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為什麼會叫六堡茶
茶文化興盛的今天,愛喝茶的人越來越多,茶友們對不同的茶有不同的認知,雖然六堡茶作為黑茶的代表茶歷史悠久,但是依然會有茶友對六堡茶有各種疑問,今天我們收集了一些比較有意義也比較有趣的問題,一起來了解六堡茶。
Q1:六堡茶為什麼會叫六堡茶?名字怎麼來的?
A1:龍井為什麼叫西湖?瓜片為什麼叫六安?當然都是——地名啦。
沒辦法,我國地大物博,產茶地又多,以核心產地為名,是我們最聰(tao)明(lu)的命名法。
而六堡茶原產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蒼梧縣六堡鎮,事實上,當時一堡、二堡、三堡、四堡、五堡、六堡(都是地名)都有產茶,但因為五堡和六堡的茶質最佳,故名六堡茶。(心疼五堡三秒鐘)
Q2:六堡茶誕生於何時?
A2:梧州產茶的歷史悠久,當地普遍認為可追溯至唐朝以前。
但根據歷史,清朝中後期,後發酵茶的工藝定型才有了黑茶大類,所以,定型為黑茶工藝的六堡茶應該也是誕生於此時。
而它今天主流的冷水渥堆發酵工藝成型並投入使用,是在1958年。
Q3:為什麼看到很多六堡茶都是裝大籮?
A3:為什麼安化黑茶壓千兩柱?為什麼普洱茶壓餅磚沱?
說到底,當初都是為了方便運輸唄。至於怎麼裝怎麼壓,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風俗習慣,大家開心就好。
Q4:那六堡茶算是緊壓茶嗎?
A4:六堡茶可以做成緊壓茶,比如籮、磚、餅、沱,應有盡有。但六堡茶也可以做成散茶,兩者在市場上都很常見。
Q5:都是黑茶,為什麼雲南普洱、安化黑茶、湖北青磚都走過邊銷,六堡茶卻走了東南亞?
A5:這裡有歷史原因,有品質因素,以及飲食習慣等等。
19世紀,馬來西亞因為錫礦和橡膠園聞名於世,需要大量工人,很多兩廣人下南洋謀生,帶去了六堡茶,因為六堡茶的保健功效和風味特別適合,越來越多的人離不開六堡茶,成為日常必備品,甚至礦上必須免費提供六堡茶才能招到人。
於是六堡茶通過廣州,成了「海上茶瓷絲綢之路」之遠洋航船的熱點僑銷茶。
Q6:以前六堡茶主銷東南亞,所以東南亞那邊都是喝六堡茶為主嗎?
A6:早期基本上都是錫礦和橡膠園的勞工在喝六堡,而到了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在馬來西亞華人區,一坐下來基本就是喝六堡茶的。
而到了茶葉商品品類越來越豐富,茶文化越來越昌盛的今天,大家的可選擇範圍更是越來越廣,到底是偏愛一種,還是雨露均沾,看個人啦。
Q7:六堡茶貴嗎?
A7:怎麼說呢,有人喝十幾萬一泡的宋聘眼睛不眨,有人聽說大碗茶漲了1塊錢,吼到飛起。還是看個人消費能力和消費觀吧。
越來越成熟的市場下,上到幾萬元,下到幾十元,針對各種消費層的六堡茶產品,總有一款適合你。
Q8:六堡茶也會越陳越香嗎?
A8:六堡茶是黑茶的一種,也是後發酵茶,所以像普洱茶一樣,好的六堡茶在合理的存放條件下,也會給茶葉口感帶來不錯的轉化和升華。
不過,如果是品質本身有問題的六堡茶,再放一百年也不會變成金子。
▲你通常能在很多產品的包裝上,看到兩個日期—— 「生產日期」(即出廠日期)和「陳化日期」(即陳化起始日期),比如這款茶就是陳化了差不多3年才進入銷售。
Q9:買了六堡茶應該怎麼存放?
A9:跟其他茶類一樣,歸根結底,都是老三篇——避光、密封、防潮、防異味。
Q10:消費者應該怎麼區分「農家茶」和「廠家茶」?
A10:其實也沒有必要刻意去分「農家茶」和「廠家茶」。
「農家茶」顧名思義就是農家自己做的茶葉,一般工藝流程是:鮮葉—攤晾—殺青—揉捻—堆悶—乾燥,沒有經過精製及二次發酵的一類茶葉;
「廠家茶」是在傳統上面發展和完善起來的,除以上工序外,還要經過:篩分精製—拼配—冷水渥堆—蒸壓—陳化—分裝等工藝,同時烘乾等等工序上也改良很多。
▲六堡茶國家標準定義
在品飲角度,「農家茶」大部分湯色偏橙黃或淺黃,可能鮮度會相對更高,但口感的收斂性更高,香氣偏新鮮的植物香氣和甜香。
「廠家茶」湯色紅濃,會有讓人愉悅的成熟果香,以及甜香和木香,口感更柔和,甜度高,整體耐泡度、濃度也會更高。
▲左為農家茶湯色,右為大廠茶湯色
Q11:六堡茶喝起來跟熟普明明一樣啊!怎麼區分?
