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時間讀書? | 史上最簡單的「不讀書法」
時間不會等你
每天多一點閱讀
彭縈 改變自己主創
ZeeTea CEO | 創業者 | 撰稿人 | 性格分析師
人們總說,「我沒時間看書。」
我一個朋友,他工作日每天從早上 8 點工作到晚上 10 點,11 點到家,洗漱一下就 12 點了,但是,但是他每天晚上看書到一兩點。
我不喜歡別人說「我沒有時間做……」如果一個人說他沒有錢,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每個人都有時間。每個人每天都有二十四小時的時間。
如果你說你沒有時間,你只是不夠重視它,沒有給它分配更多的時間而已。如果你很重視它,但是你有各種借口和理由不去做,還是因為你不夠重視它。所以不要再說什麼我沒有時間看書這種話了,還不如直接說「我覺得看書對我來說不那麼重要」。
大量閱讀是寫出好故事的前提之一,除此以外,如何構建表達你的故
事也很重要,我
在本周末會分享語音「如何寫出一個好故事」。
沒時間讀書? | 史上最簡單的「不讀書法」
作者:
成甲
來源:成甲(ID:PKM100)
- 01 -
我經常鼓勵同事說:
「你們人美也要多讀書。」
常有人喃喃道:「雖然我很美,可是工作太忙了,回家後就累得躺床上了,沒時間讀書啊…… 」
「那你也總能擠出半小時的時間吧。」
「半小時也看不了多少啊~讀書還是要專門找時間,安靜地讀,要不然看完了都不記得說啥。」
我眉毛一挑:「不記得說啥?給我講講,你如果有半小時,讀書的步驟是什麼?」
「讀書的步驟?呃,這簡單:
1、拿出一本書;
2、從第一頁或者上次看到的頁碼開始讀;
3、遇到金句劃重點,摘抄;
4、打瞌睡,見周公,甜蜜幸福……」
喂,醒一醒,起來工作嗨!
唉,每當看到同事打著瞌睡認真讀書的樣子,我那個心痛啊~扣工資,扣工資! 但是,身為黑心老闆,我又不能和員工說:少干點活,多花點時間讀書吧?
於是我就想:怎麼樣能讓大家只花半小時讀書,卻有大進步呢?
這個問題確是一個大難題:讀書時間少,還想要有大收穫,世間之事,哪有不勞而獲的道理呢?
可是,創業者就是要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於是我苦思冥想,四處求訪,正當陷入絕望準備放棄的時候。突然,一日我看到圍棋棋譜,想到《天龍八部》中的「珍瓏棋局」的破解方法:
要想活,先得死。
我突然悟到:
要想讀好書,就得不讀書!
於是,我發明了一個「半小時不讀書」的新方法:熔斷不讀書法。
- 02 -
之所以叫熔斷不讀書法,是因為我在思考這個方法的時候,正好趕上2015年底中國股市實施一個新機制:熔斷機制。這個機制簡單說,就是一旦股價漲跌到規定的熔斷點時,交易就自動暫停。這個熔斷機制和我的讀書法核心想法很類似:
就是一旦在讀書時看到對你有啟發的內容,就觸發熔斷點,立刻停止讀書。
你可能會奇怪:啊?這算哪門子讀書法?怎麼看到有啟發的內容就不讀了呢?
其實,這正是30分鐘還能高效讀書的關鍵——讀書的收穫,「點不在多,會用則靈」。
大多數人在讀書的時候,追求的是閱讀獲得啟發的快感。我們希望閱讀的腦高潮,一個接一個。可是這樣讀書有一個特點:讀書的過程感覺很爽,好像讀了不少內容,可是不知為什麼,回頭一想,感覺啥都沒記住。
所以我們經常感慨:哎,自己腦子記性不好啊!真是這樣嗎?哈哈,不是的,其實你的腦子很靈光,只不過讀書的方式要改變。
從閱讀改變自己的角度而言,靈感不重要,改變才重要,關鍵是我們有沒有把獲得的啟發用到生活里。
過去,我們把99%的時間用在了閱讀上,偶爾回憶讀書內容的時候卻想不起來。現在,我們要調整讀書的時間分配,要用20%的時間閱讀,用80%的時間來思考——我要怎麼應用獲得的啟發?
所以,如果我現在只有半小時的時間讀書,就會這麼做:
(1)拿出一本書/一篇文章,看目錄或快速瀏覽,翻到自己感興趣的段落;
(2)快速閱讀,一旦讀到自己覺得:誒,這個有用有趣太好了,就停下來合上書。
現在就不讀書了。
從打開書到結束讀書,一般不會超過10分鐘,簡單吧~
不讀書了,那剩下的時間幹什麼呢?
