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中秋節是什麼意思 由來及寓意解析

中秋節是什麼意思 由來及寓意解析

中秋節是什麼意思?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著團團圓圓,所以也叫團圓節。那麼中秋節的由來和寓意是什麼呢?一起來看看吧!

中秋節是什麼意思 由來及寓意解析

中秋節是什麼意思

中秋節釋義:中國的傳統節日,在農曆八月十五日,這一天有賞月、吃月餅的風俗。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節。在中國的農曆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的由來「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寓意什麼

(一)團圓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徵著團圓。

(二)和諧

中秋慶賀著期待著豐收,因此也期待著和諧。「和」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追求。中秋佳節闔家團圓、鄰里和睦、階層和合、社區安定、民族團圓、家國和諧、世界大同,其樂融融。正如蘇東坡說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張九齡說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三)感恩

中秋節從其最早的含義來看,就是一套禮儀,它體現了當時的人們對於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層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們對於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一種認識,體現了一種對於家庭的重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味百曉僧 的精彩文章:

2018世界盃巴西對墨西哥誰會贏 比分預測:3:1
2018最火爆的歌曲排行榜 離人愁紙短情長你都聽過嗎

TAG:趣味百曉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