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名師教你診脈(建議收藏)

名師教你診脈(建議收藏)

脈診步驟歌訣:





            

 

首分浮沉,二辨虛實;


             

三去長短,四算疾遲;


             五察脈形,樣樣皆知。


                                  



1、首分浮沉







  什麼是「首分浮沉」?現解釋如下:①、首先區別脈象是浮脈還是沉脈。因為切脈時手指是從淺表往深層逐漸探查的,首先輕觸皮膚(即「舉」),即可探出脈象是否浮脈;無浮脈則又加壓(即「尋」),在這個層次可觸到許多脈象;然後第三種力量即「按」,此時檢查是否沉脈。所以實際上「首分浮沉」是按照指頭用力的順序來探測脈象的位置。②、在區別浮、沉過程中,可根據是否浮脈或沉脈來區別與浮、沉相關的脈象種類,它們是:


    浮脈類——浮脈、濡脈、革脈、芤脈、散脈;


    沉脈類——沉脈、牢脈、伏脈。


   ③、區別了浮脈類和沉脈類,在辨證診斷上可指明表證或里證。






2、二辨虛實






什麼是「二辨虛實」?現解釋如下:①、在完成浮與沉兩類區別後,既知道了病證是表證或是里證,還要知道正氣和邪氣的關係(虛證或實證),而實證和虛證在脈象上的區別就是虛脈和實脈。所以探測脈象的第二步是區別脈象的虛與實(有力與無力)。②、在區別脈象的虛或實(即有力與無力)時,又可區別與虛、實脈象相關的其他脈象。虛脈類——虛脈、微脈、弱脈;    實脈類——實脈


 




3、三去長短






什麼是「三去長短」?現解釋如下:①、長脈與短脈是兩類在脈形上有十分明顯特徵的脈象,手指觸及脈管即可區別是長或是短。②、在作寸、關、尺三部探測時,首先區別出脈象的長脈、短脈,然後才能進一步探測寸、關、尺的脈象。③、在區別長、短脈時,可以同時察知其他相關的脈象,如:長脈類——長脈、弦脈、細脈   短脈類——短脈


 



4、四算疾遲






什麼是「四算疾遲」?現解釋如下:①、在確定好脈的脈位(脈位者左右辨長短弦細,上下看浮沉)和脈勢(脈勢者虛實也)後,接著就是脈搏的頻率和節律問題。②、與脈搏頻率與節律相關的脈象有8種:

 脈率——數脈、疾脈、遲脈、緩脈


 脈律——促脈、結脈、代脈、散脈






5、五察脈形






什麼是「五察脈形」?現解釋如下:①、在完成以上四步探測後,即可區別23種脈象,餘下的便是以脈形為主要特徵的4種脈象,它們是:洪、滑、澀、緊。


②、除洪脈獨特外,滑與澀相對而言,緊脈與澀脈相對區別。而洪脈出現的時機多在夏季或是發熱性疾病(陽明熱盛或溫病的氣分階段),或是危重病的最後階段,可以從其他信息獲得提示。




6、樣樣皆知






什麼是「樣樣皆知」?現解釋如下:①、這是最後審查的時機。做到這一步時,對脈象的脈位(左右上下)、脈勢(虛實)、脈率(疾遲)和脈律(結代)、脈形(洪緊滑澀)等已經心中明了,不再是「指下難明,心中難了」。


②、將所有的信息予以綜合、分析得出結論。得出結論的方法是:A:將所有的脈象信息如過篩一樣在腦中用28種脈象的定義過篩一遍,能用獨立脈象名定義則用獨立脈象名定義,否則用相兼脈象法定義脈象。B:審查所得脈象與望、聞、問診所得信息的相符程度,然後決定脈象的真假,決定脈象在治療決策上的取捨。C:細分寸、關、尺的問題:病情複雜、病因不明、病位不明時分寸、關、尺仔細檢查,否則可以不分。


舉例:


第一步浮沉,測得:脈位——浮;


第二步虛實,測得:脈勢——虛、軟;


第三步長短,測得:脈位——寸關尺三部皆有;


第四步算疾遲,測得:脈律、脈率——正常;


第五步脈形,測得:脈形——如絲線;


第六步綜合,還有信息:病症四肢無力、面色淡黃、頭重嗜睡、口淡無味、大便稀、小便少、舌淡紅、苔薄白膩;


結論:用相兼法判脈:  浮細——不對!  用獨立命名法判脈: 濡——對。


         


以上是個人對脈學的體會,臨床用來很是得心應手;有時被朋友考問中醫技術的神秘時,也令朋友不得不嘆服!要有這個技術的前提是:

