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面對導彈,現代軍艦的防禦是怎樣的?

面對導彈,現代軍艦的防禦是怎樣的?

現代軍艦與二戰以及之前的軍艦防護已經大不相同,再也沒有厚重的裝甲了,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導彈這種發射後可以任意改變飛行角度的武器。

和大眾的印象不同,使用傳統防彈裝甲板的軍艦,是按照潛在威脅輕重程度來鋪設裝甲的,通常是易於遭到敵軍炮彈和魚雷打擊的地方,被命中後易於造成嚴重毀傷的地方,裝甲防護較強,而其它地方防護較弱。這麼做也是綜合考慮的結果:軍艦要保證浮力,保證航海性能以及給武器,探測等設備留下安裝空間,面對炮彈、魚雷以及航空炸彈,由於這些武器發射之後,除了慣性以及其它外力,自己是不能改變方向的,所以來襲方向可預判,裝甲防護也好針對性的進行設計。

但是導彈的出現,改變了攻擊軍艦的方式,首先是動力方面,導彈的動力不依賴火炮或者壓縮空氣,而是自身的發動機,且能通過燃氣舵等手段中途改變方向,特別是近年來出現的新式信號,在敵軍軍艦防空區域方面內可以進行高過載的轉彎和機動。也就是說,可以輕易地避開軍艦防護最好的部分,針對薄弱部位發動致命的進攻。

另外導彈的殺傷手段比起傳統武器來也有很大變化,一方面可以通過末端的高速增加衝擊力,一方面彈頭的樣式多種多樣,既有外爆式,也有內爆式,力求擊穿敵軍軍艦外部防護後,在軍艦內部造成更大的毀傷。

由於導彈攻擊方向的不確定和毀傷手段的多樣性,傳統的的軍艦裝甲防護變得毫無意義,軍艦轉而尋求其它方式增加防護。

主動防禦

軍艦通過誘餌彈等方式干擾敵反艦導彈識別目標,通過近防炮和防空導彈攻擊敵軍的反艦導彈,以阻止敵導彈命中目標。

船體防禦

現代軍艦大多已經不採用傳統的裝甲鋼板來防護,曾經出現一種「走極端」的設計,也就是大量使用鋁鎂合金材料來製造軍艦上層結構,減輕重量,增加機動,但是馬島戰爭中「謝菲爾德」號驅逐艦的遭遇表明,如此的設計一旦被反艦導彈命中,很容易產生嚴重損傷而沉沒。

所以,現代軍艦一方面從結構設計方面增強,貫徹隔艙的原則能最大程度上減少導彈殺傷的影響,降低破片的殺傷和導彈在艦體內的二次殺傷。

一方面大量採用新式複合材料,比如芳綸(凱夫拉)、玻璃纖維、聚乙烯等等抗衝擊,保護軍艦上的人員。

這一軍艦上的甲(軍艦防護)彈(炮彈,導彈)之爭,讓筆者想起士兵單兵防護與子彈的變遷:

1.在火藥武器剛出現的時候,騎士們依然穿著以冷兵器時代思路發展而來的全套盔甲。

2.隨著火槍的威力、射速和精度越來越高,士兵們身上的盔甲越來越少。

到了十九世紀後半葉,由於盔甲在防彈方面幾乎無用,所以士兵們幾乎不穿盔甲。

3.一戰二戰時代,雖然鋼製的防彈衣有一定作用,但是過於笨重,大部分士兵依然不穿盔甲,只用鋼盔來防護炮彈破片。

4.現代,隨著新式材料的防彈衣出現,防彈以及其它性能都有顯著提高,不少國家的軍隊穿上了「新式盔甲」——防彈衣。

現代軍艦,似乎正處於第三個階段,也許隨著技術的發展,有些圖紙和實驗室里的設計會變成現實,重新讓軍艦配備「裝甲」。

閱讀更多軍史文章,請關注

近衛步兵師

擴展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開心的小江遊戲解說 的精彩文章:

絕地求生:玩家意外獲得最強武器,比AWM傷害更高,全服僅此一把
盤點:4個最暖心的哥哥,小埋老婆被照顧很好,穹妹備受「疼愛」

TAG:開心的小江遊戲解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