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董明珠與雷軍的10億賭局的鬧劇,將以何種方式收場?

董明珠與雷軍的10億賭局的鬧劇,將以何種方式收場?

還記得雷軍和董明珠的10億賭約嗎?小編實在好奇,這場10億賭局,將會以何種方式收場?在此不妨來炒炒這個老掉牙的話題。

在2013年經濟背景下,董明珠是有足夠的自信來贏得這個10億賭約,當年的小米全年營收才316億,且是建立在「空中樓閣」中的成就,沒有自己工廠,所謂營銷神話更像是一個吹彈可破的泡沫。而格力空調2013年銷售額已突破1200億,有穩定的實業根基,兩者相比不在一個量級。

時光荏苒,五年過去,我們來看兩家公司年的數據:2017年格力電器總營收1500億,低於美的和海爾,位列白電行業第三位;小米2017年總營收為1146億元,和格力電器的差距越來越小。

雖然董明珠和雷軍在多個場合被人問及賭約的事情,但明眼一看就知道,如果格力今年不做出大的改變,被小米超越只剩時間問題了。

那麼這五年,格力與小米各自經歷了什麼?

小編認為2013年後,董小姐至少做錯了三件事情,一是做手機,二是做汽車,三是做晶元。董小姐顯然忽略了做手機的難度,儘管立下「三年不用換」,「要賣一億部」的豪言壯語,但格力手機自投入市場以來,反應冷淡,以至於後來不得不發動內部員工「自產自銷」。做汽車的結果是和董事會鬧拜,後來不得不由她個人出資10億入股珠海銀隆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而珠海銀隆後續發展又不盡如人意。心比天高的董小姐不吸取兩次決策失誤的教訓,頑固地執行「晶元製造」計劃,甚至取消格力分紅制度,導致股票大跌。董明珠計劃要拿出500億來研發晶元的初心是好的,可正如TCL董事長李東生所說:「如果要做晶元,500億是遠遠不夠的」。業內人士認為做晶元要經過多方合作以及漫長的科學技術積累,拔苗助長,想短時間見到成效的想法是很幼稚的。

董明珠折騰了格力五年,格力電器五年來似乎有不進則退的跡象,雷軍則按照當初布局的戰略,由單一的手機產品逐步延伸到各個領域,涵蓋家居、出行、家電、影音、飲食等各個行業,已形成巨大的產業鏈條,完整的小米生態圈已經初見雛形。

兩者相比,一上一下,勝負已見分曉。

小編如好奇的是:當勝負蓋棺論定時,兩位大佬如何兌現當初的10億賭約,這一場世紀賭局,是否只是泡製輿論的一場噱頭秀?讓我們拭目以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御姐說科技 的精彩文章:

小米剛起死回生就上市,雷軍的底氣從何而來?

TAG:御姐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