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照片是照出來的,還是「造」出來的?

照片是照出來的,還是「造」出來的?

關注我呀

看到一幅好的照片,你是否想過:我如果去了那裡,也能拍到它!

真的是這樣嗎?答案並不盡然。

最近讀了世界傑出風光攝像大師之一戴維.諾頓的《等待光線》,大師是這樣描述他的拍照過程的。

戴維.諾頓/攝

「我站在三腳架旁等待光線,它是我不可缺少的設備。觀察落基山湖上的破曉,是一種震撼心靈的體驗。白天的第一束光線漸漸穿透天空,讓山頭上方的雲染上了一層粉色。

戴維.諾頓/攝

我已經在這裡,站在三腳架旁,等待了八天,終於所有的元素都在一起出現了。

戴維.諾頓/攝

第一天發現時,冷風吹著水面,天空布滿烏雲。但其潛在的景色是很明顯的。

三天以後,天空開始平靜,並隨著很強的陽光晴朗起來。

戴維.諾頓/攝

但是天空中沒有一絲雲,沒有晨霧,缺少戲劇性情感。於是我們繼續停留,等待光線。

經過八天的等待、堅持、終於得到了回報。朗得爾山上覆蓋著雲層,佛爾米利恩湖靜靜的水面上,瀰漫著一層薄霧。

這幅圖像是大自然母親挑選出來的,充滿了各種元素的融合:光線、雲、霧、反光和風景本身。

戴維.諾頓/攝

還有我的參與,其中包括我對恰當條件下場景可能出現的影像的預測,堅持,最後是技術。

簡單地說,這幅照片是完美的自然景象和攝影師視覺想像結合的產物,這些是構成一副照片的元素。

戴維.諾頓/攝

很多人看到一些好的圖片,常常這樣想:我如果有錢到達那裡,大片肯定手到擒來,是這樣嗎?

錯了,這是一個很容易掉進去的陷阱,相信自己如果到了某個地方就足夠了,在那裡大片就像從樹上摘下成熟的果實那樣簡單。

但事實上,真正獨特,引人入勝,令人驚嘆,細緻如微和惟妙惟肖的照片是造出來的,而不是照出來的。

它們是思維的產物,是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和熟練的技術,將想像帶到現實。

戴維.諾頓/攝

造照片和照照片的區別:有藝術的部分,攝影想像力的開發。還有實際的部分即如何在現場拍攝?」

讀到這裡,我想起了去年10月去埃及努比亞村旅遊的經歷。

那是一個有著許多彩色房屋的村莊,到達以後特別熱,導遊安排我們在房屋外的陰影處坐下來納涼觀景。

鴻雁/攝

但我們團長鴻雁卻沒有歇著,當我們在外面閑聊、昏昏欲睡、百無聊賴的時候,她在屋裡忙著給 lvyhaha和lvy小夫妻拍寫真,利用房屋景觀,設計各種造型。

鴻雁/攝

鴻雁/攝

吃過午飯,室外溫度依然很高,我們轉移到屋裡納涼午休、聽房主講努比亞人的風土人情。

鴻雁/攝

這時鴻雁卻到室外拍片子去了。那天她在村子裡拍的一組片子,榮獲中攝協2017年華為新影像九宮格故事會冠軍,獲得華為P10手機一部。以下是獲獎作品。

得知她獲獎的消息,我既替她高興,也不為自己遺憾。

因為我知道,即使跟她站在同一個地方,我也拍不出獲獎的片子。

鴻雁/攝

我除了怕熱、怕曬、懶散,還缺乏攝影洞察力和相機操控力。

鴻雁鏡頭下美不勝收的村莊,在我鏡頭裡是一處被亂石包圍的房子。

不要嘲笑夢想/攝

什麼是洞察力?

戴維.諾頓說洞察力:「即想像一個場景可能的樣子,觀察光線、運動、顏色、透視和構圖的細微區別,能發現一個場景的潛力。

攝影師所要做的就是訓練這雙眼睛,拓展這種洞察力的潛能是沒有止境的。

鴻雁/攝

在使用相機之前,攝影的很多工作都應該已經完成了。

製造照片的元素,例如尋找拍攝地點,預先視覺化。

鴻雁/攝

構圖和制定拍攝計劃,都應該在安裝鏡頭前完成。這些關鍵步驟所需要的唯一設備就是攝影師的一雙眼睛。」

鴻雁/攝

在正確的時間和正確的地點做正確的事,是所有攝影最根本的基礎條件。

那麼從哪裡著手呢?

