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除了維多利亞湖,的的喀喀湖又發生了什麼事?

除了維多利亞湖,的的喀喀湖又發生了什麼事?


 




神話中的的喀喀湖(

Lake Titicaca

)是人類的發源地,生活在其岸邊的人們依靠它來維持生計。(

Flickr

/bjaglin




對於印加人來說,秘魯著名的的的喀喀湖(

Lake Titicaca

)是人類的誕生地。跨越玻利維亞和秘魯兩國邊界的它,是世界上供大型船隻航行的最大通航湖泊,也是南美洲體積最大的湖泊。


 


所有這一切都表明它是一個重要的水體。當太陽落在的喀喀湖上時,人們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它是創造神話的背景。燃燒的火球很快地在山邊落下,發出燦爛的銀色光芒在水面上舞動,以柔和的光輝覆蓋著整片景色。


 

4000

多年前來自該地區原始定居者的許多當地後裔,都依靠這塊土地和湖泊來維持生計,但這兩種資源都在迅速惡化中。漸弱的光線落在海岸線上,散落的碎屑、糞便和動物屍體形成一道長長的陰影。在漣漪的水面下,由於過度捕撈、入侵物種和污染,原生魚類有滅絕的危險。


 


「當你想到一座湖泊時,你會想到它清澈的湖水,但的的喀喀湖卻是綠色的,」智利塔拉帕卡大學的人類學家何塞卡普里萊斯(

José Capriles

)說。

「它聞起來像污水。這很讓人厭惡。」

 


的的喀喀湖周圍的田野種滿了馬鈴薯和藜麥,當地的餐館反映出當地的農產品。藜麥湯和炸薯條(

papas fritas

)幾乎在每一餐都會出現

而主菜是魚。


 


喀喀湖有兩種原生魚類:山鱂屬(

Orestias

)鱂魚,和一種毛鼻鯰(

Trichomycterus

)。湖中有兩種鯰魚,至少有

23

種魚類,儘管有些研究顯示這一數字要高得多。但是,至少作為一名遊客,在菜單上找到本地魚的難度越來越大。


 


兩種魚類,居氏山鱂(

Orestias cuvieri

)和彭氏山鱂(

Orestias pentlandii

),被認為已經滅絕,所有其他本地的鱂魚,特別是艾氏山鱂(

Orestias ispi

),被認為是瀕危物種。相反,許多餐館供應鱒魚和阿根廷銀魚(

Argentinian silverside

Odontesthes bonariensis

)。兩者都是入侵物種

銀魚至少與喀喀湖來自相同的南美洲大陸,但鱒魚卻是來自美國。


 



在阿拉斯加的垂釣者抱著一條湖鱒。北美魚在

20

世紀

30

年代被引入的的喀喀湖。(

TomSoucek / Design Pics / Corbis



 

20

世紀

30

年代,北美湖鱒帶著美國政府的祝福來到南美洲。當時的秘魯和玻利維亞官員認為這個湖是一個經濟機會,他們向美國政府求助。美國的響應是派遣來自魚類和野生動物服務部魚類養殖部門的詹姆斯(

M.C.James

)去到的的喀喀湖。


 


詹姆斯在

1935

年至

1936

年的冬季期間研究了該地區,時間非常短暫,然後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建議。他建議把北美魚放養至湖泊中(原因至今仍不清楚)。


 


「在這項努力的結果具有重要意義之前,可能已經過了整整一個世代,但如果結果是有利的,魚類文化部將會提供出色的服務,」詹姆斯在

1941

年的一篇論文中寫道。


 


兩年後,美國政府對詹姆斯的報告採取了行動。美國總共發送了約

50

萬顆鱒魚卵和

200

萬顆白鮭卵。白鮭卵沒有存活,但鱒魚卻繁盛起來,現在是秘魯南部最具入侵性的物種之一。的的喀喀湖-傳說中的人類發源地,被徹底翻轉了。


 


