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國產貨——輕型武裝直升機「樓陀羅」
《印度快報》曾報道,印度國防部明確將花費416.8億盧比(約43.35億元人民幣),從美國波音公司製造商那裡採購六架波音阿帕奇直升機。
對於印度而言,從美國購買「阿帕奇」能增強自己的實力,還能加強與美國的關係,可謂是「雙贏」之舉。但是從另一方面而言,這也是印度對俄羅斯武裝直升機的一種「切割」,更是對印度國產武裝直升機的徹底拋棄。要知道,印度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啟動了小型直升機研發計劃,並將其命名為「北極星」,後來又因為軍工技術不過關,只能無奈與德國合作。而在「北極星」基礎上,印度也在武裝直升機領域風光了一把,推出輕型武裝直升機——「樓陀羅」。
「樓陀羅」,是印度神話中的一個神,可以用以霹靂之矢傷害人畜。印度以其命名自己的國產輕型武裝直升機,寓意很明確就是希望能夠成為敵方裝甲車輛的噩夢。所以,這款多用途直升機為基礎研製的武裝直升機也確實武備驚人,配備有一門20毫米M6-21型自動塔炮,還可掛載70毫米火箭彈發射器以及反坦克導彈(最多8枚)和「西北風」空對空導彈(最多4枚)。在執行反潛和對海攻擊任務時,其還可掛載深水炸彈和魚雷(共2枚)。此外,「樓陀羅」還裝備了電子戰系統,配備日夜工作的攝像頭、熱感測器和激光指示器。
或許是對於「樓陀羅」武力十分滿意,或許是為了照顧「印度製造」的面子。據該型直升機生產企業斯坦航空公司稱,將生產76架「樓陀羅」,其中60架裝備陸航(6個中隊),其餘16架裝備空軍。且不說,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的產能如何,畢竟「樓陀羅」,的原型機「北極星」的研製就破費周折,原本應該在1997年投產服役,結果拖到了2003年才交付。其實「樓陀羅」不過武力兇猛的,在其他方面卻顯得多少有些平庸。
「樓陀羅」外形和結構設計上與「北極星」沒什麼區別,即雙發、單旋翼加尾槳布局,兩個固定的滑撬式起落架。全機長15.87米,旋翼直徑13.2米,機高4.98米,空重2.5噸。採用的阿蒂丹1H1(沙克蒂)渦軸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5.5噸,載重2.6噸;採用的阿蒂丹1H1(沙克蒂)渦軸發動機;最大速度290千米/小時,巡航速度270千米/小時,升限6096米,爬升率10.3米/秒,轉場航程870千米。
尤為奇怪的是,這款原本希望釋放「霹靂之矢」的武裝直升機,卻要保留「運輸功能」。為此,該型直升機在駕駛艙後的機艙布置有12副座椅,並繼續沿用「北極星」機艙兩側的滑動艙門及尾部的蛤殼式艙門,結果造成的結果是攻擊難以保障,運輸又顯得運力不足。另外,該型飛機採取了類似「卡-52」武裝直升機的並列雙座設計,結果還沒有卡-52的機動性能,反而導致了風阻和正面受彈面積增大。最終,名為武裝直升機的「樓陀羅」其實更像一款突擊直升機,在隱身能力、機動性和生存力不如專用武裝直升機。
而且這款宣稱「印度製造」的武裝直升機,超過90%的零件仍依靠進口。這樣不僅讓維修保障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甚至建造成本,建造周期都都得不到保障。更為麻煩的是,由於部分零部件是印度國產,與外國的零部件之間的通用性無法得到保證,近些年事故頻發。比如,一口氣購買了7架「北極星」直升機的厄瓜多,在交付使用僅僅的3年期間,就墜毀了4架,且全都是機體自身原因導致的。
所以,2013年「樓陀羅」問世不久,印度就開始著急的加速研製另一款輕型武裝直升機LCH。不過經過11年研製成功之後,印度國防部雖然宣傳要訂購179架。但是,印度卻要購買「阿帕奇」武裝直升機。雖然,數量不多,但是所耗費的資金對於軍費並不寬裕的印度來說,已經是相當可觀了。
如果一旦「阿帕奇」加入印度軍隊,那麼些、曾經代表印度雄心的「樓陀羅」輕型武裝直升機就會成為無人問津的「遺棄品」。


※敘利亞女性在黑市被明碼標價,66元就能帶走,雖然被賣但卻很開心
※俄羅斯唯一航空母艦現在怎麼樣了
TAG:從容且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