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末期的袁崇煥為何一定要斬殺毛文龍呢?

明朝末期的袁崇煥為何一定要斬殺毛文龍呢?

原標題:明朝末期的袁崇煥為何一定要斬殺毛文龍呢?


袁崇煥是一位飽受爭議的歷史人物,有人將之比作岳飛,認為袁崇煥之死乃是千古奇冤,是崇禎帝昏聵而釀成的慘劇。但也有很多人認為袁崇煥之死,乃是咎由自取,並無冤屈可言。而還有一些人認為袁崇煥通敵賣國,乃是十足的大漢奸。


滿清乾隆為袁崇煥翻案時,乃說是崇禎帝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錯殺了袁崇煥,想來乾隆一定是聽了不少評書演義。歷史畢竟不是小說,「蔣干盜書」而使曹操中了周瑜的離間計,錯殺了蔡瑁、張允(該情節系虛構)。而蔡、張二人到死都不知道是因何原因的情節,也只能出現在評書演義中。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殺蔡、張,沒有經歷任何司法審判,也沒有給他們任何辨白的機會,僅憑一張未經辨明真偽的通敵信就給錯殺了。

袁崇煥之案,所有指控都確確鑿鑿,而非憑空捏造。其它的「市米資敵」的等罪狀,都是公開違反朝廷法度,絕非「欲加之罪」。所以,袁崇煥之案不但在當時不是冤案。即便放在今天,也是無法推翻此案的。


所以,皇太極對明清「議和」比崇禎帝還著急,迫切希望大明承認滿清政權及其對遼東地區的侵佔。故而,袁崇煥不可能置前程、名譽及家族安危於不顧,而在主觀上「通敵叛國」,這應該也是乾隆為袁崇煥平反的原因所在。


可這「五年復全遼」的許諾,就像緊箍咒一樣束縛著袁崇煥。既不能武力復遼,袁崇煥就想到了與後金議和。一旦大明與後金議和成功,「五年復遼」的緊箍咒也就自動松解了。而議和的最大障礙,便是東江鎮毛文龍勢力的存在。當時就有不少人認為袁崇煥殺毛文龍就是為了與後金議和,而將袁崇煥殺毛文龍比作秦檜殺岳飛。


從大的方面來講,袁崇煥在誇下「五年平遼」的海口的那一刻,對他來講已經沒有了退路,因此,從理論上講袁崇煥有殺任何妨礙他「五年平遼方略」的人——他自認為有尚方寶劍,又有崇禎「便宜行事」的口頭承諾,所以,他是有「人擋殺人,神擋殺神」的底氣。

袁崇煥當眾宣告毛文龍犯下「專制一方,軍馬錢糧不受核」「殺降人難民冒功」「奏有牧馬登州取南京如反掌語,大逆不道」「侵盜軍糧」「私通外番」「部將數千人悉冒己姓」「剽掠商船,自為盜賊」「強取民間子女,不知紀極」「驅難民遠竊人蔘,不從則餓死,島上白骨如莽」「拜魏忠賢為父」「喪軍無算,掩敗為功」「觀望養敵」12條死罪。


?


毛文龍被殺的三月後,後金再無後顧之憂,後金軍隊繞道喜峰口攻陷遵化,直逼北京城下,是為「己巳之變」(甚至此後,後金(滿清)軍隊能幾次大規模入關寇掠,亦是失去了毛文龍部從背後牽制的影響)。而這對於崇禎帝來說,是極為震驚與失望的,不但袁崇煥「五年復全遼」的許諾早已成了泡影,反而將遼東的局勢搞得更加惡化。崇禎帝也許會想到,倘若毛文龍尚在,何至於有今日之局面?


袁崇煥雖不大存在主觀上「通敵賣國」的可能,但的確「壞了事」。其逾越皇權,擅殺大臣,又公然違反朝廷的諸多法度,而使遼東局勢越來越加惡化。以致崇禎帝對其失望透頂,而痛下殺心,其事雖很慘烈,但也正如王在晉所說,乃是「自取之禍」,也怨不得他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鄭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曹操殺害呂布之前,呂布曾大喊六字,若曹操聽了必無三國
歷史上的安祿山跟楊貴妃到底是什麼關係?為何安祿山會這樣做

TAG:老鄭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