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天盛長歌:我們的古裝劇是如何掉入日本服飾「陷阱」的?

天盛長歌:我們的古裝劇是如何掉入日本服飾「陷阱」的?

文 | 春梅狐狸

(原創文章歡迎分享朋友圈,轉載請後台聯繫申請授權)

《天盛長歌》一水的高配置,但是又陷入了「日本風」漩渦,所以本期來討論中日區別~~

本文不想貼很多對比圖來證明,《天盛長歌》里的服裝設計有多少日本的元素,因為畢竟是架空,人家也沒有吹噓是根據歷史塑造的。

可是,就像《《贏天下》要栽了!那……飄滿日本文化的中國古裝劇還有活路嗎?》和《從「和風」到「和服」:中國古裝劇造型的不要臉之路》里寫的,中國古裝劇中的日本元素越來越多、從過去的遮遮掩掩到現在的光明正大,實在難以令人樂觀。究其原因,是中國古代服飾在設計師心目里分量太輕、對日本服飾又盲目崇拜,所以本文就主要謝謝區別的問題。

腦袋:髮型不同,所以帽子不同

《盛世長歌》看到目前沒有這個問題,但是同一套班底(張叔平+方思哲)的另一部電視劇《醉玲瓏》里出現了類似日本的造型從而招惹爭議。

《醉玲瓏》劇照

《平清盛》劇照

當時也有人翻出南北朝時期的陶俑,來證明劇組並非「借鑒」了日本,而是基於歷史事實。

北齊 彈琵琶陶俑

很多人在討論影視劇是否考據的時候,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只用一堆圖片看像不像,覺得像就是考據了,不像就是不考據。實際上,我們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與《醉玲瓏》里造型類似的是日本的「侍烏帽子」

鎌倉時代的武士形象(日本服飾學者復原)

影響「侍烏帽子」造型,也是我們可以用來與南北朝小冠作區分的,主要在於兩點:

烏帽子的原始形態

「侍烏帽子」屬於「折烏帽子」,即經過摺疊的烏帽子。而無論何種烏帽子,它都不是一個圓柱形的,而是一個可對稱壓平的狀態被腦袋撐圓了。這就決定了,烏帽子額頭正前方有一個角度或者叫摺痕吧。

立烏帽子

折烏帽子

烏帽子的摺疊方式

而《醉玲瓏》中不僅沒有避諱這點,還強調了這個「銳角」,顯然就是接受了「烏帽子」的思路。

帽子下的髮髻不同。

日本「烏帽子」下面的並非是一個我們熟悉的古裝髮髻,而是一種類似衝天辮的造型。

烏帽子下的髮型

這種髮型支撐了烏帽子摺疊後的造型,同時也改變了「襆頭」在日本的發展的形態。

大家應該還記得范冰冰已經涼涼的《贏天下》海報里出現的日本冠,與《襆頭:成本最低的穿越道具,請接好這塊大黑布! | 熱點舊文》里介紹過的中國「襆頭」系統雖然相似,卻有不同的造型,也是由於髮髻不同造成的。

《贏天下》海報

日本冠與它的髮型

不考據這件事,就像一個謊言或偽證,仔細去探究,必然是有許多不合理之處的。

日本的圓領袍系統家族很龐大,出鏡率也高,對很多人來說印象深刻。而《天盛長歌》這部劇由於是架空,我也沒法用中國圓領袍系統的發展來告訴大家,哪些是不該共存的,哪些又是不曾有過的。但是我們可以看看日本圓領袍系統有哪些特別之處。

強裝束影響下的儀式感

日本服飾有很強的儀式感,對於很多不了解古代服飾的人來說,也就有了很強的「符號感」,特別容易被「洗腦」。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日本後來流行起「強裝束」,就是把衣服弄得更硬挺,衣服自帶一個架子的感覺。