1)心裡真正明白每種脈象的概念;2)多多臨床實踐。





脈診是中醫的基本技術。當前的中醫脈診一般是指寸口脈診,同時多以李時珍醫神歸納的28脈為標準,現今的大學本科教材也多以此為教材,本文也是以此為基礎標準。根據學生的要求,結合本人的看法,現修校解析如下,也歡迎中醫同道批評指正和探討。






一、脈診的基本理論




1、切脈的意義:





脈診是中醫臨床不可缺少的診察步驟和內容。脈診之所以重要,是由於脈象能傳遞機體各部分的生理病理信息,是窺視體內功能變化的窗口,可為診斷病證提供重要依據。歸納起來有如下幾點:


辨別病證的部位:

如浮脈主表證,沉脈主里證。


辨別病證的性質:

 如遲脈、緊脈主寒,數脈、滑脈主熱。


辨別邪正的盛衰:

如虛脈主正氣虛,實脈主邪氣實。


辨別病證的進退:

如外感熱病,熱勢漸退,脈象出現緩和是將愈之像。




2、中醫切脈的特點








①中醫脈象的構成元素包括脈博的位置、速率、節律、形態、勢力(氣勢力量)五種。②脈診學是一門深奧的經驗醫學知識,具有的技巧很多,必須熟悉理論,然後勤於實踐。③脈象與病症有不相符之處,診斷時要運用從舍方法來處理脈象。




3、脈象的取捨(脈症順逆與從舍)








脈象的取捨是指從脈和症的相對應性來判別疾病的順逆和何時取脈或何時取症。這說明脈象是疾病表現的一個方面,不是全部,只能把脈象當作一個方面的信息為診斷作參考,要全面運用四診合參,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①脈症順逆


脈症順逆是指從脈症的相對應、不相對應性來判別疾病的順逆(順逆是指疾病順利進展與否,邪氣與正氣的關係),

如:


脈症相應——脈與癥候相一致:表證見浮脈,熱證見數脈為順。


脈症不相應——脈和癥候不一致,如表證見沉脈,熱證見遲脈為逆。


脈症相應——暴病、新病見浮、洪、數、實為順,說明正氣充實能抗邪。久病、舊病見沉、微、細、弱為順,說明邪衰正復有望。


脈症不相應——新病見沉、細、微、弱,說明正氣已衰。久病見浮、洪、實為逆,說明正氣已衰,邪氣不退。


②舍脈從症,舍症從脈(症真脈假,症假脈真)


症真脈假——舍脈從症

,即不考慮脈象的意義,只考慮症的意義。如:症見腹脹悶,疼痛拒按,大便乾燥,舌紅苔黃厚焦躁,脈沉細——真症,為里熱證,取其症;脈沉細為脈假(脈沉細主虛寒);這時要舍脈。


症假脈真——舍症從脈

,即不考慮癥狀的意義,而考慮脈象的意義。如:症見四肢冷,大便閉,腹痛腹脹,脈滑數——症假(似為寒盛證候),舍症;脈滑數為脈真,是里熱壅盛的表現,這時要取脈。




4、三部九候的應用








疑難病運用左手心肝腎、右手肺脾命和三部舉按尋,一般情況下不用九候。




5、正常脈象——胃、神、根








在中醫理論中,正常脈象可以用「胃、神、根」三個字來概括。正常脈象的形象特徵是:

寸關尺三部皆有脈,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一息4-5至,相當於72-80次/分(成人),不大不小,從容和緩,節律一致,尺部沉取有一定的力量,並隨生理活動、氣候、季節和環境等的不同而有相應變化。


①有胃:

「有胃」是指指下具有從容、徐和、軟滑的感覺。平人脈象不浮不沉,不疾不徐,來去從容,節率一致;即使是病脈,不論浮沉遲數,但有沖和之象,也是「有胃氣」。


②有神:

「有神」是指脈率整齊、柔和有力。即使微弱之脈,但未至於散亂而完全無力;弦實之脈,仍感柔和之象,皆屬「有神氣」。反之,脈來散亂,時大時小,時急時徐,時斷時續,或弦實過硬,或微弱欲無,皆是「無神」。


③有根:

有根」主要表現為尺脈有力、沉取不絕兩個方面。若病重,但尺脈沉取尚可摸得,則為腎氣不絕,尚有生機;相反,若尺脈沉取不應,說明腎氣已敗,病情危篤。




6、脈象的生理變異








①個體因素的影響:性別、年齡、體質、脈位(斜飛脈、反關脈)對脈象的影響。


②外部因素對脈象的影響:情志、勞逸、飲食、季節、晝夜、地理環境等對脈象的影響。










二、病理脈象解析








1、28脈的分析(獨立脈象)