第一腦子裡要明確自己所想要拍攝的東西。毫無目標的瞎逛,幾乎是不會有任何成果的。

鴻雁/攝

一個成熟的專業攝影師,對此會有一些不可思議的訣竅。這也是鴻雁和我這個菜鳥的根本區別。

在去努比亞村之前,她預先做好了拍攝計劃,包括被攝者的服裝、頭飾;和被攝者進行了創作交流,告訴她們拍片想要的姿勢、氣勢和眼神。

鴻雁/攝

當到達那裡以後,攝影師是否知道下一步該幹什麼?是製造一張大片的另一半的重要工作。

我到達努比亞村以後,首先是找一個舒適的位置坐下來,屁股跟生了根似的,不願挪動半步。

乘涼、聊天,偶爾站起來拍幾張旅遊快照,接著發朋友圈、聊天。

不要嘲笑夢想/攝

鴻雁在幹什麼?她馬不停蹄地開始了自己的拍攝計劃。

鴻雁/攝

戴維.諾頓說:「要製造某些特殊的東西,意味著要走出藩籬,用自己最重要的工具眼睛去看。

當那個神奇的地方被找到以後,接下來的關鍵步驟就是要設想在天亮或者黃昏時分的不同光線下,眼前的場景會是什麼樣子?

鴻雁/攝

這時就要把太陽升起或降落的位置,與大地的風光和季節因素都考慮進來。

鴻雁/攝

這種技術源於對自然光線的感覺,對所有風光攝影來說都很重要,要真正的用自己的眼睛來分析場景中的所有元素。

鴻雁正是這樣做的,正午強光時她在室內拍人物寫真。下午夕陽西下時,她走到室外,到村子裡拍人文大片去了。

鴻雁/攝

她始終知道在什麼時間點,有什麼光線和環境,自己該幹什麼、想要什麼。

鴻雁/攝

而我茫然木納,一村子的彩色房屋,在我眼裡都沒有找個地方納涼,睡午覺重要。

不要嘲笑夢想/攝

期間,同伴喊我出去拍片,我還推辭說:「再等會兒吧,現在太熱了!」那時我真是個懶惰的攝影小白。

戴維.諾頓說:「最終計劃在正確的時間,去那些選擇好的地方,將會成為一種習慣,可能只需要簡單的開車,甚至步行去那個地方,或者意味著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跋涉數小時。和上面這些事情相比,最後按下快門,實在是一件太容易的工作了。」

看到這些,聯想到鴻雁在埃及的行攝與它如出一轍。我終於明白她為什麼能夠成為獲獎專業戶。她那敏銳的洞察力絕非一日之功。

鴻雁/攝

讀了《等待光線》,我在思考像我這樣既沒有藝術天賦又缺乏技術功底的菜鳥,要學會「造」照片該怎麼做?

我給自己制定了攝影八字方針:勤學好問苦練多記

勤學就是多讀大師的理論書,多讀經典的大師圖。

好問就是多求教身邊的能者智者,不要礙於面子不懂裝懂。

苦練就是起早貪黑,不辭辛勞,跋山涉水,八小時以外儘可能多拍片,在實踐中致敬大師的經典。

不要嘲笑夢想/攝

多記就是記下每次拍片的天氣、選址、角度和得失感悟。

不要嘲笑夢想/攝

明確了行動指南,剩下的就只有行動了。

最近我下工地,看到一建材廠的車間里有不少鐵籠子,頭腦中有了些想法。

便蹲在籠子後面,等待有人走過來,拍下了下面這張《體制中的人》。

不要嘲笑夢想/攝

看到有人站在吊車的鉤繩下,我聯想到了釣娃娃魚的畫面,但是繩子離他的頭還有些距離,我便轉動方向,找到繩子正好在他頭頂中心的角度,按下了快門。

不要嘲笑夢想/攝

這是我第一次嘗試「造」照片,雖然光影平淡無奇,但於我個人而言,是初次領悟並學以致用,感覺非常開心。

以上是我讀戴維.諾頓《等待光線》的一點體會,特此分享出來。看完這些,你對照照片和「造」照片有何心得?期待多多分享、留言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要嘲笑夢想 的精彩文章:

TAG:不要嘲笑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