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甲午戰爭與日俄戰爭的再比較: ??兩個大國的慘敗,一個結論的證明

甲午戰爭與日俄戰爭的再比較: ??兩個大國的慘敗,一個結論的證明

原標題:甲午戰爭與日俄戰爭的再比較: ??兩個大國的慘敗,一個結論的證明


晚清之史,最為重大、影響中國和世界最為深遠的,莫過於1894年的甲午戰爭和1904年的日俄戰爭。當今天的我們在比較研究這兩場相隔不到10年的戰爭時,發現其中有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和深刻的歷史意義,值得深刻回味:


一是以小國勝大國相同。日本國土面積、人口總數、國家戰爭潛力、國民生產總值與清、俄兩國相比,都可謂以小博大,以弱勝強。

二是軍事實力對比相同。日清軍事實力和日俄軍事實力對比基本相同。清朝軍事實力雖然較俄軍事實力為弱,但清朝具有本土作戰優勢,不像俄羅斯需要遠程奔襲。因此二者的軍事實力與日本的軍事實力相比,可謂伯仲之間。


三是陸海兩線作戰形式相同。兩場戰爭都是既有陸軍的大規模對抗,又有海上的大規模較量,而且都是制海權決定整個戰爭的勝負。失敗一方中俄都是以海軍消極作戰被日軍將主力聚殲於港口,戰爭的最終結束亦是以海軍的全軍覆沒而收場。


四是日本在首戰中採取突襲作戰方式相同。在兩場戰爭中,作為勝利者一方的日本皆採取了不宣而戰的「突襲」方式贏得了首戰勝利,而且都是以海軍的突然襲擊為主要方式。


五是戰爭對戰敗國的影響相同。甲午戰爭清朝的失敗,改變了亞洲一千年以來的地緣政治戰略格局,並引起了清朝的「君主立憲制」探索,失敗後導致了清朝王朝的坍塌;而日俄戰爭的失敗,亦改變了歐亞大陸的戰略格局,亦引起了俄國的現代化改革,失敗後導致了沙皇帝國的消亡。六是勝利一方日本所採取的外交戰略相同。這兩場戰爭的勝利一方日本都採取了依靠英美的外交策略,都是在英美或明或暗的支援下贏得了戰爭的最終勝利。

七是清、俄兩國戰前的輕敵驚人相同。清朝在與日本作戰前,主戰派普遍認為,日本是「蕞爾小邦,何敢與大國爭鋒」;同樣,俄國內以御前大臣亞歷山大·別佐勃拉佐夫等人為代表的主戰派同樣認為日本不過是「蕞爾小邦,不堪一擊」,「扔帽子就可以把它壓倒」,俄國陸軍大臣阿列克塞·庫羅帕特金大將還作出結論:「一個俄國兵可以對付三個日本兵,而我們只需要14天的時間就能夠在滿洲集結四十萬大軍,這已經是擊敗日本陸軍所需數量的三倍了。所以說將來要發生的與其說是戰爭不如說是一場『軍事散步』更為合適」。


八是作戰地域相同。這一點可以做為中國最大的恥辱銘記於歷史:這兩場影響了亞洲地緣政治格局和世界政治版圖的戰爭,都主要在中國的東北大地和中國的近海海域展開。日本之所以能夠贏得後一場戰爭的勝利,與其在前一場戰爭中對作戰地域的更加熟悉有一定關係。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自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起義之後,中國接連發生了一系列相互關聯、環環相扣的重大事件。先是中法戰爭,再是英法聯軍入侵,再是甲午戰爭,再是百日維新,再是庚子事變,再是日俄戰爭,清朝在中國的統治真正進入了風雨飄搖的多事之秋。認真研究中日甲午之戰和日俄戰爭,是一個既有趣又令人悲嘆的事情。至今沒有人將發生在中國大地上的這兩場前後相隔不到十年的戰爭做一對比。而《要略》於兩場戰爭的許多相似之處中不僅深刻反思:是什麼樣的力量,讓日本在短短的十數年間,徹底擊敗了兩個世界上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大帝國?是什麼樣的力量,讓日本在領土局促、資源缺乏、人口較少的基礎上一躍成為世界強國和亞洲領袖?是什麼樣的力量,讓大和民族在短期內如此迅速地成長發展?再回溯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在經歷二戰失敗、國家一片焦土的情況下,是什麼樣的力量,使日本在經過不到四十年時間(至80年代中期)的發展,再次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至今我們不斷反思甲午戰爭對我們帶來的教訓和啟示,眾說紛紜,但各種理由背後,都有一個體制性原因:日本明治維新後採取了「全盤西化」的君主立憲制,從而發展起強大的國力和軍力;而在二戰之後,日本又在美國的改造之下,實行了更加先進的國家制度。今天,在國家上下大談改革、共行「萬眾創新」的時候,更應該深刻吸取歷史的教訓,大力呼喚「制度創新」、「體制改革」,而唯有不斷地改革創新,才能使中華民族真正擺脫制度性腐敗、體制性弊端,從而走上民族振興、繁榮發展的健康軌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鏡像 的精彩文章:

圖譜之益
晉武以不廢立致亂

TAG:國史鏡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