① 以脈位異常為主的脈象——浮、濡、芤、革、沉、伏、牢、短、長


「脈位異常」的概念:指脈體位置發生了上下、左右等的位置性質的變化。舉例:


1)浮脈:脈象特徵——輕取即得,重按不足。主病表證、虛證。


2)濡脈:脈象特徵——浮而細軟,不任重按,重按不顯。主病虛證、濕證。


        濡脈脈象分析:脈居淺位,即輕按即得,重按不足;脈體細小如線;脈管彈性無力。


3)沉脈:脈象特徵——輕取不得,重按始得。主病里證。



沉脈脈象分析:脈位居深沉,輕、中等力量不能按及,重力才能按及。


4)短脈:脈象特徵——首尾俱短,不能滿部。主病氣病。


        短脈脈象分析:僅在關部搏動明顯,寸、尺部模糊或不明顯。


5)長脈:脈象特徵——首尾端直,超過本位。主病脈長而強硬有力者為邪氣有餘。長而柔和者為正常脈象。


        長脈脈象分析:脈管前後位置超過寸、關、尺三部,脈體長且直。


6)芤脈:脈象特徵——浮大中空,如按蔥管。主病失血、傷陰。


        芤脈脈象分析:脈位浮即輕取即得;脈型為上、下、兩旁皆見脈管,而獨中空。


7)革脈:脈象特徵——浮而博指,中空外堅,如按鼓皮。主病精血大虧,陽氣外浮。


        革脈脈象分析:脈位浮即輕取可得;脈管外皮堅硬但中間空虛而不應指;整個脈管有如按在鼓皮上。


8)伏脈:脈象特徵——重手推筋按骨始得,甚則伏而不見;其脈位較沉脈更深。主病邪閉;厥證;痛極。


        伏脈脈象分析:指力要重按致筋骨才能感覺到脈搏,甚至仍然難以感到有脈搏。


9)牢脈:脈象特徵——兼具沉、弦、實、大、長五脈之象,堅牢不移。主病陰寒內實;疝氣症瘕。


        牢脈脈象分析:分別見沉脈、弦脈、實脈、長脈的分析。「大脈」之象為:脈體(脈管)寬大,但脈來氣


        勢無洶湧之勢。



② 以脈率異常為主的脈象——數、疾、遲、緩


「脈率異常」的概念:

指脈博在每分鐘之內的速率超過正常或低於正常。

舉例:


10) 數脈:脈象特徵——脈率快速,脈率在90-139次/分(一息5至以上),脈律整齊。主病熱證。(「一息」指正


          常人呼吸的「一呼一吸」的時間。)


11)遲脈:脈象特徵——脈來緩慢,一息少於4至,脈律整齊。主病寒證。


12)疾脈:脈象特徵——脈來急疾,一息七八至(每分鐘140次以上)。主病陽抗陰竭,元氣將脫。


13)緩脈:脈象特徵—— 一息四至,來去緩怠或脈形弛縱,缺乏足夠的緊張度;脈率稍慢於平脈而快於遲脈,主病


          濕證;脾胃虛弱;病久獲治後,則為正氣來複。



③ 以脈律異常為主的脈象——促、結、代。


「脈律異常」的概念:

指脈博節律不整齊。

舉例:


14)促脈:脈象特徵——急數而又不規則,間歇性停頓。主病陽熱亢盛。


          促脈脈象分析:脈率急數,脈搏大於90次/分,脈律不規則停頓。


15) 結脈:脈象特徵——脈來緩而時一止,止無定數。主病陰盛氣結,寒痰血瘀,癥瘕積聚,宿食內停等。


           結脈脈象分析:脈來緩慢而又不規則的停頓,脈率小於或等於90次/分,脈律不規則停頓。


16) 代脈:脈象特徵——脈來中止,止有定數,良久方還。主病臟氣衰微、疼痛、驚恐、跌仆損傷。


         代脈脈象分析:脈率正常,60-90次/分。脈律有規則停頓。



④ 以脈形異常為主的脈象——洪、細、滑、澀、弦、緊


「脈形異常」的概念:

指脈博動時給人感覺其形態異常,包括搏幅和升降速度、表面光滑度、彈性、體積和指下面積等。

舉例:


