長的中日友好的傳統和意志,開通了第一條飛往中國的航線——成田至大連北京,從此兩國往來更加便捷。
岡崎先生生前多次表示,要為日中人民多做一些事情。他去世後,家人尊重老先生生前遺願,創立「岡崎嘉平太留學基金」,以促進日本與亞洲各國的相互理解和交流、培養致力於推動世界和平的亞洲青年人才。岡崎的家人把主要遺產——全日空的原始股票十二億日圓捐獻出來,為中國和亞洲留學生提供獎學金。全日空為支持老社長的義舉也出資八億日圓,共二十億日圓,約合當時二千萬美元。中國、東南亞等國的獲獎學生學以致用,竭力促進本國與日本友好交流。該基金至今仍在運作,鼓舞支持著許多亞洲青年人才。
「吃水不忘挖井人」
岡崎先生的努力,中日兩國人民都銘記於心,周總理也不例外。根據岡崎彬的回憶,父親和周總理間,有一件曾讓岡崎先生熱淚盈眶的往事。中日建交之日,周總理在日方名單中沒有看見岡崎嘉平太的名字,覺得岡崎作為重要人物,不來非常奇怪。於是特地問負責人廖承志是否有什麼特殊原因。廖承志解釋說,是岡崎先生自己決定不來中國的。岡崎說自己作為民間大使,使命已經結束。現在中日終於建交了,未來兩國的關係會步入正軌,日中交往之事就由政府接手。周總理立即讓工作人員轉告岡崎說:「中國人有一句老話『飲水不忘挖井人』。你為中日友好做了那麼多工作,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怎麼能不到場呢?一定要來。」總理要求工作人員即刻撥打國際長途給岡崎,長途電話費由他支付。當岡崎嘉平太在家中接到電話通知時,不由熱淚盈眶。岡崎彬回憶說,「從來沒有看見父親這麼激動過」。
2008年10月,為紀念周恩來誕辰110周年和岡崎嘉平太先生逝世20周年,岡崎先生的故鄉岡山縣吉備中央町舉辦了《岡崎嘉平太與周恩來》展覽,展出了他們為中日友好所做的貢獻和這段中日友誼佳話。
2018年7月,清華大學和日本全日空公司聯合舉辦了「岡崎嘉平太與那個時代—日中友好的掘井人」的展覽。展覽詳細介紹了岡崎先生為推動中日兩國民間交流和實現邦交正常化所作貢獻,並展出了岡崎先生與中國各界交往的珍貴史料。
圖片:中國駐日大使館
日本NHK電視台也曾兩次播放岡崎先生的紀錄片,回顧這段特殊時期的往事,在當時的日本年輕一代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吃水不忘挖井人,無論在怎樣的歷史時期,像岡崎先生這樣的人物,都會被歷史所銘記,也會為後人所稱道。
撰稿 中日雙語雜誌 《聴く中國語》 u-how.co.jp
編輯修改 客觀日本編輯部


※日本發現眼球運動基因,有望實現斜視的早期治療
※根據海馬體的記憶痕迹解讀記憶
TAG:客觀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