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人竟通過將蜂王殺死,來保證蜜蜂的數量不減少

古人竟通過將蜂王殺死,來保證蜜蜂的數量不減少

早期古人們只能是局限於用燒火煙熏、捅毀野蜂窩的辦法作滅絕性的一次採集,根本談不上馴養蜜蜂。

公元3世紀,我國文獻上晉皇甫謐《高士傳》書,「遂隱居以育蜂」,就是對姜岐——我國第一位養蜂專家的文字記載。

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工養蜂有了突破性的發展,人們獲取蜂蜜的途徑已經由原來的採集野蜂蜜逐漸向依靠養蜂業的生產來獲取。

到了唐代,人們在養蜂的過程中懂得了為蜜蜂劃分種類,並逐步了解它們的習性。例如,唐人記載:「蜀中有竹蜜蜂,好於野竹上結巢,巢大如雞子,有帶,長尺許。巢與蜜並紺色可愛,甘倍於常蜜。」

宋人找到了蜜蜂減少的「罪魁禍首」——蜂王,一窩蜂只要有兩個或以上的蜂王就會分蜂。後來通過將不需要的蜂王殺死,以避免由於蜂群的分化而使蜜蜂數量減少,也就是避免蜜蜂分群現象,保證蜜蜂的數量。

明清時期《天工開物》一書記載:捕捉蜜蜂的方式方法除了用蜜引誘之外,還用「撒酒糟香而招之」等辦法;在分群方面也有明顯的進步,「分王之子去而為君」,採用了主動分巢的辦法,讓多餘的蜂王自立為王結成新的蜜蜂群體。

蜜蜂採花釀蜜,所采不同顏色的花對蜜的顏色起決定性作用,宋代人們已經認識到這一點,所採花的質量對蜜也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宋人唐慎微對此作了相關的論述:「食蜜有二種,一種在山林上作房,一種人家作巢檻收養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農夫的秘密 的精彩文章:

TAG:農夫的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