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看完這片子,就想生孩子?

看完這片子,就想生孩子?

有時候,一部電影本來無意蹭熱點,「被蹭上」也挺無奈。

像去年《嘉年華》一樣,上映時正撞上「幼兒園」事件,片子里的性侵情節和現實不謀而合,為片子意外帶來了許多關注。

而今年《快把我哥帶走》撞上的,是生孩子這件事。

看完這片子,就想生孩子?

一切都要從前天刷爆朋友圈的這則微博講起:

看完這片子,就想生孩子?

8月16日,《新京報》微博曝光了友報刊載一篇文章。文中提出建議:全面放開生育限制,並且設立所謂「生育基金」,公民繳納基金用來彌補多生孩子帶來的「經濟損失」,如果不生,則會被用來那些生了孩子的人。

此文一出,全網嘩然。

試想一下,這條看上去「好心好意」的建議如果真的實行意味著什麼?

1. 適齡人口必須結婚生孩子,不生孩子就會莫名少一塊收入。

2. 不婚、不孕不育、丁克人群,將會成為社會弱勢群體。

要知道現行的五險一金中的「生育保險」是不需要職工繳納的,一旦變為個人繳納,所謂「生育基金」就會變成「生育罰款」

從前天到今天,壹哥的朋友圈裡流傳著這樣幾張圖:

看完這片子,就想生孩子?

「雲綠帽」,想想可不就是這麼回事么。

看完這片子,就想生孩子?

出生時經歷最嚴格的控制生育,30歲時經歷最荒誕的鼓勵生育,80後的一生還能更魔幻一點嗎?

看完這片子,就想生孩子?

僅僅5年前,張藝謀剛因為「超生」繳納了748萬元罰款。如果事情晚曝光5年,他是不是能拿到748萬元獎金呢?

消息放出僅一天,全網反應極大。《新京報》和《新華日報》相關的微博下面評論一條都看不到——這意味著後台已經被罵爆了。

看完這片子,就想生孩子?

同為官媒的央視新聞微博也以最快的速度發聲予以駁斥:

看完這片子,就想生孩子?

事情至此看上去是稍微告一段落,但所有人都知道,一切才剛剛開始。

30年的控制生育時代之後,沒有喘息就迎來了「鼓勵多生」時代,這種歷史的180度大轉彎,讓整個中國都蒙上了一層魔幻感。

在這樣的背景下,講述兄妹情的電影《快把我哥帶走》來了。

看完這片子,就想生孩子?

《快把我哥帶走》的故事很簡單:

一家裡有兩兄妹時分、時秒,妹妹時秒覺得哥哥老欺負自己,就許願讓哥哥消失。沒想到願望成真,哥哥真的消失了,妹妹才發現原來哥哥一直是守護者自己的那個人。

說實話,《快把我哥帶走》是一部近年來難得一見的青春片佳作——故事完整、感情真摯、笑點淚點都在情理之中,也沒有過多的煽情贅肉,堪稱國產電影「小而精」的代表作。

豆瓣7.2的評分,也比肩了去年那部同樣是彭昱暢主演的「國產青春片黑馬」《閃光少女》。

看完這片子,就想生孩子?

看完這片子,就想生孩子?

壹哥之所以大膽劇透不怕被打,是因為這兩部片子的看點都不在劇情走向本身,而是那些會心的段子。

在《閃光少女》里,這些段子是民樂和西洋樂的「勾心鬥角」:

看完這片子,就想生孩子?

在《快把我哥帶走》里,是哥哥把妹妹的頭髮編成辮子栓在床欄上,讓她起不了床:

看完這片子,就想生孩子?

是只要妹妹嘴邊的好吃的,一定會被哥哥搶:

看完這片子,就想生孩子?

看完這片子,就想生孩子?

是時秒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日常三件事:吃飯、睡覺、打時分。

看完這片子,就想生孩子?

加上兩個小戲骨彭昱暢和張子楓充滿二次元感的表演:

看完這片子,就想生孩子?

看完這片子,就想生孩子?

連壹哥這種中年直男都被逗笑了,用四個字來形容《快把我哥帶走》:特,別,可,愛!

有趣的是,圍繞片子的核心討論點並不在搞笑,而在感動。看過的人聊得最多的是自己如何被兄妹情打動的,因為影片結局傳達出這樣的價值觀:父母都靠不住,只有哥哥才是真的對我好。

更有趣的是,看這部電影的人,恰恰大多是獨生子女。

國產片里少見的「兄妹」題材,讓《快把我哥帶走》具備了一種獨特的「錯位感」

什麼叫錯位感呢?比如當我看到最後那場站台戲時,我知道妹妹的那一句「你把我落下了!」特別扎心,而且整個情緒鋪墊處理都沒有毛病,但我的心就是沒被扎到。

看完這片子,就想生孩子?

