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花錢不具備流通意義 為何又取名為厭勝錢?

花錢不具備流通意義 為何又取名為厭勝錢?

花錢出現於漢代,早期指的是「厭勝錢」,錢以「勝」命名,是因古人篤信錢幣可以通神役鬼。「厭勝錢」的「厭」字通「壓」,因此也被記為「壓勝錢」,在日本,又被稱為「繪錢」或「畫錢」。在台灣,也被稱為「玩錢」。《明史·馬文升傳》中「憲宗朝,岳鎮海瀆諸廟,用方士言置石函,周以符篆,貯金書道經、金銀錢、寶石及五穀為厭勝具」是中國正史以「金銀錢」用於壓勝的明確記載。

近日,盛軒國際有幸得花錢一組,分別為康熙通寶花錢一枚,咸豐重寶花錢一枚,直徑分別為41.8mm、32.4mm,重量分別為22.2g、12.7g。兩枚錢幣色澤銅黃,表面有深褐色包漿,形狀外圓內方。康熙通寶花錢的正面鐫有「康熙通寶」,外圈繪有原始紋飾回形紋,背面的外圈也繪有原始紋飾回形紋,中間兩側鐫有"寶泉"、"寶源"左讀,是戶、工兩部所造。咸豐重寶花錢正面鐫有「咸豐重寶」,外圈繪有精緻的花紋。

「花錢」雖然具有錢幣的形態,但不作流通使用,是錢幣中的「非正用品」。這種錢幣由於不是流通錢,因此它的材質大都比較粗糙,中國民間把這種錢俗稱為「花錢」。歷經幾百年,經歷流通、回爐重鑄、戰亂等等諸多原因能保存完好的花錢卻總是寥寥,具有極高的收藏意義,是把玩欣賞的最佳藏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盛軒國際拍賣 的精彩文章:

你有見過紙幣整體上移的錯版錢幣嗎?市場價值這麼高
貨幣演變錢幣款式多樣化發行時間短文化底蘊深

TAG:盛軒國際拍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