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世間沒有十全的人。如果我們處處吹毛求疵,世間將無可用之人了!」

「世間沒有十全的人。如果我們處處吹毛求疵,世間將無可用之人了!」

原標題:「世間沒有十全的人。如果我們處處吹毛求疵,世間將無可用之人了!」



(▲20世紀20年代,張伯苓與南開女子中學學生合影。圖片來源:天津日報)

摘要:所有教育大家的共性都是求賢若渴、愛才如命,尤其樂於援助優秀的貧困學生,張伯苓也不例外。


1927年6月,南京國民政府成立,最高教育行政機構大學院《大學教員資格條例》所附「大學教員薪俸表」規定:教授最低月薪為400元,但南開教師的薪金遠遠低於這一標準。(侯傑、李凈昉《南開學校創校校長張伯苓的中國夢》)教師薪水固然沒有清華、北大高,依然群賢畢至、冠蓋雲集。


全校教師中80%是從美國留學歸來的青年才俊,其中獲碩士、博士學位的就有28人(陳建強《「公能校訓」的「濟世情懷」》)。因為南開有個和清華、北大一樣卓越的校長,他堅持「苦不能苦了學生,窮不能窮了教師」的原則,用魅力留人、事業留人、感情留人,最後才是待遇留人。他以非凡的人格魅力彌補這個待遇的差距,使教師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吸納一批頂尖教授聚集在南開。


南開大學1919年初創時僅4名教師,30年代初基本穩定在40人左右,到1936年專任教師擴充到85人(包括兼職),滿足了教學的需求。黃鈺生對南開大學的教師評價是,「不敢說好,然而『真、勤、正』這三個字總還當得起。他們沒有兼差,他們都是對於學問有興趣而情願教學的人。」

他熱情洋溢,平易近人,對人對事總是陽光溫暖,富有感染力。他說:「世間沒有十全的人,我們使用人才,要盡量使他發揮所長,避其所短」;「如果我們處處吹毛求疵,世間將無可用之人了!」(張錫祚《我父張伯苓辦南開》)留學美國的何廉有感於他的誠意,1926年受聘於南開,月薪僅180元。暨南大學以月薪300元聘,何沒去。


他尊師重教,既關心教師的學術提升,也關心教師的生活條件。他想方設法為有潛力的教師提供深造機會,例如用美國洛氏基金派化學系楊石先教授去美國留學,楊獲博士學位後,謝絕德國的高薪聘請,重返南開任教,成為南開大學理學院的奠基人之一。(侯傑、秦方《「南開之父」張伯苓》)


每位新教師到校,總要舉行歡迎茶話會,並由學校撥給一間宿舍,裡面各種傢具用品一應俱全,每天還派專人清掃,讓人產生到家的感覺。他常常巡視校園,有時也到教師家中坐坐,檢查方式很「另類」。柳無忌在《巍巍乎吾南開大校長張伯苓》中回憶,「他對我的太太大加誇獎,因為在客廳內他摸摸在沙發旁的電燈罩子,發現上面並沒有絲毫灰塵。」


南開大學創立後本著「文以治國,理以強國,商以富國」的辦學理念,設立文、理、商三科。南開雖小,師資實力雄厚,部分學科直接與國際前沿接軌。


在文科領域,有教授歷史學的蔣廷黼、人類學的李濟、哲學的湯用彤、政治學的徐謨和蕭公權、政治歷史的余文燦、心理學的黃鈺生、英文的梅光迪和司徒月蘭等;在理科領域,有教授化學的邱宗岳和楊石先、數學的姜立夫、物理的饒毓泰、地學的竺可楨等;在商科領域,有教授經濟統計的何廉和丁佶、經濟學的蕭遽和李卓敏、經濟研究所的方顯廷和陳序經、商學的唐文愷;還有教務長、教育心理學專家凌冰等著名學者。

培養的學生中,清華校長梅貽琦、數學家陳省身、物理學家吳大猷、核物理學家朱光亞和周光召、氣象學家葉篤正、社會學家陶孟和、地學家劉東生、戲劇家曹禺、政治家周恩來等,更是南開教育成功的典範。


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吳大猷稱讚,「南開大學實有極高的成就。」並有一番中肯的評論和解釋:「南開在聲望、規模、待遇不如其他大學的情形下,藉伯苓識才之能,聘用年輕學者,予以研教環境,使其繼續成長,卒有大成,這是較一所學校藉已建立之聲望、設備及高薪延聘已有聲望的人為『難能可貴』得多了。前者是培育人才,後者是延攬現成的人才。」


蔣廷黻教授回憶,「我在南開教了6年,對張的種種已經深知。由於明了他的為人,所以就更崇敬他。他的偉大並非因為他是校長或者聖人,而是因為他很有人情味。」(《蔣廷黻回憶錄》,嶽麓書社2003年版,第92頁)


這種「人情味」展示在關懷人才、關懷弱勢中。所有教育大家的共性都是求賢若渴、愛才如命,尤其樂於援助優秀的貧困學生,張伯苓也不例外。


王守媛是南開一個品學兼優的女生,大二時患嚴重肺病,被迫休學。因繼母對她不好,全家遷往北京,將她一人丟在天津。抗戰勝利後,她寄居在外祖母家,病情日漸嚴重。她的同窗好友王文田時任南開大學部訓導長,無意中向老校長述說她的不幸遭遇。張獲悉後馬上對王文田說:「你不用管了,我每月幫她30元錢。」說著,當場就給王文田30元,讓王文田給王守媛送去,並說:「你告訴守媛,好好安心養病,我每月一定照付她生活費。」一直到1948年12月王守媛病故,這種資助從沒間斷。(張寶敏《近代教育家的光輝典範──張伯苓》)

這種「人情味」也展示在開明、前衛的理念中。以男女平等為例,他稱「女子為國民之母」(梁吉生、張蘭普《張伯苓畫傳》,第108頁),反對女子纏足,反對女子淪為娼妓,提倡男女婚姻自主,妹妹就是自由戀愛和結婚,而且婚禮簡約。1920年,南開大學成立第二年就開放女禁,成為繼北大當年首開女禁後,全國第二所招收女生的大學。1923年,他節省其母喪葬費1000多元,創辦南開女子中學,為更多女生走出家門、接受教育、獨立自主創造條件。


(2018年7月7日23:13一稿,7月31日02:23修訂,【山水微言·212】。本文為《「燃志之師」張伯苓:「中國不亡吾輩在!」──「師表校魂」大學校長系列史評之七》連載第8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水微言 的精彩文章:

法國《最後的一課》是虛構,南開的抗日業績卻篤實

TAG:山水微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