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史|唐代有哪幾種「身份證」

文史|唐代有哪幾種「身份證」

原標題:文史|唐代有哪幾種「身份證」


古代的身份證式樣很豐富:虎符、免符、魚符、龜符、龍符、麟符、牙牌、腰牌等,都屬於等級身份證。


魚符,這種身份證正式使用時間在唐代,是唐高祖李淵的一項發明。李淵進入長安後,廢除了隋朝的身份證制度,將隋朝使用的「竹使符」改成「銀兔符」,接著又改為「銅魚符」,有交魚符和巡魚符兩種。魚符分左右,使用方法是,左符放在內廷,作為「底根」;右符由持有人隨身帶著,作為身份的證明。左右符的數量不一定對等,多少根據使用者的人數和實際需要來定,其第一功能起初並非是表明身份,而是「權力憑證」,可用於調動軍隊、任免官員。


唐代特別重視身份證制度的推廣,連高句麗、安南這些蕃國使者也統統都發給不同樣式的符。皇太子也有身份證,但不是符,而是一種玉質的身份證,即所謂「玉契」。如果皇帝外出親征,或是因其他事情不在京,由皇太子當「代總統」(監國),身份證又不同了,所使用的是「龍符」;親王或是大臣留守,則發給「麟符」這種身份證。

符中最有名的是「虎符」,一般由軍將們使用。唐朝實行身份證制度時不用虎形符,這是為了避諱祖宗李虎之「虎」。後來武則天改朝大周時,不用虎而用龜。雖然不久後龜符隨武則天的逝去而消失,但卻留下了一個流行的辭彙——金龜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天地 的精彩文章:

【戰場回眸】佩劍將軍推遲起義不為人知的原因
文史|古代怎提取紅黃藍?

TAG:文史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