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珠江人壽緊急澄清增資萬達 上半年盈利依賴投資收益

珠江人壽緊急澄清增資萬達 上半年盈利依賴投資收益

來源:投資者報

壽險公司投資方向觸動著市場的神經,近日,一則「珠江人壽對2017年受讓萬達系公司增資」的消息不脛而走。

8月8日,珠江人壽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網站披露了非保險子公司基本情況表,包括大同萬達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南昌西湖萬達廣場投資有限公司、崇州萬達廣場置業有限公司、益陽萬達廣場投資有限公司、平頂山萬達廣場投資有限公司在內的5家公司註冊資本均大幅提高。

對於增資傳聞,珠江人壽緊急澄清:「為了優化項目公司的股債結構,降低項目公司的整體負債率,將之前對上述5家萬達廣場項目公司的部分股東借款轉為註冊資本,並完成了工商變更登記手續,並非對項目公司進行新增投資。」

作為廣州地區規模最大的本地壽險公司,珠江人壽成立已有六年時間,成立後三年即實現盈利,並保持連續三年盈利,其恰逢其時的趕上了萬能險紅利帶來發展機遇,在短期、高息萬能險被叫停後,和多數中小壽險公司一樣,珠江人壽也面臨償付能力、現金流壓力等轉型挑戰。

投資萬達符合預期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萬達商業甩賣部分輕資產項目。珠江人壽以「股權收購」的方式分別於同年7月、11月受讓了南昌西湖萬達廣場、益陽萬達廣場、大同萬達廣場、成都崇州萬達廣場、平頂山萬達廣場共5家項目公司100%股權,並以股東借款的形式提供項目後續開發建設資金支持。

珠江人壽方面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在此之前,上述5家公司註冊資本均為1000萬元。最新披露顯示,大同萬達、南昌西湖萬達、崇州萬達、益陽萬達、平頂山萬達註冊資本分別上升至1.97億元、3.49億元、1.79億元、2.37億元、2.43億元。

珠江人壽方面稱,此次「股東借款轉為註冊資本」的方式,一位不願具名的法律人士表示,根據《公司債權轉股權登記管理辦法》的規定,債權人對公司享有的債權可以轉為股權,從本質上講,就是債權人對公司享有的債權,公司不用再償還,將債權轉為公司註冊資本,在法律上是可行的。

此外,《投資者報》記者通過天眼查了解到,目前上述5家項目公司均顯示為最新的註冊資本金,由珠江人壽100%控股。

對於為何會收購萬達?成效如何等問題,珠江人壽方面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在遵循保險資金穩健運作的原則下,其公司的投資需求同時契合萬達集團的輕資產轉型戰略需要,雙方接觸後協商達成一致,完成了5家萬達系資產項目的股權變更。經過一年的運作,截至目前,5家萬達廣場項目均已開業,上述萬達系資產項目運作良好,收益穩定,符合投收預期。

偏好實業投資

和一般壽險喜歡二級市場「呼風喚雨」不同,珠江人壽向來以實業投資為主,這與其房地產等股東背景密不可分。公司官網資料顯示,珠江人壽的股權結構為:珠江投資控股集團佔比30.15%、珠光集團佔比20%、衡陽河床房地產佔比18.96%、廣東韓建投資佔比10.3%、廣東新南方佔比10.3%、廣東金融控股集團佔比8.51%以及廣東粵財信託佔比1.79%。

珠江人壽方面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遵循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匹配的原則,公司資金主要投向健康養老產業、教育、高速公路、鐵路、港口等領域,既為實體企業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也滿足了公司的盈利需要。上述負責人表示,以實業投資為主,採用各種有效的增信方式等投資形式,確保資金安全的前提下獲取較高的投資收益,因此,今年上半年珠江人壽投資收益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記者注意到,8月8日,珠江人壽非保險子公司披露情況中,除了萬達的5個項目,還包括北京金泰嘉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上海圓泉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廣州航粵實業有限公司以及上海賢立置業有限公司等多個實業項目的註冊資本金。

不過,對於未來是否還會增加與萬達等房地產方面的合作,珠江人壽方面則相對謹慎地表示,暫未有進一步的相關投資計劃。

謀求轉型

監管層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的披露成為密切關注公司經營的窗口。根據最新披露的報告顯示,珠江人壽今年二季度末較一季度已經「扭虧為盈」。今年二季度賺得凈利潤2.86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根據銀保監會披露數據顯示,今年1-5個月貴司原保費收入為37.8億元,同比下降55%。

珠江人壽方面表示,保險業務收入相較上年同期下降的原因,一是公司響應監管要求進行業務結構調整,新產品需要客戶逐步接受;二是公司進行正常的銷售節奏調整。根據公司既定的戰略,公司大力推動業務結構轉型,提高了傳統產品的佔比。

保費下降明顯,凈利潤卻不降反升,對此,珠江人壽方面坦言,由於公司部分投資項目兌現收益,利潤進一步得到釋放,故公司當季凈利潤達到2.86億元,相較於一季度末的-1.66億元有大幅提升,並實現了「扭虧為盈」,至今已實現凈利潤1.2億元。公司後續需要做的是平衡投入與產出、發展與利潤。

不過,從風險償付能力來看,珠江人壽的指標並不樂觀。根據保監會要求,償二代考核體系下,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保持100%和50%以上便滿足監管要求。2017年四季度末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還有133.32%,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82.83%。

但到了今年一季度末,其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陡然下降至101.94%,雖然二季度略有回升至103.42%,但依然迫近監管紅線。

對此,珠江人壽方面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公司正計劃通過發債、引進戰略投資者等方式,爭取將償付能力充足率提高到一個更好的水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界 的精彩文章:

服務機器人路在何方 資源 「整合」 出答案
不久前被亞馬遜收購的全食超市推出商品網購自提服務

TAG:金融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