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價格的敏感度

對價格的敏感度

在實體店,如果你是老客戶或者你是VIP,你享有同件商品比起剛入店的客人可以支付較少的費用。在過去實體店裡,銷售人員充分調動起可以呈現的方方面面,展現給消費者,比如產品的質量很好、比市場上的其他競品便宜打壓對手,或者最近折扣不錯,而且在面對面的銷售中,銷售人員會充分抓住消費者心理上的小小滿足或不安,打破對方的防禦,說服他把東西買下來。讓客戶覺得不僅買到的是一件商品更是一種服務,一種購物時的開心,他們為購買的過程中享受的這種服務付費了。在這種模式裡面,定價最終的目的,是讓消費者覺得花小錢買到了優質服務,是賺了便宜。

但因也越來越多的購買場景搬到了屏幕上對於同一件商品總有人以低於市場價買到,因為買家和賣家在信息上存在不對稱關係,消費者其實很難正確估算一個商品的所謂公平價格。而且,消費者會受到非常多的情感因素的影響,最終做出的購買決策,經常是非理性的,而賣家,就會在這些相關的方面下足功夫。換句話說,商品的價格,可不是簡單的成本加上利潤這麼簡單。它的本質,是精心設計的心理遊戲。再加上淘寶等背後的演算法的推動,以至於不同人買的同樣的商品背後所付出的價格是有差異的。還有很多優惠券,內部優惠券的玩法都是基於你對價格的敏感度。所以說所謂的公平價格,其實是個幻覺。

一、錨定效應

定價策略中有個重要的錨定效應,每次看到朋友圈的微商尤其是賣面膜的就深有感觸,199一盒面膜,1099一級代理商10盒面膜,不僅可以自己用還可以賣給別人,市代5900,省代2-3萬的,最後算下來一盒面膜40-50元,我覺得這就是典型的錨定策略,先受到先入為主的影響,把某些特定的數值作為起始標準,這些一開始就具有的數值,就像輪船的錨一樣制約著估測值。這個「錨」,只要被人注意到,不管它是不是誇張、是不是有實際參考價值,錨定效應都會起作用。這是一個下意識的過程,我們在參考的時候,是不經過理性思考的。

還有一點特別有感觸,就是在奢侈品店,當然我這樣的窮屌絲走進奢侈品店以後,看到商品的定價就震驚了。一個包動不動就是兩三萬。但是據說奢侈品店其實並不奢望進來的人都能買這些高價貨,它總會在店裡提供一些價格都不到高價貨十分之一的商品。比如它會提供10款女鞋,23款手袋,54款禮物,以及像鑰匙串、手鏈這種小玩意兒。你會想,我買不起好幾萬的包,600塊錢的鑰匙扣我還買不起嗎?其實,奢侈品店就是希望你這麼想,要知道,600塊錢一個小鑰匙扣,利潤率可是非常驚人的,說不定比包還高呢。不過還好我的頭腦也算理智,畢竟600塊錢買個鑰匙圈,也還是很貴啊,回家還有可能被打斷腿。

二、湊單是否更划算

比如,你想買一罐果醬,點開網店一看,一罐只賣18塊。之前標價20元,你感覺自己省了兩塊錢,高高興興把它加進了購物車。請注意,這裡你可能掉進了一個名叫大數據殺熟的陷阱里。過去我們在實體店買東西,講究的是貨比三家,挨個問完之後,誰便宜去誰家買。但你在網上買東西,用的是自己的手機、自己的賬號,沒辦法知道別人手機上別人賬號顯示的價格是多少,如果你以前曾經多次購買過這個商品,那大數據的判斷就是,你的購買意願比一般人強,不需要用低價來打動你。而別人也許是第一次點進這個購買頁面,那麼他看到的價格有可能就是每罐17塊,那你無形中就比別人多花了一塊錢。

這還沒完,加完購物車準備結算了,購物車提醒你,這家店滿30塊包郵,滿45塊立減五塊,要不要再湊湊單?於是,你又掉到了第二個陷阱里,本來只想買一罐,為了包郵加湊單,生生買了3大罐啊。終於湊好滿減,你準備下單付錢了。這時你突然發現,一罐果醬和運費加起來,只用花二十多塊錢,現在這單得付49塊錢,你有點心疼。這時,第三個陷阱出現了。付款頁面提示你,要不要用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信貸產品付錢?這個月買,下個月還哦,還有積分贈送。比起直接從兜里掏紙幣出來的痛苦,動動手指就能提前消費,這感覺確實很爽,於是我買了。三個連環陷阱一用,購物流程就完成了。所以很多滿減活動確認要小心並且保持理智,我們真的需要嗎?要試著跳出這些個商家設定環節真實看待自己需求,一不小心又入一坑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橘殤 的精彩文章:

機器人的三種場景應用

TAG:橘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