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亞病夫土耳其:為什麼有勇氣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西亞病夫土耳其:為什麼有勇氣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原標題:西亞病夫土耳其:為什麼有勇氣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長期以來,在網路上有個說法,土耳其參加一戰是因為被英國無償徵用了兩艘戰列艦。實際上,無論英國人是否徵用那兩艘無畏級戰列艦,土耳其都會參加一戰。


那麼,是誰給了西亞病夫去參加世界大戰的勇氣?

協約國的拒絕

協約國與同盟國的對峙在1914年已經非常明顯


1914年的夏季,歐洲大陸已被大戰的陰霾所籠罩。歐洲各國紛紛拉攏友邦對抗敵人,形成以德國、奧匈帝國為核心的同盟國和英國、法國、沙俄為核心的協約國兩大陣營。


接連在意土戰爭和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失敗的奧斯曼帝國,感到十分驚恐。早在1912年,俄國沙皇已經放出風聲,要奪取安納托利亞東部和君士坦丁堡。英法兩國則分別對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和敘利亞感興趣。如果噩夢成真,帝國將被徹底肢解。



俄羅斯帝國做夢都想拿下君士坦丁堡


雖然德奧曾一度拉攏過土耳其人,但出於歷史經驗,土耳其人首先尋求英法支持。這倒不是因為當政的土耳其青年黨有多麼熱愛英法,他們僅僅是本能的察覺到英法整體實力在德奧之上。何況奧匈帝國可是奧斯曼數百年來的死敵。如果不是因為俄羅斯人站在協約國一邊,他們很可能會立即加入同盟國的對立面。


1914年7月,傑馬勒帕夏訪問了法國,在巴黎拜會了法國外交部長。他向這位外長許諾,只要協約國保證土耳其免受俄國的威脅,並把土耳其納入協約國陣營,那麼土耳其將會出兵進攻奧匈帝國在巴爾幹的屬地。


法國外長對此不卻置可否。他表示要徵得其他兩位盟友的支持,才能同意傑馬勒帕夏的提議。失望的傑馬勒帕夏於7月18日離開法國。正當傑馬勒帕夏準備繼續前往英國尋求支持時,大戰已經爆發了。英國在對德國宣戰後的第三天,就無償徵用了兩艘正停泊在英國軍港的土耳其戰列艦。此舉表明,英國斷無和土耳其結盟的可能。


土耳其駐聖彼得堡大使法赫雷丁貝伊,也試圖尋求與俄國的和解。結果,遭到了俄國外交大臣的嚴詞拒絕。已經準備深度參戰的俄羅斯人,依然對大斯拉夫主義和整個巴爾幹都念念不忘。這迫使土耳其投入同盟國懷抱。


大名鼎鼎的阿金庫爾號戰列艦 在戰爭爆發後被英國扣留徵用

德國的拉攏


德皇威廉二世訪問奧斯曼期間曾專程去了趟耶路撒冷


土耳其加入同盟國,不僅是因為遭到協約國的拒絕,同時也是德國苦心栽培兩國友誼長達20年的結果。土耳其的位置對德奧十分重要。魯梅利亞省和君士坦丁堡扼博斯博魯斯海峽,既能讓塞爾維亞、羅馬尼亞等巴爾幹小國芒刺在背,又可阻塞協約國援助沙俄的黑海水道。在當時,俄國百分之50的出口,包括百分之90的糧食出口,都需要經過博斯博魯斯海峽。一旦土耳其禁止俄國商船出入海峽,勢必給俄國經濟造成災難性的損失。



控制了博斯普魯斯海峽 就等於捏住了俄羅斯的海運


同時,土耳其在高加索和美索不達米亞的領地,能讓德國插手英俄在中亞的大博弈。特別是德國不願意放棄已經動工的巴格達-巴士拉鐵路。這等於是在蘇伊士運河與印度之間插入了楔子。



