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些奇奇怪怪的紫砂壺,居然是紫砂七老做的!

這些奇奇怪怪的紫砂壺,居然是紫砂七老做的!

文|砂海墨韻

紫砂壺的造型發展中,無數紫砂藝人極盡巧思,創製了不少經典作品,流傳不衰。

而有些創新壺型同樣非常奇特,是紫砂壺型上的一種開拓和探索,而近代最為著名的紫砂七老中,他們也有些非常有意思的作品。

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這些「奇奇怪怪」的紫砂作品。

裴石民 盤泥三式

▲裴石民 盤泥三式

扁圓形的壺身,似五圈粗繩盤起,短流從繩圈中自然伸出,壺體最下端較寬大,下設有三足,托起整個壺身。

壺鋬為一長三角形提梁,形似繩索,與壺身連接處斑斑駁駁,與壺面相合。圓形壺蓋以嵌蓋式與壺面形成平面,紐為一段細繩,狀如拱橋。

▲盤築瓮式壺

壺身呈瓮形,造型如蠶蛹;短直流、耳廓把;壓蓋式、橋樑鈕。因此款壺為手塑成型,故用泥稍多,壺偏重。

▲盤泥條壺

此壺器形獨特,形制古樸,不琢精工,但求野趣。蓋鈕塑以乾枯樹枝,壺身亦作老木干之狀,一派渾然天趣。蓋內及壺底皆有裴石民款。

王寅春 側把茄段

▲王寅春 側把茄段

此壺身似瓜梨,腹圓、蓋圓。的為橋型鈕,形與提梁對應,而圈起的虛空間亦近似圓滿。

壺把則偏向一邊,從橫把壺中得到靈感,在傾注茶水時頗為省力,上下形成虛實相應更顯古意盎然,正如中國人悠遊自在而樸實的生活形態。

有意思的是,裴石民先生同樣制過此款,或為二人交流之作。

朱可心 壽桃酒壺

▲朱可心 壽桃酒壺

此款是以壽桃為造型所塑紫砂酒具,此壺肥碩丰韻,桃尖微微透出殷紅、鮮活水靈。

壺底托起以漏斗管倒裝酒結構,壺身倒置,可滴水不漏,從桃枝壺嘴倒出美酒,構思極為精妙。

紫砂花塑器大師蔣蓉同樣做過此款,可茲對比欣賞。

蔣蓉 紫砂冬瓜枕

蔣蓉先生所作花塑器皆為精巧,而細數她作品中最有意思的,卻不是壺,乃是冬瓜枕,而且她還做了好幾個。

▲蔣蓉制毛國強銘

綠泥冬瓜枕

此枕似一隻碩大的扁冬瓜,呈翠綠,中間微窪,瓜的兩頭一邊是藤蔓、一邊是瓜蒂,瓜筋顯現,誇張有度,形態逼真,充盈神韻。

枕上鐫刻有毛國強所題清雅之詞:「寤寐無為輾轉伏枕」,浸潤了濃濃的生活情趣。

▲蔣蓉制譚泉海銘

綠泥冬瓜枕

靜坐書齋讀文章,卧寢竹窗聽秋嵐。

▲蔣蓉製程十發銘綠

泥冬瓜枕

卧寢竹窗聽秋嵐。

顧景舟 碗燈壺

▲顧景舟 碗燈壺

此壺乃是顧老的早期作品之一,也是最有特點的壺之一,整體壺身便是一平口碗的造型。

其將流亦製成了水平口,壺把轉折水平過度自然不顯突兀,方圓相濟,極有韻味。

上面這些壺是不是都很有意思呢,在紫砂的造型創新上,名家高手也都做出了不少探索,這些雖不說經典,但也都是精巧非常的作品。

也正是因為有這些作品,紫砂壺的造型藝術才愈顯豐富。

關於紫砂的任何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紫砂壺文化 的精彩文章:

明清紫砂家邵友蘭:配泥精緻,質堅如玉為一絕
判斷一把紫砂壺的泥料真不真,要怎麼看?

TAG:紫砂壺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