接下來的時間,就進入「思考提問」環節了。這段時間裡,我會這麼做:
(1)拿出紙筆或者打開印象筆記的反思日記;
(2)向自己提問。
提什麼問題呢?這是很關鍵的,不同的問題會給我們帶來完全不同的收穫。不過,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在只有半小時的時間內,回答下面幾個問題非常高效實用:
為什麼剛才這個點讓我有啟發?
我能夠把這個啟發點用在3個不同事情上嗎?
我能用這個啟發點賺錢嗎?
這個啟發點有沒有其他類似的知識?
……
別看這些問題看起來很簡單,絕大多數情況下,你讀書時獲得的啟發點,都可以在「不讀書的時間」里用上面的問題內化。
- 03 -
比如,有一次,我有半小時時間,就隨手拿起一本心理學的教材翻看,沒翻幾頁就看到書中一個概念:錨定。
「錨定」這個概念是說,人們對一個事物究竟價值幾何,其實是不知道的,那我們是怎麼給事物估值的呢?答案是:看你選取的參考對象(錨)。
換句話說,你想讓自己看起來美,逛街的時候就帶一個醜人。看到這裡,我突然想明白了,沒什麼以前總沒人叫我一起逛街…
哈,開玩笑啦~不過,這個概念確實引發了我的興趣,這就觸發了熔斷機制,於是我立刻合上了書,停止閱讀。
現在不讀書,進入問答環節,我拿出紙筆對自己提了幾個問題:
(1)為什麼這個概念讓我覺得有啟發呢?
我想了想,可能是因為我們做什麼事情都會做判斷,這是一個很普遍的基本問題。如果我們知道人們做判斷的規律是什麼,不就有可能影響人們的判斷嗎?過去我可沒有從這個角度想過。因此,我可以研究一下,還有哪些因素像錨定策略一樣,影響人們的判斷?
小技巧:
要立刻把新想法記錄在工作清單中:「上網查詢:影響人們決策的因素有哪些?」
(2)我能用這個啟發點賺錢嗎?
既然這是一個影響人們價值判斷的策略,那我可不可以用這個方法影響人們對我的價值判斷呢?甚至我能不能用這個方法賺點錢呢?
想到這裡,我突然想到一個場合:公眾號文章打賞。
是啊,讀者怎麼知道我的一篇文章應該打賞多少錢呢?
按照我寫作的成本?顯然不是。
按字數?也不是。
按照內容?內容怎麼定價呢?
難道是按照我的長相?!有誰會按照我長相來打賞呢!
不過,如果用「錨定」的原理來思考,立刻就清楚:我文章的定價是由騰訊的馬化騰老師決定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原來,當讀者點擊讚賞的時候,微信彈出的讚賞頁面就給出了一個錨定值。微信讚賞頁面默認順序是:5元,20元,50元,80元,100元,200元。結果,大多數人的打賞金額就是「5元」。
同樣的道理,另一個寫作平台「簡書」App上也有打賞功能,它的默認金額是:2元,5元,10元,20元,50元。所以,在那裡,大多數人的打賞金額就變成了2元。
那我能怎麼樣利用這個新啟發點呢?
想到這裡,我突然有了一個主意:我能不能通過改變錨定值,來影響讀者對我文章的打賞呢?於是我就把這個想法記錄在工作清單中,形成一條新任務:修改微信讚賞的默認金額,看能否影響讀者打賞金額。
(3)我還能把這個啟發用到其他不同的三件事情上嗎?
價值判斷的事情簡直無處不在,舉三個不同例子:
a、通過錨定影響人對品牌價值的判斷,比如餐飲品牌真功夫早年選址的時候,都挨著麥當勞和肯德基,這就是一種錨定;
b、人們對公司實力的判斷也受錨定效應的影響,比如你們了解一家公司的實力,往往看這個公司服務的客戶級別。客戶是世界500強和客戶是鄉村企業給人的價值判斷是完全不一樣的;
c、人們對一個人的判斷也是根據參考錨定的,比如他穿衣服的品牌,交往的朋友等。
過去沒有從這個角度想,現在看,都可以用錨定的策略解釋呀。
想到這裡,我們半小時的讀書時間差不多就快到了。不過你有沒有發現,這次我們幾乎不讀書,但是,我們獲得的啟發似乎比以往還多呢?