鱒魚也在日本、以色列和義大利的湖泊中出沒,它們通過吃掉所有可以吃的食物來危害當地的魚類種群。


 


卡普里萊斯說:「當人們引進鱒魚後,鱒魚就會比山鱂來得強勢。就如其他入侵物種一樣,可能會導致一些後果。」


 


20

世紀

50

年代的某個時候,阿根廷銀魚被引入的的喀喀湖。這種魚沿著體側有一條銀色的條紋。有人說玻利維亞的划船者將他們帶到附近的湖泊進行釣游,他們通過河流進入的喀喀湖。

1955

年,這種可以長到

20

英寸長的銀魚,在湖中建立族群,生物量達到

2

萬噸。卡普里萊斯補充說,鱒魚和銀魚的快速增長對經濟有利,但正在取代原生物種。


 


即使在將入侵物種引入湖中之後,漁民也繼續過度捕撈。根據

2006

年發表在「魚類生物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在

20

世紀

60

年代中期,每年的商業捕撈總量為

500

公噸。從那時起,有證據表示漁獲量持續下降。研究作者說,如果人們負責任地在湖泊中捕撈,他們可以獲得約

350

噸魚。但是,在秘魯或玻利維亞,很少有關於的的喀喀湖的法規,而且確實存在的規則沒有得到執行,卡普里萊斯說。


 



圖:一艘小船穿過的的喀喀湖沼澤中的蘆葦。(

Kevin Schafer / Corbis



 


污染也是一個問題。的喀喀湖最深處只有

600

英尺高,氣候變化已經使岸邊的幾個地區乾涸,聚集了工廠、採礦活動、農業和一般工業所傾倒的污染物。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食品人類學家

Christine Hastorf

說:「在該流域內所作的任何事情最終都會從河流中流入湖中。」

「你有一個伐木業或使用汞來開採黃金,它就會流入湖中。」


 


周圍安第斯山脈的農民和牧場主也增加了污染。哈斯托夫補充道,許多農業家不再使用糞肥幫助種植莊稼,而是轉而採用北美非政府組織的催熟肥料。這些化學物質在下雨後被衝進入湖中,這對海洋動物是不利的。


 


外來營養物質也會引起大量的藻華,吸收水中的所有氧氣。猶他州立大學的湖沼學家

Wayne Wurtsbaugh

表示,這些藻類大量繁殖可能導致「死區」並經常釋放毒素進入水中,這種毒素是眼鏡蛇毒的毒性。


 


「藻類耗盡了氧氣,如果沒有氧氣,就沒有健康的生態系統,」他補充道。「藻類產生的毒素可能成為飲用水的問題。動物來喝水,喝了就死了。」


 


2015

6

月,兩國當局在拉巴斯會晤並同意共同努力解決湖泊的環境問題。然而,他們必須承擔清理湖泊的項目將花費數千萬美元。即使資金流向的的喀喀湖恢復計劃,也可以想像政府腐敗和內亂可能會阻礙任何項目。


 


這意味著的的喀喀湖可能會在玻利維亞和秘魯之間建立有效的夥伴關係

-

這種夥伴關係有朝一日可以拯救這種自然資源

-

但它不太可能,卡普里萊斯說。


 


「去年的的喀喀湖的污染成了一個公共問題,」他補充道。

「有一些清理河流的活動發起,並制定更嚴格的法規,但要監控這些問題非常困難。」




  


       




  • 作者@ MollieBloudoff-Indelicato



  • 圖文@ WWW.SMITHSONIAN.COM



  • 編輯@ ifish-Alva



  • 審校@ 混水摸魚-ifish




相關推薦(點擊可閱讀)


非洲最大湖泊中的淡水物種正面臨滅絕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fish水族觀賞魚 的精彩文章:

雷龍品種知多少(一)| 雷龍專欄
報名活動 | 「飛行中的魚醫生」來了......

TAG:ifish水族觀賞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