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高血壓其實不算什麼 - 劉希彥

高血壓其實不算什麼 - 劉希彥




來源:

希言館




用道家思維解讀高血壓




我是研究漢傳古中醫的,就是漢代之前的中醫,漢代之前的古中醫是道家思維的。道家思維又是什麼呢,說簡單些,就是順應一切天地之間的自然規律。既然用道家思維來看高血壓,就要去思考人體為什麼會出現高血壓。一切疾病其實都是人體為了應對某種特殊情況產生的應急手段,所以用道家思維看待這個問題,就會明白出現高血壓是有道理的,人體不是盲目的,人體做的一切處理都是有道理的,那為什麼要有高血壓呢?先要搞清楚這個問題,之後才能談到怎麼解決高血壓。



說到人體為什麼要升高血壓,這就要牽扯到人類構造的問題。人類有兩個特徵,第一,直立行走。帶來一些問題,人的海拔與體重比例,相對於其他動物,是最高的。第二,人類還有一個比其它動物容量大很多的大腦,大腦需要消耗很多氣血。所以人類就存在一個困境,血壓不夠的話,供不上大腦,大腦就要死亡。於是天地孕育人的時候,就有了高血壓這種模式,來專門應對這種情況。我們順應人體來思考,高血壓既然是人體自我調節的自然模式,那什麼原因才會造成高血壓呢?





第一個原因——血液清潔度的問題




清水的話,流動起來會很容易,渾水則不易。現在的人營養攝入大大超過了所需,等到歲數增長之後,身體機能走向衰退,對營養的需要只會更少,如果繼續過剩,囤積的營養物質便會進入血液,血液變粘稠,流動不再流暢,心臟難以將血液送上大腦,人體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升高血壓,或者將血管壁變厚、變細,壓力便升高,這樣血液就更容易升入大腦,所以營養攝入過剩是造成高血壓的一大主因。




怎麼解決呢,我的觀念是人到三十之後就要逐漸轉向吃素。大家就要問了,人是可以吃肉的,為什麼要吃素了呢。其實很簡單,因為現在我們運動量太少了,大部分時候都在房屋裡,要不就是在車裡,當然,如果你是運動員,或者體力勞動者,是可以吃一些肉的。也就是說,我們的消耗與攝入要成正比才對。所以我們可以用減少攝入的方式,或者增加運動的方式讓自己的血液流通,這樣不僅會減少患高血壓的幾率,也一樣會減少癌症以及糖尿病的幾率。





第二個原因——衰老的問題




我們中醫講,人老先老腿,腿是腎主管,人的元氣在腎。腎是代號,指的是人的下焦系統,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腎功能會衰退。腎是人體的壓力泵,壓力泵的功能降低了,血液壓不上大腦,人體也會啟動應急模式,將血管壁變細、變厚,就像水管,水壓不夠我們一捏,水就能噴出來了。




衰老引起的這一類高血壓,該如何辦呢。通常來講,就是要保養自己的腎氣。肝腎都屬陰,所以要保養精氣,晚上要早睡,不要過於操勞。還有就是,要常鍛煉下肢,老是不走路,血液不走下焦,也是很不好的。所以我們正常作息,鍛煉下肢,這些都可以保養腎氣。我們經常形容一個老人身體好,就說腰板很硬,腿腳利索,這是因為下焦都屬腎管,所以腎氣好,高血壓一類的老年病,出現的可能性就會小很多。





第三個原因——身體里有淤堵




 除了血液粘稠,腎臟功能不好,還有其他原因么。還有第三類原因,就是身體某一層面有淤堵,有淤堵的話,人體就會升高血壓,加大壓力攻這塊淤堵。身體里有淤血,有痰,都屬於這一類。還有另一種情況,體表不通暢,我們經常不運動並且思慮,這樣容易閉塞,體表不通暢,人體氣血送不到肢體的末端,所以人體也會升高血壓,送氣血到體表。這一類我們統稱為人體大循環受限高血壓。以上情況,痰濕就從痰濕攻,淤血就攻淤血,大循環問題的話,就讓他生活規律,減少思慮,也能讓體表大循環通暢。






治療高血壓的千古神方——續命湯




治療高血壓,中醫歷來有個神方,續命湯。其實我們都知道中醫是要辨證的,因人而治,這種所謂的神方,只能說在多種情況下有用,也不是每一次都會有效。我現在來講一下這個方子的組成。




續命湯裡面包含三類葯。首先是解表葯,麻黃桂枝,發汗,打通體表循環;第二類,當歸川芎這一類,去瘀血;第三類,地黃甘草,補腎補脾胃,有的還加炮附子,也是補腎陽補元氣;第四類,石膏黃芩,所謂清上熱降血壓的。大家看傳統中醫很有趣,後世中醫會大量用銀杏葉羚羊角這一類降血壓的,只治標,傳統中醫就很全面,都兼顧到了,所以才在高血壓臨床時,使用率很高,所以大家使用時還是要辨證,不可濫用。





