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運動員:請別讓我碰到這樣的體育記者!

運動員:請別讓我碰到這樣的體育記者!

體育記者與運動員,從來都是亦敵亦友的關係。一次糟糕的提問,可能會令雙方都陷入輿論漩渦。亞運會大幕拉開,無論是對於運動員,還是奔赴前線的體育記者,都是東京奧運會之前的一次大考。而考試剛剛開始,就有記者犯了些致命的錯誤。

北京時間昨日,是雅加達亞運會開幕後的第一個比賽日,中國收穫頗豐,游泳項目更是第一夜就達到了一個高潮。但前方記者的「操作」卻令人費解。

採訪徐嘉余時,記者問道「打破亞洲紀錄有什麼感想?」事實上,徐嘉余奪得本屆亞運會100米仰泳冠軍的52秒34隻是賽會紀錄,打平亞運會紀錄而已,徐嘉余本人也不得不及時糾正這一說法。

而在採訪200米仰泳奪冠的柳雅欣時,記者提問,「這枚金牌會不會對接下來的賽事增加信心?」柳雅欣毫不客氣地說,我就比這一項。

亞運會是東京奧運會來臨起前的最後一次大考,體育記者和運動員一樣,都需要經歷考驗,收穫成長。接下來,筆者帶領大家回顧一下國內外體育記者在採訪時經常會犯的錯誤,給那些本屆亞運會不及格的「學生」補補課。

首先,採訪你得認對人。

這可能是最最簡單的事情,但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對於某項賽事根本沒有任何經驗,臨時被抓派的記者的確可能會犯這樣的錯誤——人都認不清。

當你認為自己正在採訪一個人,並向他提出問題,事實證明對面站的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人,甚至只有性別相同,這時情況總會非常尷尬。

2013年的世界棒球經典賽期間,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記者海蒂·沃特尼(Heidi Watney)就曾在電視直播中將兩位選手搞混淆了。

在波多黎各擊敗美國隊之後,沃特尼來到場邊,這位金髮飄飄的美女以為自己將要採訪的是波多黎各的首發投手尼爾森·菲格羅亞,但事實上站在他對面的是三壘手安迪·岡薩雷斯。

於是,自然而然的,沃特尼將本來給尼爾森的採訪提問用在了安迪身上,後者一片茫然,因為兩人在場上擔任的工作根本不同。而這一幕,完完整整的通過電視直播了出去。

後來,有人為沃特尼辯解,稱尼爾森·菲格羅亞在2011年5月之後就從沒有在大聯盟出場過,這並非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但作為一個專業的記者,名字和人臉都對不上號,實在說不過去。

第二,採訪要具備專業知識。

認對人之後,還要對即將採訪的運動員有基本的了解,特別是一些重要的時間節點,這對田徑項目來說尤為重要。

2017年倫敦田徑世錦賽,對於很多人來說,與之相連的記憶是博爾特的退役之戰。男子100米決賽上,與「閃電」一同出道的還有蘇炳添。一路挺進決賽,對於「中國飛人」來說,克服的除了對手的考驗,還有中國記者的精神折磨。

首個比賽日,蘇炳添在百米預賽中,以10秒03位列小組第一晉級半決賽。賽後,記者冬日娜卻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明天給我們一個期待,什麼樣的成績進半決賽。」

蘇炳添很尷尬,全世界收看直播的估計除了冬日娜之外都很尷尬。無奈,蘇炳添只能回道:「已經進了。」

此時,另一位主人公即將登場。

謝震業在第二組第六道以10秒13的成績位列小組第三,同樣進入半決賽。這次冬日娜不再問半決賽的問題,而是將話題轉到了100米。

冬日娜問:「首先恭喜闖進半決賽,第一次跑百米什麼感覺?在世錦賽當中。」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照顧到了運動員的主觀情緒,但是,人家謝震業不是第一次在世錦賽跑100米啊!

「應該也不是第一次了,2015年(北京田徑世錦賽)的時候跑了。」

謝震業,又一個「受害者」。

這裡還有一個曼聯傳奇主帥弗格森的例子。2013年,從主教練位置退下的弗格森發布了自己的自傳《我的自傳》,並在曼徹斯特召開新聞發布會。當場的記者幾乎都是在拜讀部分章節後有備而來,但其中一位中國女記者卻特立獨行,提出的問題爵爺書中通篇都沒涉及:「你的成功法則適用於中國足球嗎?」

此話一出,尷尬的令人想要發笑。弗格森幽默回應道「這倒是個不錯的開場。」請中國記者重複了一遍問題後,弗格森很有耐心地回答:「中國足球正在成長。我們曾去過中國兩到三次,可以看到那裡足球的發展。但要想達到日本、韓國還有世界其他強隊的水平,還需要時間。我的建議是,繼續進步,要有耐心。」