奧斯曼帝國控制下的中東正好夾在蘇伊士運河與印度之間


德國人對土耳其的拉攏,甚至可以追溯到俾斯麥時期。德皇威廉二世本人也在1898年對土進行國事訪問。當土耳其人在協約國那裡處處碰壁,德國對其伸出了橄欖枝。他們開出的價格非常具有誘惑力:1 把正好在土耳其的戰列艦戈本號和輕型巡洋艦布雷斯勞號贈予土耳其。

2 土耳其參戰即可獲得價值200萬土耳其磅的黃金。參戰後的8個月里,再提供價值300土耳其磅的援助。


3 德國允諾幫助土耳其恢復過去在愛琴海島嶼、魯梅利亞、馬其頓、高加索、埃及等地的領土。這等於是讓奧斯曼帝國恢復到1821年希臘獨立後的版圖。



原本隸屬德國海軍的戈本號戰列艦 在戰爭後被贈予土耳其

自信心膨脹


恩維爾帕夏 土耳其青年黨的代表人物


土耳其在經歷了意土戰爭和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失敗後,一度迴光返照。他們在第二次巴爾幹戰爭中,加入了對保加利亞人的作戰,從而取得收復阿德里安堡的勝利。這使得土耳其國內一掃往日的頹廢之氣,重新燃起了戰爭的鬥志。


不可忽略的是,法國為了縮小土耳其和其他巴爾幹國家的差距,遏制一個統一的巴爾幹國家出現,曾貸款了1億法郎給土耳其。



一戰爆發後 開往前線的奧斯曼士兵

土耳其的經濟在1913年--1914年中進入了復甦期。經歷動蕩的10年後,複員的士兵紛紛返回家鄉建設,農民預測將會實現前所未有的大豐收。安納托利亞和阿拉伯各行省藉助外國貸款大興土木。不再有戰艦與雷區的航線,暢通無比。土耳其得以輸出大宗穀物、棉花、鴉片等貨物謀得巨額外匯。


除了收復阿德里安堡的勝利和經濟復甦,土耳其人的自信還來自他們的君主。土耳其蘇丹不光是本國的統治者,他還身兼哈里發一銜,對世界1億多穆斯林具有號召力。



奧斯曼人曾幻想發動全世界穆斯林進行聖戰


青年黨的頭面人物恩維爾帕夏,在利比亞作戰的經歷也印證了這一點。他目睹過柏柏爾人在信仰的感召下,迸發出強大的戰鬥力。這讓他相信,只要自己的哈里發振臂一呼,就有成千上萬的穆斯林響應,從而讓協約國後院起火。



1917年 關押在巴士拉的奧斯曼戰俘


然而,想像很美好,現實很殘酷。土耳其在參加一戰的頭個年頭就連遭敗績。10萬土耳其士兵在高加索喪命,敘利亞和安納托利亞沿海被法國海軍炮擊,英軍在巴士拉登陸,殺入巴格達。而幻想中世界穆斯林揭竿而起的局面卻從未出現。相反卻在一個叫勞倫斯的外國人帶領下,讓奧斯曼在中東的防務千瘡百孔。



奧斯曼參戰讓俄羅斯帝國付出了王朝覆滅的代價


在達達尼爾海峽戰役中飽受折磨的英聯邦軍隊


隨著一戰的結束,奧斯曼帝國旋即土崩瓦解。而曾經極力拉攏奧斯曼的德國索倫哼王室,也被迫下台。那個在危急關頭還威嚇土耳其的俄羅斯帝國,也付出了整個羅曼諾夫王室被血洗的慘重代價。失去土耳其人的英法,則在加里波第的海灘上,留下了永恆的心理陰影。(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炮歷史 的精彩文章:

二戰中德軍入侵蘇聯失敗 都有哪些原因造成?
他總是抨擊中國卻得到了中國方面的最大信賴

TAG:冷炮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