高血壓的應對方法



高血壓事實上是一個生活習慣病,也是身體正常衰退引起的疾病。用藥物,就算一時降下來了,生活習慣不好將來還是會出現,所以我建議大夫首先要將病人不好的生活習慣,引起高血壓的原因找出來,然後再說藥物的事。關於藥物的,我就不再說了,按照我前面說的傳統處方,辨證加減組合是可以的,至於辨證組方的方法,這是個大課題,在這裡就不細講了。




我在臨床上見到最多的高血壓病人,實際上還是營養過剩類型的多,中年以後酒肉多,又不運動引起的。其次是情緒問題,長期思慮壓抑,一般來講這兩類我見得比較多。




高血壓有一個應急措施,假如病人有類似中風前的一些癥狀,像是暈眩,站立不穩時候,我一般建議高血壓患者,家裡都放一些尖銳的物品在容易觸及的地方,比如針,能夠扎破皮膚的,因為假如血管壁破裂,一些血液進入大腦,引起中風,事實上在這時,壓力只差一點的,如果差的多,全身的血管豈不是全破了,所以如果只是一點點的話,我們在手心腳心放血,壓力放下來,很快就可以緩解。




所謂解鈴還須繫鈴人,一些疾病只要找到了原因就好辦,當今醫學的問題,就是很多疾病病因不明,所以往往找不到很好地解決方法。我們也常見到一些高血壓病人,長期服藥,結果越來越不好控制。也有住院的,做心臟支架,但是我們看到,就算這麼處理了,結果也不一定好,怎麼回事呢。還是要用道家思維來想,這個既然是自然人體的模式,我們就要順其自然,不能採用對抗的模式,水只能疏不能堵,如果強行的去抑制,人體也只會積蓄更大的壓力來反彈,所以也常常出現打了支架之後,反而發生不良的情況,長期服藥很多時候也會有比較嚴重的情況在後期發生。到底該怎麼處理高血壓,相信大家知道了高血壓產生的人體的原理之後,都會有自己的思考和選擇。



擴展閱讀

劉希彥:一個好中醫,其實也是一所全科醫院


 

 有一位病人牙疼,去口腔科拔牙,因為醫生手抖了一下,拔出的牙沒夾穩,掉進喉嚨。醫生囑咐病人趕緊去耳鼻喉科。病人跑得有點急,到了喉科,一檢查,牙齒已經下滑到胃了。病人又跑到腸胃科,一番胃鏡檢查,掉落的牙已經沒在胃裡了

......

最後,病人扒了褲子在肛腸科翹起了屁股,肛腸科醫生扳開一檢查,驚呼:天啊,您怎麼在肛門長了一顆牙

?

請趕緊去口腔科拔牙

!


  這當然只是一則笑話。


  但是或多或少能折射一點醫療分科的一些現實弊端。很多病人去醫院就診,常常都不知道該掛什麼科。而對於中醫而言,現在從院校教育開始,就分成中醫、中藥、針灸、推拿等。其中,中醫臨床又細分為兒科、婦科、內科、外科等等,甚至分得更細。在中醫醫院、國醫堂的專家欄上,往往這樣註明:某某教授擅長肝病,某某專家專攻婦科,某某是溫病學專家擅長熱病

......

   參照西法的中醫分科,分成中醫、中藥、針灸

;

分成婦、幼、內、外、皮膚等科,這是對中醫活生生的割裂和肢解。真正的好中醫,一定是從整體上把握人體,從全身上下表裡辨察病情。一位好中醫,一定是位全科大夫。


  雖然近年來「中醫在民間」的呼聲越來越高,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很多民間中醫也不過是「一招治天下」。比如靠一兩個秘方,就打出專治皮膚頑疾,專治頭痛,專治婦科肌瘤

......

這樣的路子,是否是真正的中醫思維

?




中醫分科的弊端




  我有時會被問到主治什麼

?

我猜對方大概是在問我主攻哪一科

?

我一直認為,分科是對中醫活生生的割裂和肢解。原本一體的醫、葯以及針灸被不合理地強行分開好理解。而中醫臨床按西醫那種內、外、婦、幼、皮膚等各科是否合適?

   

設皮膚科嗎?

  瘡瘍的根源很多屬內科。比如口瘡,鵝口瘡,有時病因竟是腸癰,也就是腸子長瘡。光在皮膚表面抹膏藥,抹一輩子也不會好。胡希恕先生就有醫案

:

附子薏仁敗醬散,內治去腸癰,肌表的鵝口瘡自然好了。

 

 設精神料嗎?

  對於精神病,西藥反正就著眼於大腦,一律用安定、氯氮平等等中樞神經抑製藥。經方中醫可不是這麼干。所謂的「精神病」,根源常在大腦之外。比如抵當湯

(

)

證,治因小腹瘀血導致的「精神病」

  「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鞭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

  還有的「精神病」甚至只是因為大便被堵到了,比如陽明大承氣湯的發狂譫語等大腦癥狀,得從消化內科入手通大便。

  

設腫瘤科嗎?

  中醫治療癌症,並不是只是用用半邊蓮、蛇舌草等所謂的抗癌藥物那麼簡單。當然,也不該複製到談癌色變無從下手。對於學通《傷寒雜病論》的大夫來說,治癌症與治感冒,在方法論上無本質區別。比如我們不止一次用大柴胡湯治直腸癌,用柴胡劑、用茵陳五苓散合建中方劑治肝硬化。

  

設中醫美容科嗎?

