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44年洋人巴恪思寫了一本和慈禧太后戀愛的書,頓時轟動世界,內容令人瞠目結舌

1944年洋人巴恪思寫了一本和慈禧太后戀愛的書,頓時轟動世界,內容令人瞠目結舌

慈禧太后是一個很厲害的政治人物,身處在積貧積弱過於嚴重的晚清,實在是「欲扶大廈之將傾」而不得。如果處在其他時期,她可能能夠像武則天那樣,留下盛名,但這個時代的必然以及種種的偶然因素決定了她的遺憾命運。而她的個人生活也是備受矚目,甚至還有個洋人專門寫了一本他與慈禧太后戀愛的書——《太后與我》。

巴恪思於1944年1月辭世北京,在臨終前一年,他完成了自傳體著作《太后與我》,頓時轟動世界。在書中巴恪思以回憶錄的形式記錄了他在清朝末年寓居中國的生活。巴恪思死後,《太后與我》的手稿由其友人賀普利醫生轉交給牛津大學博多萊安圖書館保存至今。向讀者展示了清朝末年中國帝制上最後一位統治者慈禧太后的形象。那麼《太后與我》這本書里寫的歷史情節,到底是真是假呢?

相信即便這是一本沒有做過任何宣傳的書,每個人拿到手上都會瞠目結舌,迫不及待翻完。亮點實在太多:慈禧太后晚年有個英國情人?慈禧太后最後是被袁世凱用手槍打死的?書中充滿種種驚人的坦率的細節,大量描寫作者作為慈禧太后情人的經歷以及晚晴貴族高官之間的種種秘密生活內幕。

但是從年齡方面來看,作者與太后交往時是30多歲,太后已是70歲上下。在這種年紀還保持充沛精力,應當說是比較驚人的,但是從科學角度看,並非全無可能。按照兩人交往的一般年齡規範,年輕的作者是相當屈辱的。正是從這點上看,書中所寫可能是真事。換言之,僅從年齡規範上看,作者把這些寫出來,並沒有給自己貼金增色,反而是自爆其丑。

但是從史學家的角度來看,真假參半。很多細節經不起推敲,倒像是作者自己臆想出來的,所以只能當做一本言情小說來看看罷了,真實度不高。想來慈禧太后死後還要被人污了名譽,也真是令人唏噓。

慈禧的一生風起雲湧,該千刀萬剮的事也做了不少,只不過終究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粒塵埃罷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史合參 的精彩文章:

李鴻章簽訂賣國條約,中了一槍為何還說值得?背後原因令人心酸
清朝本來不會滅亡,卻因為這個女人的疏忽,讓慈禧葬送了大清國

TAG:經史合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