這就是「熔斷不讀書法」的奧秘所在,以少勝多,似無實有,實在充滿大智慧,阿彌陀佛~
總結:
1 、讀書最重要的不是一直享受新啟發的腦高潮,而是把一個模糊的啟發真正深入理解;
2 、熔斷不讀書法強制打斷我們的「貪念」,用 80 %的時間來掌握已有的知識一一要知道頂級運動員 800% 的時間都在刻意訓練技術,而不是一直打比賽、學新技術;
3 、掌握一個啟發點可以通過提出不同角度的問題來訓練思考,實質是把已有的經驗從不同的角度建立聯繫,和新知識融會貫通。
本文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成甲(ID:PKM100)
作者:成甲,《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作者,「得到」每天聽本書欄目說書人,被羅輯思維評為「中國最會學習的人」之一。
封面圖 by Dmitrij Hladkij
本周末的會員語音
如果你準備在一堆人中挑出一個人來做某份工作,那就挑最會講故事的那個。至於他有沒有做過市場、銷售、設計、編程或其他什麼,倒並不那麼重要。可能有人不能理解邏輯,但能很好的理解故事。找投資人融資需要講公司的故事,做品牌需要寫文案,面試需要介紹自己,甚至和會講故事的人談戀愛都不會無聊。會講故事意味著思路明晰,懂得溝通,善於思考,講故事是每個人都可以學會的技能,彭縈會在本周末分享語音「如何寫出一個好故事」。
今天你做了什麼改變
上周末的會員語音彭縈跟大家分享了「職場第一年最重要的三方面」,分別為心態調整、自我成長和人際交往。從學生到職場人的身份轉變,會暴露我們在學生時期一些問題。發現自己剛開始工作什麼都做不好怎麼辦?一離開學校就不知道學什麼該怎麼解決?如何和老闆溝通?如何與同事交往?如何快速融入辦公室的氛圍?很多人即使進入職場幾年後都不知道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如果你能在步入職場初期就能針對這些問題有所改變,這不僅會幫助你在職業初期培養良好的習慣,更會讓你在往後的職業生涯中走得更遠。下面是語音反饋:
@會員 桑桑
感觸最深的三點:第一,對於職場新人來說,信心和驅動力是最重要的,因為新員工缺少工作經驗是正常的,但這不是我們迴避困難的理由,「我雖然沒做過,但是我願意學習。」這會是每個領導都願意聽到的。第二,每天寫工作日誌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可以不單單記錄工作的技術方法,也可以記錄在獲取知識、人際溝通、思維方式等方面的收穫。所謂工作經驗,不是你從事了這個行業多久,而是你對你的工作有多少反思和總結,所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這些思考才是你真正的財富。最後,學會提問,我們在工作中必然會遇到問題,這時的第一反應往往是向前輩請教,但請知道,請教別人只是為了獲取信息,但最終應該是你自己經過分析後得出自己的結論。學會對問題負責,而不是單純的依賴他人,才能鍛煉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會員 丁啟芬
關於人脈:花時間提高自己的能力比如成為自己專業的專家能力
心態:你可能什麼都做不好,選擇性的忽略的做這件事。害怕被質疑能力不足。展示自己的自信心,遇到不懂的問題時,上網搜可能就會找到答案。公司選擇你的原因是因為你能夠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製造麻煩的。多想想我可以為同事做什麼樣的能力。
給自己劃界限,總是認為要自己準備好了再開始做某件事,我不會但是我可以學。自己給自己定目標,不用擔心麻煩人而不敢去做什麼事,記下工作日誌。自己每天獲得什麼,或者是專業能力的提升。
學會提問,提問應該是更加具體,而不是像記者提問一樣的問人家的主觀感受。好的提問應該是聚焦,聚焦在你目前所面臨的問題上。先將問題提出然後再講問題細化,如何提問更加具體。
當你的工作有一定的進展,有一定的量或者是質的進步。
有時候讓別人欠你一點什麼或者是讓自己欠一點什麼,都可以讓你的同事的小建議會更好。
最大的感受就是如何成為自己領域的專家,一邊走一邊看,一邊學習,學會講故事的能力和學會反思的能力,有些事情去行動了才知道要怎麼去做,不要一味的給自己設限。
現在就加入會員
點擊「閱讀原文」加入改變自己會員,就可以在本周日聽到上期語音「
職場第一年最重要的三方面
」作為額外福利。想知道
會員
能得到什麼?↓↓↓點擊閱讀原文,10 秒鐘加入我們。

※工具思維
TAG:改變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