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范仲淹的為政初心

范仲淹的為政初心

范仲淹的為政初心

良將和良醫任選一種,最終他實現了自己的諾言。他幼年喪父,發奮讀書中進士,曾在菩薩前發誓,終成後代官員典範。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這是我最喜歡的宋詞中的一首,作者是大名鼎鼎的范仲淹。相比於詞名,范仲淹的文名更勝,因為那篇《岳陽樓記》;相比於詞名和文名,范仲淹的官名更勝,因為慶曆新政。

范仲淹生於989年,字希文。他是那種可以拿來當作勵志典範的古代官員。

范仲淹出生在蘇州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的一個貧苦家庭。他的父親曾做過小官,但是在他一歲的時候因病去世了。這對於一個家庭來說無疑是最大的打擊。在范仲淹兩歲的時候,他的母親帶著他改嫁到朱家。因此范仲淹有了另外一個名字:朱說。他的童年是在朱家度過的。

雖然朱家在當地是富戶,但是寄人籬下的生活並不愉快。為了能有一個好的讀書環境,成年的范仲淹離開家,獨自一個人到長白山上的醴泉寺寄宿讀書。在寺院里,他的物質生活很艱苦,但是精神精神生活卻很豐富。

晨曦誦讀不輟,他自我鞭策,一刻也不放鬆。

他對著廟裡的菩薩,問道:「我日後會當宰相嗎?」

菩薩當然不會回答他。年輕的范仲淹祈禱說:「如果不能當宰相,就讓我當個良醫吧。上以療君親之疾病,下以就貧民之厄,中以保身長年,在下而能及小大生民者,舍夫良醫,則未之有也。」

「不為良相便為良醫」,這是一顆有志於天下蒼生的博愛之心。

後來,范仲淹知道自己的身世後,毅然離開朱家,改回本性。於1011年到應天府書院繼續讀書。這一年他二十三歲。應天府書院是宋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藏書數千卷,後來改為南京國子監,與東京開封國子監、西京洛陽國子監並列成為北宋時期的全國最高學府,地位和今天的清華北大類似。豐富的資源讓為范仲淹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他在這裡遇到良師、益友,在互相切磋中學業長進很快。

在應天書院,范仲淹依舊保持這刻苦勤學的良好習慣。

公元1014年,宋真宗率領百官到亳州去朝拜太清宮,途徑南京。南京城的所有老百姓幾乎傾巢而出,期待著一睹皇帝的尊榮。應天書院的學子們全都學了,只有范仲淹一個人繼續讀書。同學說:「你不去看嗎?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范仲淹自信地回答說:「將來再見也不晚!」

第二年,范仲淹果然高中進士。在崇政殿上,他真的見到了皇帝宋真宗。

進入仕途後,范仲淹從一名從九品的參軍做起,一直做到了宰相。在這四十餘年的仕宦生涯中,他始終不忘「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初心。無論是邊塞領兵,還是地方主政,還是入朝為相,他的心始終系著百姓,系著大宋王朝。

范仲淹雖官居要職,但始終嚴於律己,注重家聲。范仲淹二兒子范純仁娶妻王氏。王氏為朝廷重臣王質長女,在娘家舒適享受已成習慣,到范家後很不適應范家的清貧生活。一天,范仲淹看到這位兒媳從娘家拿來優質絲綢做帳幔,心裡很不高興,指責兒子和兒媳說:這樣好的綢緞,怎麼能用來做帳幔呢?我們家一貫講究清素節儉,你們如果把這些奢華的壞習慣帶到家裡,搞亂了我的家法家規,我就要在庭院里用火燒這些綢緞!此事讓兒媳很委屈。但也沒辦法,只得遵守。

范仲淹的清廉節儉一直保持到去世。據說去世後,治喪無其所,「入殮無新衣」。真可謂是「兩袖清風」。

正因如此,他才能寫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樣振聾發聵的句子,為後世的官員立了榜樣。

慶曆年間,在宋仁宗的支持下,范仲淹、富弼、韓琦等人著手進行改革。慶曆三年,范仲淹認真總結了自己從政28年來的經驗,分條縷析,將其寫出奏摺《答手詔條陳十事》,進獻皇帝。這其實是就是提出了施政綱領,慶曆新政也是圍繞著奏摺提出的提出的「十事」進行的。

慶曆新政涉及到官制、教育、農業發展、賦稅、軍事等國家的重要制度。范仲淹提出的新政對國家是有利的,是進步的。但是,新政只實行了一年便因為阻力太大而被廢止。

慶曆五年(1045年)初宋仁宗下詔廢止一切改革措施,革去范仲淹和富弼的職務。這對范仲淹是極大的打擊。他曾一度心灰意冷。但是,生性豁達的他沒過多久便走出了陰影,繼續他的「勤政為民」。在杭州知州任上。他曾出資購買良田千畝,送與當地百姓經營,收入分文不取,這一善舉感動了當地百姓,以至於全國范姓人民視范仲淹為聖賢而敬之。

1051年范仲淹又移任青州,第二年(1052年)又調往潁州任職。此時他的病已經很重了,家人和朋友勸他修養之後再赴任,但是他依舊堅持扶疾上任。在這途中,范仲淹病逝,享年六十四歲。

范仲淹的死訊傳開後,整個大宋王朝都沉浸在一片悲痛中,他任職地方的群眾、他戍邊地方的少數民族、和他交好的官員,紛紛舉哀。凡是他從政過的地方,當地老百姓都自發為他建祠畫像。至此,范仲淹真正做到了「良相」,真正做到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可謂「一顆初心、至死不渝」。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聯想到范仲淹微整初心,這種相思,有時候是老百姓對於一個優秀官員的相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控 的精彩文章:

為何晚清的這些漢人大臣都恥與李鴻章為伍?

TAG:文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