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家族5代名將3人入史,7世孫與諸葛亮齊名

他是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家族5代名將3人入史,7世孫與諸葛亮齊名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這句話不知激勵了多少南宋將領浴血奮戰,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然而,也正是這句話讓岳飛連接宋高宗12道金牌而不應,最終斷送了自己的政治前程。為此,後人稱岳飛政治覺悟太低,如果他能效仿韓世忠一樣縮起脖子做人,或許不至於被殺。可是如果岳飛真這麼做了,他也就不是岳飛了。當時不乏像韓世忠一樣的人,雖然生前是一時名將,可死後卻未能像岳飛一樣流芳百世,劉光世就是其中的一位。

現在的北京故宮博物院中,珍藏著一幅由南宋的宮廷畫家劉松年所作的《中興四將圖》,畫中人物依次為鄂王岳飛、循王張俊、蘄王韓世忠、鄖王劉光世。劉光世位列最後,這是對歷史的誤讀,據說該圖後來被裁拼過。從大的方面說,劉光世應該是「中興四將」之首,因為他一生所做的這兩件大事足夠當得起「首」字,他也因此被譽為南宋政權的「定海神針」。

劉光世出身將門世家,他的高祖劉懷忠、曾祖劉紹能、祖父劉永年都是名將。他的父親劉延慶是北宋宿將,靖康難時奉命守衛京城開封,在金兵第二次破城時,與他的長子劉光國一同戰死沙場。劉光世少年即隨父征戰,33歲時授「奉國軍承宣使」(少將銜)。這時,韓世忠是「進勇副尉」(班排長),而岳飛還不滿20歲。這就是史說的劉光世「為諸將中最先進」,可見他在宋軍中的輩分、資歷和人脈。

1127年,徽欽二帝被金人擄去,康王趙構被宿將宗澤擋回逃到商丘,北宋滅亡。在這危急關頭,劉光世率兵勤王,同宗澤等共立趙構稱帝,是為宋高宗,大宋國因而延續近150年。劉光世當即被命為「五軍提督舉」、「提舉御營使一行事務」。1129年南宋政權後院起火,苗傅、劉正彥在杭州發動兵變,皇帝趙構被拘。劉光世拒絕了苗、劉的拉攏並聯手韓世忠,及時平定了「苗劉之亂」。趙構複位後即授劉光世「太尉」以示報答。

劉光世的擁立、勤王之功足以讓他在南宋朝廷傲視群將,此後他還率軍外抵金和西夏,內平張遇、李成叛亂等等征戰,達16次之多。戰功赫赫,被授予「奉國軍節度使」,他是第一個獲此殊榮的戰將。因此,說他是南宋政權的「定海神針」不無道理。雖然劉光世志在「願竭力報國,他日史官書臣功第一」,但最終還是厭倦了南宋高層複雜的內鬥,於1137年「引疾請罷軍政」,老實交出了兵權,又乖乖地「獻所余金谷於朝」,成了既無權也無錢的平民。

即便宋高宗對劉光世刻薄寡恩,但他依然大將風度,退則不問,有詔乃進,高宗這才對他放鬆警惕,高封厚賞,賜予他一座宅邸,劉光世病逝於此,享年54歲。劉光世在世時「加號和眾輔國功臣」,是為南宋初期的「三功臣」之首(其後,只韓世忠、張俊獲功臣稱號)。去世後30多年被追封為郡王,又30多年後被封為郝王,為「七王之首」。其家族100多年來,5代名將,3人入史,3人戰死,4人追封,堪稱一門忠烈,古今中外史書罕見。

值得說道的是,明清兩朝劉家出了2個享譽後世的大人物。其一是劉光世的第7世孫劉伯溫,他不用小編多說,蔡元培贊他「帷幄奇謀,功冠有明一代」,世間有名聯「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另一位是出生於晚清、劉光世的第23世孫劉鶚,他集小說家、詩人、哲學家、音樂家、醫生、數學家、水利專家等於一身,更創作了千年未有的權威著作《甲骨文字集釋》,其功績同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發展史上的件件大事千秋永存。

參考文獻:《二十四史·宋史》、《中國通史》、《江蘇鎮江丹徒劉氏族譜》、《永嘉郡劉氏族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海拾粹 的精彩文章:

國祚800年的神秘古國,300年前與10萬君民突然失蹤,去向至今成謎
英國船長發現珍藏地圖,圖中美洲已由中國人發現,比哥倫布早了71年

TAG:史海拾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