  不精研內科及濕水瘀等雜症,祛斑、美顏、減肥能有效

?

有效也是暫時的。設不孕專科

?

整個人體運行不恢復,宮寒不溫暖,瘀血不逐除,淋漓不盡不解決,肌瘤不消除,肝鬱痞塞不打通,氣血不回復,如何得孕

......

就不一一舉例了。

  




中醫分科的由來





  中醫分科,其實也就還是幾十年來的事。歷代名醫,如醫聖張仲景,藥王孫思邈都不是只治療某一類疾病的專科大夫。仲景的《傷寒論雜病論》、孫思邈的《千金方》幾乎無所不治。自古以來,中醫也通常是醫藥不分家的,自己開方,自己備葯,名醫通常都是精通藥學的,典型的如寫出中藥著作《本草綱目》的李時珍,也有醫書《奇經八脈考》和《頻湖脈學》傳世。清代名醫汪昂,也寫有經典葯書《本草備要》。同時,古時候大夫診治時,針灸和方劑常常相互為用。

  就在民國時期,中醫也沒分科的。民國的中醫師大多是以私人診所的形式行醫的。我們熟知的中醫大家胡希恕、祝味菊、鄆鐵樵、曹穎甫等等,當年都是開過私人診所的。傳統的中醫培養基本上是通過師徒相授。


  

那麼,中醫的整體性為什麼反倒被打破了呢?

  這是因為

1949

年以後,國內缺醫少葯嚴重,政府大力發展中醫,更準確的說是大力發展中西結合。可傳統的中醫培養方式周期太長,顯然不能解燃眉之急。於是,先後成立多所中醫學院,並參照西醫教育模式,分設學科。這樣,就將本為一體的中醫、中藥分開,並將中醫臨床按各科進行細分。現在的執業醫師考試,更是從法律意義上,將方劑、針灸、中藥完全分開。執業針灸師是沒有處方權的,執業中醫師也不能使用針灸。執業中藥師,不能從事治療。這樣,在大家的觀念里,中醫和西醫一樣,也是嚴格分科的。甚至去中醫院就診時,也自覺地掛皮膚科、外科、內科

......


  

各種「標」,常常是同一個「本」

  大家都知道中醫強調治病治本。可是,當醫生習慣了分科的模式,往往會不由自主地把疾病也分科。這無疑造成了一種局限性思維。容易變成「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治標思路。而很多時候,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癥狀,其實原因只有一個。

  比如說體內的水濕,往頭走可以暈眩,如苓桂術甘證的「起則頭眩,身為振振搖」,又如真武湯證的「振振欲僻地」

;




   水濕(水飲)滲滯上焦可能咳嗽,如小青龍湯證;


  濕阻心下,可能嘔逆,可能不欲食;


  水走腸間,可能會溏泄,可能小便不利;


  水滯下焦,可能會腳腫,可能引發西醫說的泌尿系疾病,如五苓散證、豬苓湯證;


  水濕入了經絡骨節可以導致關節冷痛,也就是常說的風濕;


  水濕充斥肌肉,會身重;


  水濕走皮間會腫脹,也可能長濕疹等皮病;


  水濕還可以引發失眠......





  

也就是說,同一個本——水濕,可以引發不同的標,同一個原因導致不同疾病,引發各種癥狀,牽涉到各科。


  所以,真正的好中醫,一定是從整體上把握人體,從全身上下表裡辨察病情。不能分科,也分不了科。否則,與盲人摸象何異

?

而能整體上把握人體運行大秩序的,自然也是一位全科大夫了。




健脾強腎壯骨(補鈣)中醫方式補腎補鈣


你了解高血壓嗎?終身服用降壓藥真的好嗎?


倪海廈:高血壓第三診,體力大增,血壓及血糖都下降了


高血壓的問題


高血壓根源及綜合調理法


關於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的真相,看明白多活十幾年!驚醒無數人!


中醫是怎麼認識和治療高血壓的


揭露「三高」的真相: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


劉希彥:用藥治病是後世的中醫理論


劉希彥:為何中青年人得大病越來越快、得小病越來越難?


劉希彥 - 教你徹底辨清楚身體是寒是熱


劉希彥·沒有專業的病人,病也是治不好的


劉希彥 - 請給疾病找條去路


案例:高血壓的心靈成因


參悟篇:高血壓




========== END ==========


溫馨提示:

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為人父母者,不知醫為不慈!為人子女者,不知醫為不孝!


找不到好中醫?不如自己學中醫!


本號菜單中, 有完整的入門系列, 視頻系列. 歡迎大家學習.


學習古中醫, 傷寒論經方傳承


厚德載物!草木金石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願: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人無病厄,富貴康寧;長壽好德,善始善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岐伯有道 的精彩文章:

德國老人:希望中國不要培養假中醫,人類不能缺少中醫(一條被高頻轉發的信息)
中醫科學院實用經驗良方62首(建議收藏)

TAG:岐伯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