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上古奇書現高科技文明,由來自外星的黃帝建立,西王母是個航天員

上古奇書現高科技文明,由來自外星的黃帝建立,西王母是個航天員

《山海經》作為先秦乃至上古時期的奇書,不僅描述了山川江河等自然地理的形態,還記錄了大量的神話、巫術、祭祀等人文事象。書中最神奇的莫過於那些人面獸身、首面人身的生物,這種人獸雜糅的形象讓處於稚拙想像力的古人無法想像,於是將他們奉為神明。直到現代,已擁有現代化科技的現代人開始試圖從科學的角度來重新詮釋《山海經》中的神明。

研究《山海經》的專家指出,書中的人、獸並非隨便的人在無聊時所作的幻想作品,而是通過加密後傳遞給當時的統治階級的一種信息。因此,書中的「人」、「蛇、」「鳥」等都是密碼,並不代表它原來的意思。根據現代科學知識,專家推測它們應該是一種設備或機械。比如「鳥」、「魚」代表的是能在天空飛和在水中游的機械,而「鳥魚」則是既能飛又能游的機械組合。

以此為出發點,將《山海經》中的事、物和現代的機械或科技互相比較,書中記錄的怪事和現代的軍備競賽、發展太空工藝非常相似,而那些怪物則是採礦、冶金用的工廠、機械和相當於或超越了21世紀的高科技軍事配備。專家根據地質地理學中的板塊學說以及大陸漂移理論加上符合邏輯的推理得出:書中所描述的四海、河流、沼澤和山脈應該是距今大約6700萬年前的面貌。

當然,6700萬年前現代人類還未出現,為何《山海經》卻記載了黃帝、堯、舜、顓頊、禹等人物呢?專家再次大開腦洞,認為這些人並不是地球人,而是外星人。為此,他們建立了一項假設:在遠古時期,曾有至少兩批來自不同星球的人在地球上活動(黃帝與蚩尤之戰很可能是不同的外星人為了爭奪地球資源而爆發的戰爭),不過他們不能呼吸地球上的空氣。

這好比人類無法在海中或太空中呼吸,如果他穿著深海潛水服或太空服突然出現在4000年前的人群里,但又不能和他們直接對話,必然會被當做怪獸。因為他們沒有看過這些配備,沒有這方面知識,便覺得很醜怪,不可思議。《山海經》中的西王母就被當時的人形容得怪模怪樣:「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

根據描述,西王母似乎是個像人又像獸的兇殘怪物,可他為何沒有和黃帝或附近的人因爭權奪利而起衝突呢?他為什麼常躲起來(穴處)呢?而「司天之厲」更不知道說些什麼、但如果我們把他和黃帝認為是同一批外星人,那許多問題就容易解決了。根據前面的推測,黃帝應該有類似現代的太空計劃,而這項工作便是由西王母負責,即書中所說的「司天之厲」。

由於太空梭等機械需要時常對舊壞零件進行更新和更換,西王母時常要用乙炔或電弧對它們進行燒割,這用古人看來就是「殺」、「剖」、「宰」。當機械不能使用就要被淘汰,這相當於西王母對它們「宣布死刑」,即《山海經》所說的「司…及五殘」的工作。換句話說,西王母其實是黃帝屬下專門負責機械工程方面的研究員、標準局的總主任以及總工程師。

正常情況下,西王母在昆崙山的建築里工作,即「穴處」,但有必要時他會走出建築,前往室外的不遠處工作。由於他不能在地球上呼吸,就要穿上太空衣,戴上頭盔,再有一條特製的軟管從建築物里把供他呼吸的氣體輸入衣內,這就像一條尾巴。軟管很可能是由黑色和白色的線編織而成,形成了黑色斑點和白色條紋間的圖案,古人便稱之為「豹尾」。

另外,西王母需要通過無線電波與周邊同事進行通話,無線電發射器則裝置在他的頭盔內,而頭盔外有好幾種形式不同的天線,古人認為這是他的頭髮和飾物,稱之為「蓬髮戴勝」。通話的拾音器裝在西王母的口部,凸出在面罩之外,看起來像老虎的牙齒,因此說他有「虎齒」。西王母還有可能有類似揚聲器之類的配備,但由於電子系統內回饋線路操作不穩定引起電流震蕩,導致轉變出來的聲波頻率過高,聲音尖銳,這被形容為「善嘯」。

以上所引用的事物,看過科幻片的現代人應該都見怪不怪、習以為常。用它們來解釋西王母的形狀和工作性質,就不會覺得怪誕。這顯然比把西王母想像成一隻有超能力的怪獸來得更合理。

本文由史海拾粹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參考文獻《山海經》、《古中國的X檔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海拾粹 的精彩文章:

中亞有個從東邊來的民族,自稱來自中原陝西,說中國話遵守中華禮儀
千年佛國王子隱居中國,500年後學者尋訪其後裔,卻發現竟是愛妻

TAG:史海拾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