A11:有些人覺得「一樣」,但對於另外一些人,這兩者差別還是很大的。
比如六堡的香型偏木香、葯香、甜香更多一些,熟普偏糯香、棗香、米倉香更多一些,而且六堡茶的檳榔香也比較獨特。
Q12:六堡茶有山頭之說嗎?
A12:大家貌似總喜歡把普洱的邏輯往六堡上靠呢。
先得說,在六堡產茶地里,不同的小區域和風格是很有可能存在的。
但像普洱或者武夷岩茶那樣,能做出明確的有山頭風格的產品,又能被市場普遍接受的現象,目前在六堡界也還不太看得到。
六堡茶的主要特點還是在於發酵及蒸壓陳化加工工藝,以及特有的區域,才能加工出紅濃陳醇略帶檳榔香的風味,所以標準上,原料只強調用廣西大葉種,蒼梧群體種,內含物豐富才能做出好品質的六堡茶,原料產區上沒有限制。
Q13:六堡茶對人的健康有什麼突出功效嗎?
A13:六堡茶茶性溫和,除了其他茶類所共有的保健作用外,因為不同的樹種、工藝和菌群等因素,使之在消暑祛濕、明目清心、調理腸胃、消脂去膩等方面,也有突出功效。
所以過去華工下南洋開採錫礦時,會把六堡茶當作「保命良液」。
▲上世紀80年代,由廣西梧州茶葉進出口公司(今梧州中茶)生產的黑盒六堡,曾被當作健美瘦身茶風靡日本。
Q14:老六堡和老六安是一回事嗎?好像都是黑茶。
A14:范冰冰和李冰冰是一回事嗎?好像都是冰冰。
老六安是原產於安徽六安的一個黑茶小品類。二者產地、茶樹品種、工藝,都不一樣。
▲不但名字像、茶像,就連老六安也喜歡裝竹簍。圖為老六安包裝和干茶圖
Q15:六堡茶里曾出過什麼經典產品?
A15:上世紀60~70年代的「老八中」系列(紅盒&紫盒)、鐵盒工體罐六堡,以及上世紀70~80年代的「外貿三君子」(黃盒、黑盒、桂林山水盒)、上世紀80~90年代主銷港澳的「GX」系列等等,都是六堡茶歷史上頗有名氣的經典產品,近年來也有同等級、同包裝的復刻版推出。
▲外貿三君子
Q16:有些六堡茶上面看起來灰濛濛的、不那麼油潤,好像蒙了一層白霜,是不是發霉了?
A16:六堡茶上的「白霜」,往往跟其窖藏陳化的工藝、以及當地的氣候環境有關。
六堡茶在茶葉加水發酵蒸壓後,其實發酵還沒有結束,陳化過程中,茶葉依然在和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還在繼續發酵。像陳年的六堡茶,有時會略有點灰潤的霜,就是微生物繼續作用、發酵的結果。
但是顏色太白的霜,就有可能跟特殊的菌群和儲藏條件有關,至於茶葉本身有沒有問題,還能否飲用,這個就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不起白霜VS起白霜
Q17:六堡茶的渥堆發酵工藝早於普洱熟茶?
A17:呵呵噠。
關於六堡茶冷水渥堆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1959年輕工業出版社《茶葉精製工藝和機械》一書,由當時的中國茶葉出口公司廣西省支公司(今梧州中茶茶業有限公司)組織技術力量研究。
就是說,六堡茶冷水渥堆工藝最晚在1958年已經開始應用於量化生產。而普洱熟茶渥堆的工藝最早記載是在1974年。
所以,說六堡茶的渥堆發酵工藝早於普洱熟茶,沒毛病。
Q18:六堡茶又不是紅酒,為什麼把它「窖藏」?
A18:其實「窖藏」,是梧州這個茶葉產地,在其不同的歷史進程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並在數十年的歷史沉澱和經驗總結下,所形成的一個只屬於當地的規範成型的倉儲形式和管控辦法。
「窖藏」加速了六堡茶的陳化和醇化,也是關鍵工序之一。它和「冷水渥堆發酵」工藝一樣,都是喝懂大廠出品的主流六堡茶,不可缺失的一個口感味覺成因。
Q19:六堡茶怎麼泡最好喝?
A19:泡茶要好喝,永遠是茶、水、器、人,每個因素的表現都不可或缺。
不過茶語茶評組最近發現,在主泡器上,廣西欽州的坭興陶,搭配六堡茶,湯感滋味格外出色。
而且正式沖泡前,可進行一次潤茶(醒茶),後期茶湯表現更佳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此文章為英德姐妹茶莊的懂茶妹整理髮布,轉載請說明,特此聲明!】有任何問題直接留言或加私信我懂茶妹交流哦~
喜歡喝茶和懂茶是兩回事,喜歡並不代表一定懂,你愛喝茶,那麼請你也要懂得如何正確挑選茶買茶,正確泡茶喝茶。喝茶不是一種盲目的喜好,你懂茶,茶也會自然的懂你
( 有任何問題直接留言或加私信我交流哦~)


※「茶文化」簡單幾個詞,教你評遍各大茶類……
※空調吹多了出現「空調病」?你需要喝這些茶!
TAG:中國茶源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