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氏家族中,此人的官當得比李鴻章大,但被公認是無能之輩

李氏家族中,此人的官當得比李鴻章大,但被公認是無能之輩

李鴻章家族對近代歷史的影響十分巨大,在晚清時期,李氏家族政治地位達到巔峰,一門出了三位總督。一般情況下,人們都認為李氏家族中李鴻章官當得最大,位居大學士、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其實不然,李氏家族中最大的官卻是李鶴章的三兒子李經羲。

1901年,靠著伯父李鴻章的周旋,李經羲官升廣西巡撫,1909年又升任雲貴總督。在雲南任上,李經羲十分欣賞蔡鍔,不顧輿論反對將蔡鍔任命為新軍協統。武昌起義後,蔡鍔起義,原本雲貴總督是革命的對象,蔡鍔為了感謝這位老上司的知遇之恩,暗中派人將李經羲護送到了上海。

清朝滅亡後,當上大總統的袁世凱摩拳擦掌,企圖復辟帝制。這個未來的「皇帝」給李鴻章家族成員留了個職位,1913年李經羲得到了政治會議議長的頭銜。到了1914年5月,李經羲改任參議院參政,10月又出任了審計院院長。袁世凱的這一切,並非是為了報答對他有恩的李鴻章,而是想借李氏家族的影響力,為他復辟帝制贏得人心。

不過,李經羲似乎不買袁世凱的賬,表面上贊同但辦起事來並不上心。洪憲王朝垮台後,李經羲也逃過了「帝制禍首」的罪名,成了明哲保身的局外人。

1917年4月18日,北京政府的財政總長陳錦濤因有接受賄賂的嫌疑,被免職並移送法院處理。大總統黎元洪堅決主張提出李經羲繼任財政總長。黎元洪看中李經羲不是沒有原因的。原來黎元洪與皖系首領段祺瑞因矛盾很深,李經羲是李鴻章的侄兒,與淮軍系統有歷史關係,黎元洪就是要借重李經羲代替段祺瑞組織內閣,以免引起皖派的反感,於是便想讓李經羲出任財政總長代理總理,以便日後轉為正式總理。

其後,發生了府院之爭,張勳看準時機準備帶兵入京。李經羲與張勳有很深的私交,這在當時是盡人皆知的事。於是黎元洪向國會提出了以李經羲為國務總理的議案,此舉也是想讓李經羲拉攏張勳。當年5月27日,眾議院舉行投票,483票中有338票贊同,通過了李經羲為國務總理的同意案。

次日,參議院又以166票對26票獲得通過,當天黎元洪發表任李經羲為國務總理的命令。緊接著,一些省督軍來電向李經羲內閣祝賀。我們如果將北洋政府和清政府進行對比的話可以看出,國務總理其實相當於清代的首席軍機大臣,李鴻章雖然位高權重,但他一生從未進入過軍機處,因此筆者才說李經羲的官位超過了伯父李鴻章。

然而,李經羲似乎高興得太早了,29日北方各省紛紛宣布獨立。這把李經羲嚇得不輕,他躲在天津租界不敢出來。黎元洪是真想把李經羲當成是解救危亡的最後一根稻草,以為只要他肯到北京就職,就可以取得張勳的實力援助,制止獨立各省進兵北京。這樣一來,大總統黎元洪反而在國務總理李經羲的面前低三下四起來,頻頻派人前往勸駕。

可是夢寐以求做國務總理的李經羲,當這頂高帽從天而降的時候,卻又沒有做國務總理的勇氣,死活不肯入京就職。當張勳的辮子軍到達北京後,黎元洪這才發現,李經羲已經靠不上了。黎元洪接受張勳意見解散國會的時候,需要國務總理簽署命令,李經羲卻說:「我沒有就職,不算國務總理。」

張勳入京後,辦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支持李經羲內閣。李經羲隨後定出內閣成員名單,實際上這份名單是張勳早已選中的。可是各省督軍並不買張勳的賬,最後還是靠王士珍出面疏通北洋,李經羲這才正式通電宣布就職。

可是相比與伯父李鴻章,李經羲遜色太多了,他只有李氏家族的影響力,卻不具備個人能力,連個像樣人才都籠絡不到,搞到最後才勉強湊齊內閣。隨著張勳的失敗,也註定了李經羲的結局。就職十天候的李經羲逃往天津躲了起來。

此後,北京政府人事變動頻繁,但再也沒有出現李經羲的名字。因為人們公認李經羲是個無能之輩,掌權後的任何一派再也不奉承他,請他出山幫助維持局面了。1925年,李經羲在天津病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臨終囑咐皇太孫:重用此人可保江山穩固,可他不聽悔之晚矣
李鴻章做壽,此人不識抬舉送了兩斤挂面,後來反成淮軍第一悍將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