包括片子里各種兄妹相處的暖心細節,比如哥哥的摸頭殺啊、攢錢給妹妹買電動車啊、還有什麼「能當時秒的哥哥是我這輩子最幸福的事啦!」

看到這些情節的時候,我只想禮貌地鼓鼓掌:「嗯,好感人啊。」

看完這片子,就想生孩子?

不光是我,影院里的看片反應也呈現出鮮明對比:一撥女孩都在偷偷落淚,另一撥女孩無動於衷。

映後主創接受採訪,有一個貌似是70後的女人站起來,說話聲音都是帶著哭腔的:「我特別特別喜歡這部電影,它裡面所有的小細節我和我哥都經歷過。我是控制生育時代前出生的,我就有一個時分這樣的哥哥!」

而與此同時,豆瓣上的短評卻大多是這樣的風格:

看完這片子,就想生孩子?

看完這片子,就想生孩子?

就像壹哥自己一樣,大多數走進影院看電影的年輕人,正是沒有哥哥也沒有妹妹的一群「鐵石心腸的獨生子女」。

所以看《快把我哥帶走》的體驗就是:我們知道那裡面的「兄妹情」拍得很好,但是苦於沒有體會過,所以只能靠想像去努力試著被感動。但不管你再努力去嘗試,你和電影想要傳達的那種情感還是隔著一層布,你還是不能真的體會到。

甚至兩個小演員自己都在經歷這種錯位——彭昱暢和張子楓都是獨生子女。

看完這片子,就想生孩子?

沒當過哥哥的要演哥哥,沒做過妹妹的要演妹妹,最後呈現出的效果還不錯,可能是來自台灣的女導演鄭芬芬調教有方吧。

錯位感並不是影片的缺點,只能說是無奈。比如上一部錯位感特別明顯的電影《芳華》,馮小剛想拍的是屬於自己那個年代的青春記憶,但那記憶並不屬於當今的電影市場消費主力80、90後。

《芳華》里的一個情感爆發點——文工團的散夥飯,大家齊唱《送戰友》爆頭痛哭那裡,壹哥就看得如坐針氈,只盼著趕緊結束。

看完這片子,就想生孩子?

半個月後接到媽打來的電話,她說《芳華》里的這場戲,她看哭了。

經歷過就是能感動,沒經歷就是不感動,這種感動不以作品的質量為轉移——這是文藝作品最神奇的地方。

所以,像壹哥一樣生於八九十年代,自小一個人長大,陪伴著的只有電視和書本而沒有兄弟姐妹的人,對《快把我哥帶走》最大的感受是什麼呢?

是羨慕。

看完這片子,就想生孩子?

沒錯,不是感動,而是羨慕。

獨生子女們看完這部片子,最羨慕的是有人真的擁有一個無條件守護著自己的哥哥。一起打鬧,一起成長,一起度過生活中的難關。不管你失意還是失敗,親人永遠是親人,不會像戀人一樣跑掉,也不會像朋友一樣背叛。

看完這片子,就想生孩子?

在這個人情冷漠的時代,我們羨慕的,是一份像時分時秒一樣穩固、溫暖、死心塌地的感情,而這份感情我們大多數人已經永遠得不到了。

我們得不到的東西,不然就讓我們的孩子得到它?

看完這片子,就想生孩子?

我相信,這世界上一定會有人因為看了《快把我哥帶走》而決定再多生一個孩子。所以,不管《快把我哥帶走》拍攝的初衷是否有鼓勵生育的因素,鼓勵生育已經成了它上映的必然結果,這也許是所有主創都沒有想過的。

昨天接到表姐的電話,表姐身在上海,我倆一年頂多能見到一面。

表姐說:「看完《快把我哥帶走》了,你快結婚生個娃吧,咱倆小時候一塊玩多開心,念廿(表姐的女兒)卻連個兄弟姐妹都沒有。」

掛了電話,我就決心寫今天的這篇文章。一部小成本青春片的成敗也許並不重要,但獨生子女的生育焦慮卻非常重要。《快把我哥帶走》究竟是一部單獨的現象作品,還是未來一系列「兄弟姐妹」題材電影的開端呢?我們是不是會在未來的電影院里被一遍遍灌輸「多生幾個好」呢?

這些問題,只能留給時間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