弗格森的答案幾乎毫無營養,但你想讓爵爺怎麼說?這是一個採訪前不做功課的典型。

第三,採訪要擺正心態。

當你掌握了被採訪者的姓名以及必要的信息之後,離一次不犯錯誤的採訪已經不遠了。此時你需要對採訪對象保持理性的態度,而不是感情用事。

2006年,奧尼爾和韋德率領的熱火面臨著一個贏得總冠軍的機會。對於大鯊魚來說,這是他東遊之後的首次總決賽,面對獨行俠,他需要把握機會,在戒指數上超越曾經的搭檔科比·布萊恩特。

就是這樣重要的系列賽,首場比賽的賽前發布會上,奧尼爾遇到了一位總喜歡挑釁自己的記者——科比·戴維森(Corby Davidson)。

戴維森在達拉斯電台工作,他經常用富有創造力且往往政治不正確的問題來激怒奧尼爾。

當天,在詢問大鯊魚對冠軍的渴望有多麼強烈時,戴維森用了個非常不恰當的假設:「如果一條毒蛇在你母親的胸部咬了一口,你必須吸出毒液才能贏得總冠軍,你願意么?」

???

這算哪門子問題?擺明是在挑事兒。但奧尼爾接招了:「不,但(被咬的)是你妻子我就願意。」

奧尼爾在這次對戰中佔了上風,但無奈當場比賽熱火卻輸給了獨行俠。不過,一場失利並算不上什麼,熱火在開局兩連敗的情況下連扳四局,最終4比2贏下系列賽,拿到了總冠軍。

第四,採訪要照顧運動員情感。

採訪時保持理性,但記者並非機器,想從運動員口中掏出答案,需要在合適的時間拋出合適的問題,充分照顧運動員的情感。

2017年杜塞爾多夫世乒賽上,記者在場外採訪了日本女隊的石川佳純,兩人用中文對話的視頻被當做日本女乒中文都帶東北味的又一例證。

但仔細聽一下記者的提問,令人有些尷尬。在問過關於體力和奪冠期待兩個常規問題之後,記者開始了自由發揮。

首先,有關抽籤:「這次的抽籤你會不會覺得自己的運氣還蠻好的?因為你這個半區只有丁寧一個中國選手。」

面對這樣的問題,遲疑了一會兒,石川回答道:「這個好么,算好么?八進四就要和丁寧打了,一場一場打吧。」

隨後問到了石川的隊友平野美宇:「這次日本媒體來了很多,包括中國媒體關注的焦點放在平野美宇身上,你覺得自己的壓力是不是小了一點?」

石川簡單地說:「對,因為小平野打得確實很厲害嘛,希望我們隊一起加油吧。」

場邊採訪十分簡短,運動員的回答也往往都是口水話,因此體育記者在拋出問題時一般都會預感到答案。像這位記者,後兩個問題幾乎都在挑口水,有「沒安好心」之嫌,也弄得石川佳純無從答起。

再來說個NBA的例子。雷霆隊的拉塞爾·韋斯特布魯克是出了名的不好對付。他有句名言,上了場只有籃球是我的朋友。由此可見,如此個性的球星,在場下,更不會遷就那些「惹怒」他的記者,特別是韋少輸掉比賽之後。

2013年2月的一場比賽,雷霆以94-109輸給爵士,有記者提問,「拉塞爾,是你們輸了還是爵士贏了?」

韋少被問到這樣一個問題後瞬間炸毛:「什麼?(what?)兄弟你在這扯啥呢?我不搞了,你們瘋了吧?(Yall N****s Trippin)」

這本是一個常規的問題,正如前文所說,提問的記者可能等待的答案是:韋少分析稱球隊過多的失誤以至於葬送了到手的勝利。

可他忘了這是輸球後的韋少,別問這些看似高深其實很傻的問題。

總結

避開以上的雷,以成熟自信的姿態面對運動員,你也能當一個可靠的體育記者,至於成功,那則需要日積月累,包括對賽事本身的熟稔,以及與運動員關係的培養。

其中,福原愛常掛在嘴邊的「李哥」,央視乒乓球專項記者李武軍,里約奧運會女排奪冠後擁抱郎指導的排球專項記者崔佳,他們都是值得學習的佼佼者。

編輯整理|小Y學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體壇周報 的精彩文章:

讓20年前的羅納爾多告訴C羅:意甲究竟有多難!
莫德里奇們的紅白格勳章

TAG:體壇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