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易經》是如何產生的?

《易經》是如何產生的?

相傳在遠古時代,在黃河中出現了背上畫有圖形的龍馬,洛水中出現了背上畫有數字的靈龜,聖人伏羲氏從河圖、洛中獲得靈感,仰觀天象,俯視地理,創作伏羲八卦也叫先天八卦。古人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有了對世界的認知,卻無法象現在一樣用語言和文字進行表達,於是聖人用八個卦象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統,應對無限的世界和對世界的認識,可謂天人之學。

這八個卦中,乾代表天,坤代表地,離代表太陽,坎代表月亮,它們不停運轉,代表時間、空間不斷變化,從而又產生了另外四個卦。震代表雷,雷振動以後,有了氣流就是風,巽卦就代表風。艮卦代表山,兌代表河流代表澤。

周文王在受到囚禁時根據伏羲先天八卦演繹出了後天八卦,他最大的貢獻就是把伏羲的天道引入了人道,把八卦兩兩相重變成了六十四卦,而且每個卦都給了它卦辭,每個爻有爻辭,他的目的很清楚,人類最要緊的就是政治!

孔子最大的貢獻是什麼呢?他看到把天道變成人道是不夠的,所以他進一步把易經轉化成人生的行事規則,易經到了孔子手上,就變成了我們天天可以查詢,終身可以使用的行事規則。他以道理推行教化,所以人們稱他為萬世師表。孔子真正用意是告訴我們天、人怎麼合?只有用倫理道德來合。做人最要緊的是修德,修正自己的德性,修的合符天道,天人合德。孔子最大貢獻就是直接指出來:人類與動物最大的區別在於倫理道德!

《易經》有「人更三聖,世歷三古」的說法,就是說它的成書上古、中古、下古三個時代,由伏羲、文王、孔子三個聖人完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別讓古人不開心 的精彩文章:

TAG:別讓古人不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