17世紀 織田信長像

明治天皇照片

我們的影視服裝如果受這股風潮影響,外部廓形上就會很靠近它,展現一種硬挺的膨脹感。《天盛長歌》以及之前吐槽過的《將軍在上》《少年包青天》基本都有這個毛病。

《將軍在上》海報

《狄仁傑之四大天王》海報

《天盛長歌》劇照

更別提,這種硬挺的面料,在鏡頭裡很容易展現出質感來,是目前影視劇里比較受觀眾好評的一種服飾呈現方式。

立領狀態的日本圓領

日本的圓領最特別之處,它是一個類似立領的狀態,領圈是立起來的,而且上面那條還有一項影響就是領圈會普遍偏大,最後的效果就是這個圓領非常誇張和突出。

日本圓領袍的領部

中國不是沒有類似立領狀態的圓領,卻不是刻意為之,應該是上領方式造成的,所以即便是同一時代里,「發揮」也不穩定,不成氣候。後期領圈越來越寬,反而越來越「平」,與立領徹底區分。

章懷太子墓壁畫

孔府舊藏 紅羅四獸袍

孔府舊藏 紅紗飛魚袍

我國古裝劇做圓領袍,早期受到清代至戲曲的影響,領圈又寬又平,習慣用系帶,如今受到日本影響,則喜歡立領狀態。總之,大家怎麼都踩不進正確的那個坑裡。

《將軍在上》劇照

《天盛長歌》劇照

而《天盛長歌》還出現一個問題,就是服飾體系的分裂,就是兩種影響都出現了,所以圓領袍的形態很混亂。

《天盛長歌》劇照

複雜多變的肩部處理

日本圓領個人另外一個強烈印象,就是它肩膀那裡「戲」很多。有腋下不縫合的「闕腋袍」,有袖子前部分不縫合的「狩衣」,有袖子只縫合很小部分還加倆「冒號」的水干……即便是全部縫合的「縫腋袍」,也因為「強裝束」影響了廓形,在肩膀處容易出現折角。

身穿縫腋袍的日本天皇

狩衣

日本還有圓領套頭穿著的「裲襠」,在不了解服飾的人眼裡看起來好似差不多。

舞楽?打毬楽

到了中國影視劇里,竟然發展出圓領無袖這種奇怪的東西來。

很多人以為,被日本服飾影響或者「借鑒」日本風就是和日本原版長得一樣。這種思維實在是高看影視劇服裝設計了,「照抄」的對象無論是中國歷史還是日本腦洞,都是一件技術活啊!

《天盛長歌》劇照

《將軍在上》劇照

所以說,有些東西看似和日本服飾並不相像,但著實是中國服飾下誕生不出來的。粉絲可以用「像」或「不像」來辯解,所以大家都忘了,解析度與知識儲備量有關,以及我們絕不是靠長相而是靠DNA來檢驗親子關係的

其他:濫了的以及新來的

日本服飾對於中國影視劇的影響,其局面遠比大家想像中嚴重許多,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設計元素,都是日本殘留。不過是年數長了,溫水裡的青蛙不覺得燙手反而覺得泡澡很舒服。

《天盛長歌》劇照

《天盛長歌》劇照

能樂 天冠

因為用了很多年,一代導演傳給下一代導演,導致這口鍋都不知道該誰背才好。而且,由於年數已長,服裝設計師也不願意改變,觀眾也漸漸認同。其趨勢非常可能就此走入中國影視劇的「衣箱」,成為某種標配,那就不知道該喜該悲了。

有這種用濫了的,卻也有新來的。比如就有人發現小白的劇照怪怪的。

《天盛長歌》劇照

折編笠

因為《天盛長歌》是架空,所以也不是不能用,但還是讓人很困惑啊!設計師是哪裡覺得這個帽子適合?國籍和性別都發生了挪用,說實話最終的效果除了違和感,實在是也沒生出合理感,也許最後放送情節會給一個答案吧,目前我還是覺得原版看不到臉的小姐姐們更迷人啊!

設計並非不能跨越國籍進行「借鑒」,但是藝術性和合理性總要滿足一個的。

陳坤的盛世美顏也沒按住我這吐槽欲,所以預留了一篇半來誇獎,過幾天發哈~~

掃碼支持一下號主的書店吧~

-

春梅狐狸@傳統服飾

臉著地的藏狐,故紙堆里的服飾愛好者

[ 百度百科TA說特邀科普作者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65年前,那個賣假藥的奸商,最後被槍斃了!
司馬懿vs諸葛亮,是勁敵,也是好友

TAG:時拾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