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誰說這是一首愛情詩?

誰說這是一首愛情詩?

《擊鼓》

此篇出自《國風·邶風》,世人以為這是一首愛情詩,因為當中寫道:「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很抱歉,這不是一首愛情詩。

有人忍不住出來解釋,這幾句原本是表達戰友間生死情誼的詩句,後來才被人用作歌詠愛情的。

可還是很抱歉,這也不是一首歌頌戰友情的詩。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這是一首怨恨之詩厭戰之詩畏死之詩!既沒有沒有書情寫愛,也從來沒有懷有過戰士們同生共死的情誼。

這首詩寫的是戰鼓作響,旁人都去修築戰時工事了,而這首詩的主人公實在不幸,被強行拉去遠征。他還沒到戰場就已經垂頭喪氣了,嘴裡說的全是害怕、厭倦的話語。而且他都已經預想到自己葬於樹下的場景了,可惜心裡惦記的是與妻子的誓言,因而他十分怕死,不願戰鬥,惟願苟活!

於是你說這首詩美,請問它美在哪兒?

春秋無義戰!

亂世出英雄,成全的是英雄,可這個世界上多的是人不喜歡亂世。不是到了戰場就得捨生忘死,多的是人不貪生但怕死。

這首詩描繪的歷史背景,在《左傳》中有記載,說的是原本是衛國公子的州吁篡奪了君權,為了在諸侯中樹立威信,聯合宋、陳、蔡一同伐鄭。

這是篡位的君主主動發起的對外戰爭,而且又是一支不義之師,戰士們原本生活得好好的,突然被迫拉去征戰,捲入這場莫名的戰爭。這種情況下,誰願意去當征戰的英雄?每個人的心都會義無反顧地偏向自己作為個體的一面,偏向自己的家庭,偏向自己的家人。誰又願意為國家征戰呢?

其實這也是春秋戰國時期戰士們普遍的心理,總是被迫地捲入戰爭,總是要被迫地捨生取義。所以厭倦戰爭,所以厭戰畏死。

所以你聽過這段歷史便知道,這個故事一點也不曼妙,這幾句話一點也不美。

可人們不愛聽那些貪生怕死的事情,

所以這世上聽來的

便也還是風花雪月的故事多。

對不起 沒有圖 不高興找圖

愛關注不關注

拜拜

我們下期再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山館記 的精彩文章:

TAG:青山館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