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正確打開方式,讓他離不開你!
作者:海邊小妹
我在舊文《愛的真相》中提過:在愛中,「給」比「得」更能讓自己滿足和快樂。
正如《愛的藝術》一書中所言:
「他應該把他內心有生命力的東西給予別人......他給並不是為了得,但是通過他的給,不可避免地會在對方身上喚起某種有生命力的東西。因此他的給同時也包括了使接受者也成為一個給的人,而雙方都會因為喚醒了內心的某種生命力而充滿快樂。在給的行為中誕生了新的東西,給和得的人都會感謝這新的力量。」
可是許多人苦惱的是:我願意不計回報地付出啊,可是並沒得到「給」的快樂,而且人家還不領情。我用盡了心力去愛、去付出、去給予,到頭來什麼都沒得到。我是不是不應該這麼傻傻地付出呢?
這樣的「怨婦」在生活中可不少見。首先要看看自己付出的對象是否選對了人?愛情,從某種角度說是種化學反應,對一個人來不來電,自己都沒法控制。所以,如果人家明確表示對你沒感覺了,除非對自己特別特別有自信,否則還是不要心甘情願地讓自己陷入單相思或備胎的角色。剛開始只是朦朧的好感和吸引,完全可以控制住自己,調轉方向為時不晚。等自己一廂情願地獨角戲演多了,越陷越深,到最後難以自拔,實屬自找苦吃。
如果在選對了人的情況下,明明雙方都有感覺,付出卻得不到應有的快樂。那麼,問題就肯定是出在付出的方式方法上了。
我們都知道要愛,要付出,可並不是天生就懂得如何去愛。
常常見到許多做妻子的,事無巨細地關心照顧著丈夫,自己的事則一點兒都不用丈夫操心,在家裡,這樣的妻子更多的扮演著「老媽」和「保姆」的角色。辛苦了半輩子之後,猛然發現男人竟然喜歡上了別人,這麼多年的默默付出難道一點兒都沒有價值嗎?
男人背叛承諾和婚姻當然不對,但妻子有沒有想過,他真的是需要多一個老媽子照顧他嗎?在婚姻生活中,他需要和珍愛的,是不是一個能與他交心、聽他傾訴、帶給他生活情趣的女人呢?
對一個重視心靈交融的男人來說,一個像老媽子一樣的妻子是無法滿足他的,日子久了,必然有問題。妻子家務幹得越多照顧得越細,離男人的期待也就越遠,因為她已經累得沒精力去感受他的內心、講究什麼情趣。
而對一個內心大條的男人來說,如果娶了一個成天渴望精神交流而不太接地氣的女人,這愛情恐怕也難抵擋柴米油鹽的打磨。
無論是親情、愛情還是友情,最應該學會的,是按照對方需要的方式去愛,而不是自己想要的方式去愛。用錯誤的方式去愛別人,你越用力,對方會被你推得越遠。那麼,具體到實際行動中,到底應該從哪些方面表達我們的愛與付出呢?
婚姻諮詢師Gary Chapman博士在 《愛的五種語言》(The Five Love Languages)一書中提出了五種表達愛的方式:
1、肯定的言詞通過言語表達對愛人的肯定、欣賞和喜愛。比如常常說:「你做的菜可真好吃,謝謝。」或者「老公真厲害,一出手就修好了,我可真有眼光啊。」
我們中國人最容易忽視這一點,對朋友能做到這些,但對自己相處日久的親人和愛人,卻覺得沒必要再這麼客氣和假惺惺。其實,哪裡是假惺惺呢,這不都應該是我們內心真實的想法嗎?不加吝嗇地表達出來,既能讓自己幸福感滿滿,又能讓對方感受到你的愛和感恩,得到鼓勵,從而更加努力,不好嗎?
2、共度的時間人需要陪伴,並在相處中才能維持深厚的感情。兩個人在一起的時間,要保證是高質量的。現在從電視、電腦到手機,大大小小的屏幕吸引著我們的眼睛。家人在一起的時候,各自盯著自己的屏幕,卻忽視了身邊人。有多少夫妻一整天都沒有一句真正關注對方內心的對話。除了交代生活上的事務,兩人過得就像合租房子的室友。
3、禮物這一點容易理解,也容易操作。但在物質極大豐富的現在,選禮物也是越來越難了。需要什麼東西,平時就買了,對物質的需求不再像以前那麼渴望。在禮物的選擇上,更需要用心,而不能單靠花錢就能達到效果的。錢要花得對心思,對方真正喜歡和需要的東西,哪怕不貴,也足以讓人感動。一些親手製作的、個性化的禮物是很好的創意。
4、服務的舉動對愛人做一些體貼的小舉動。比如:看到男人幹活一頭的汗,伸手幫他擦擦汗。女人懷著孕,鞋帶開了,蹲下幫她系系鞋帶。這些不需要對方開口而主動做出的細節,正是兩人默契和恩愛的最好表達。服務的舉動,也包括兩人身體上的親密接觸,要常常親吻、擁抱等等。這也是老夫老妻最不容易做的地方。許多人結婚久了,很久都不會碰愛人一下,再也不像戀愛時那樣拉手走路,甚至有些已經成了無性婚姻。人是有親密需求的,在家裡得不到滿足,一旦外面有了誘惑,便容易動搖。
另外,除了以上四個方面,在現實生活中,真愛一個人,還會想要讓對方過上無憂的生活。活著就離不開物質,所以,在金錢和財物上為對方提供保障,也是責任感的一種重要表達。
掌握愛的正確表達方式,讓我們真誠而不失智慧地去愛值得我們愛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