17) 洪脈:脈象特徵——脈體闊大,狀如洪水,來盛去衰。主病陽熱亢盛,殘陽外脫。


         洪脈脈象分析:脈體闊大;搏幅大;升降速度極快有如「來時氣勢盛大洶湧,而去時氣勢減緩」;脈博動


         有力不虛。


18) 細脈:脈象特徵——脈體細小,狀若絲線,應指明顯。主病虛證、濕證。


          細脈脈象分析:脈博動時指下感覺脈體細如絲線狀,有細線條的感覺。


19) 滑脈:脈象特徵——脈搏來去流利圓滑,如盤走珠,應指圓滑。主病痰證、食積、實熱證(正常人與妊娠期婦女


          也可見滑脈)。


         滑脈脈象分析:脈搏動時指下感覺脈來流利,脈氣勢流暢;有如盤走珠而快速流過之感,表面光滑。


20) 澀脈:脈象特徵——來去艱難應指澀滯,無潤滑感(與滑脈相反),有如「輕刀刮竹」。主病澀而有力為實證、


          血瘀、食積、痰阻;澀而無力為精傷、血少。


          澀脈脈象分析:脈體搏動時無光滑感,脈流如艱難地流過,表面有細小的鋸齒感覺。


21)弦脈:脈象特徵——形直體長,如按琴弦。主病肝膽病、疼痛、痰飲、瘧疾。


         弦脈脈象分析:脈管體長、直;指下感覺如琴弦,緊張度稍高。


22) 緊脈:脈象特徵——脈來綳急,狀如轉索。主病寒證、痛證、食滯胃腸。


          緊脈脈象分析:脈體緊張度高,搏動時指下有脈流在旋轉之感,脈應指有力。


23) 動脈:脈象特徵——脈形如豆,滑數而短,厥厥動搖,關部尤顯。主病痛證、驚恐。


         動脈脈象分析:脈搏動的明顯感覺主要在一個部位,多見於關部(即短);表面光滑,速度快(即滑


          數);搏動時還有如豆子在跳動。



⑤ 以脈勢異常為主的脈象——實、虛、弱、微、散


「脈勢異常」的概念:

指脈博氣勢、力量的改變。


24)實脈:脈象特徵——寸、關、尺三部有力,有充實感。主病實證。


         實脈脈象分析:脈體長、大,有充實感,脈勢有力,脈位寸、關、尺三部舉、按均有力。


25) 虛脈:脈象特徵——脈博動時有空虛感、無力。主病虛證。


         虛脈脈象分析:脈勢無力,有空虛感;舉、按、尋均無力。


26) 弱脈:脈象特徵——極細軟而沉弱。主病氣血不足;陽虛。


          弱脈脈象分析:脈博位置深沉(即沉脈),脈來博動時指下感覺脈體細如絲線狀,有細線條的感覺(即細脈);脈彈性軟;脈搏力量極弱。


27) 微脈:脈象特徵——脈形細小,脈勢軟弱,按之欲絕,若有若無。主病氣血大虛;陽氣衰微。


         微脈脈象分析:脈博形如細線,無力無氣,似有似無。


28)散脈:脈象特徵——浮散無根,稍按則無,至數不齊。


         散脈脈象分析:脈博位置浮(即輕按即得),稍用力按則無脈博可感覺到;脈博次數不整齊,不同「一息」之內或多或少;



2、 怪脈

包括危象之脈,多見於心臟病心衰、心律不齊,如釜沸脈、屋漏脈、雀啄脈、解索脈、魚翔脈、蝦游脈、彈石脈。



3、相兼脈


① 「相兼脈」的概念:相兼脈是指獨立命名的脈象相互兼見合併,如:浮緊、浮緩、浮數、浮滑、沉遲、弦數、滑


    數、洪數、沉弦、沉澀、弦細、沉緩、沉細、弦滑等。


② 相兼脈的主病:是各脈主病的綜合。如:浮數=浮脈+數脈,主病:表熱。




專門調理脾腎濕寒的食品級葯食同源調理品


摸脈到底是什麼體驗?淡浮子老師給你講述切脈心得


脈診基礎,十分鐘讓你學會號脈!


中醫絕技:秘而不宣的脈診,能預知疾病的脈象!


資深中醫戲說脈診 - 教你快速掌握脈診!


中醫脈診入門丨十分鐘看懂瀕湖脈學!


他9歲失明,40年摸過幾十萬病脈,用數學和流體力學詮釋了脈診的科學性


中醫怎麼把脈【純乾貨】


中醫把脈的原理,簡單易懂




========== END ==========


溫馨提示:

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為人父母者,不知醫為不慈!為人子女者,不知醫為不孝!


找不到好中醫?不如自己學中醫!


本號菜單中, 有完整的入門系列, 視頻系列. 歡迎大家學習.


學習古中醫, 傷寒論經方傳承


厚德載物!草木金石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願: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人無病厄,富貴康寧;長壽好德,善始善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岐伯有道 的精彩文章:

中醫如何看待「營養」

TAG:岐伯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