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穿過歲月的風雨廊橋-中國古廊橋之鄉廊橋遺夢

穿過歲月的風雨廊橋-中國古廊橋之鄉廊橋遺夢

穿過歲月的風雨廊橋

文&圖 楊恆

泰順 ——因廊橋而聞名的小城

南雁盪和洞宮山脈交匯於此,崇山連綿,深谷不絕。 泰順 的橋多建在浙閩古道之上,古道長長,人影匆匆。除祖祖輩輩生活於此的山民外,亂世也有前人扶老攜幼來此落戶避禍,但「遙聞前山相對語,跨繞溪谷數里程」,只能遇水架橋。 泰順有17座古廊橋,可以遮風擋雨,也稱風雨橋。村民在橋上休憩閑聊,遠望田間鋤耕,近聽流水潺潺。前人離鄉時,會在廊橋斟酒灑淚,衣錦還鄉日,也是在廊橋拱手相迎。

01

木拱廊橋——北澗、溪東等橋

北澗橋是疊梁式木拱廊橋,位於泗溪鎮下橋村,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多次重修,兩溪交匯於此。與橋垂直方向建有石樑汀步,兩溪三岸行走無障。橋旁千年古樟鬱鬱蔥蔥,屋面覆青瓦,橋面鋪木板,廊橋上設有供村民祭祀的三個神龕。橋頭有店鋪,廊里搭長凳,行道之人飢可買點心,渴亦有茶水。

晴空夕陽如新,青山碧水若洗;紅漆側板褪色,樑柱橋面蒙塵。夕陽斜照縱橫交錯的木樑,斑駁光影間是一種奇妙的新舊融合。

順著廊橋文化街向下走兩三百米就到了溪東橋,它比北澗橋早一百多年。兩橋結構造型、風格特徵相似,系同門所造,因此被稱為姐妹橋,均屬 泰順 分布最多的單孔八字形狀虹橋。

02

古道荒橋——三條橋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橋;

古道迎人來,廊橋送人去。

游山覓橋,不知其何來何往,歲月如是,亦不必強求其何去何從。

三條橋也屬木拱廊橋,很多遊人的最愛,始建於清朝道光年間,和其他廊橋多在村旁不同,它遠離人聲喧鬧。行走古道,毫無準備時,一橋在山澗之上凌空飛起,和荒山野路形成反差,有一種莫名的靜謐之美。

沿石階走入廊橋,能看到無名氏題在木欄板上的《點絳唇》

常憶青,與君依依解笑趣。

山青水碧,人面何處去?

人自多情,吟吟水邊立,

千萬縷,溪水難寄,任是東流去。

緣橋邊小路下去,河床鋪滿了光滑的大石頭,間雜著圓潤的鵝卵石,枯水期溪水很淺,碧藍澄澈。

03

石拱木廊橋——毓文橋

毓文橋,屬於 泰順 不多見的石拱木廊橋,橋名源於「鍾靈毓秀」,建於清道光年間,重檐歇山頂,三層閣樓,二樓為文昌閣,皆飛檐翹角,造型特別。它位於泰順縣最南端洲嶺鄉洲邊村水尾,與 福建 寧德 交界。

此橋地處兩山缺口處,橋下溪水潺潺,有汪深潭,其半月石拱為青石築砌,顏色早已與周圍古樹、小溪融合,另一特別之處是,橋身不用木板側封,而是精緻木雕。透過木格看是清溪繞田園,周邊看它則是山水抱古橋。

04

水平廊橋——永慶橋

永慶橋躲在路邊,一點都不顯山露水。橋邊老屋還住著人家,淡淡地散發積年鄉村味道。走進廊橋,安靜卻不缺生氣,順樓梯向上,二樓門掛鎖,透過橋欄看灰瓦青苔,旁邊是塊塊不規則的田地,有老兩口正在耕作,遠處是青山環繞,幾個村子散落其間。

廊橋立於此久矣,走進甬道恍然穿越,一陣微風,或許就有少女溪頭浣紗、村姑橋腳搗衣、牧童牽牛走過。

05

仕水汀步

汀步是古人為穿過淺水溪澗,用礫石或齊整石塊在水中接連築起石磴。仕水汀步建造於清乾隆年間,全長133米,計223齒石磴,每齒由高低兩級平整石塊砌成,可供兩人平行來往,高低分階遠看恰如鋼琴鍵。

本地人快步通過,似乎在輕盈彈琴,卻是古曲平沙落雁;要是碰上個膽怯的外鄉人,踩在被無數人踏過幾百年的汀步上不敢挪步,不一會就感覺水停人動,恰如穿越歲月的眩暈。

06

廊橋遺夢

廊橋矗立山水間數百年,看到它第一眼就明白前人建廊橋之初心,是一種跋山涉水後遮風蔽雨的歸屬感。遠望廊橋力貫長虹,卧於青山間,掩在綠樹旁,映在清波上,就是一幅山水畫,不由得追憶年代感悟歲月,尋覓前人於此的感情寄託。

很久以前做過一個夢,大約是高中時,讀閑書睡著了,夢中醒來就隨手記下:亂世與兩三友遊走避亂,日日惴惴,夜夜難眠,後終隱匿市井,安度鹹淡餘生。當時若走過 泰順 ,或許會夢至此地,遁於遠山僻鄉茅屋,在青苔古道間遊盪。歲月磨光了 泰順 廊橋的石階,沾滿了南來北往的旅塵;斜風細雨淋濕了屋面木欄,見慣了人事悲歡離合,終於無夢。

本文由作者楊恆授權發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溫州古道 的精彩文章:

《永嘉古村》之嶺上村-依山傍水,風光絕美的「烤全羊村」
百佛蓮上坐,天梯五指伸-三覲樂清大荊大岩頭五指峰

TAG:溫州古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