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帶你去看法國文化之星
每一座小鎮,都洋溢著夢想
每一座建築,都充滿著希望
我們在小鎮這個微觀世界中
尋覓美好、嚮往遠方
《在小鎮環遊世界》引言
最近這段時間,小京都聽說各家鎮長紛紛在自家小鎮蓋起了上面這座非常好看的建築。乍一看,真的是太美(gui)了!它到底有什麼能讓各位鎮長欲罷不能的毒?
為此,我特地買了張雙程票,想去「實地」一探究竟。讓我們一起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吧!
TOWNSHIP 5210
夢想
小鎮站
G5209/10
巴黎
聖母院站
2018年8月19日 21:34 開 / 22:34 開
整台車都是你的
一顆熱愛小鎮的心 元
僅限當日當次車
日期什麼的忽略就好
各位旅客
由夢想小鎮站始發
終到巴黎聖母院站的
G5210 次旅客列車
還有 10 秒就要發車了
祝您旅途愉快
到站之前最好不要睡覺
先來 get 一下它
這樣才能知道一會兒的拍照姿勢
地理導向
巴黎聖母院(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即巴黎聖母院大教堂。是一座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西堤島上的教堂建築,也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聖母院由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蘇利決定興建,約建造於 1163 年到 1250 年間,整座教堂在 1345 年全部建成,歷時 180 多年。其屬哥特式建築形式,是法蘭西島地區的哥特式教堂群中非常具有關鍵代表意義的一座。其每周一至周五 8:00 - 18:45 開放,教堂正樓免費開放。
它是古老巴黎的象徵,它的地位、歷史價值無與倫比,是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建築之一。它以祭壇、迴廊、門窗等處的雕刻和繪畫藝術,以及堂內所藏的 13~17 世紀的大量藝術珍品而聞名於世。雖然這是一幢宗教建築,但它閃爍著法國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追求與嚮往。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曾在他的小說《巴黎聖母院》中對聖母院作過最充滿詩意的描繪。這本小說寫成於法國文學史上的浪漫主義時代。
巴黎聖母院
終於到站啦
好不容易來一趟
又怎麼能不讓它在相機里留下印記呢
拿起相機睜大眼睛
讓我們更近距離地了解它
走進建築
巴黎聖母院之所以聞名於世,主要是因為它是歐洲建築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標誌。在它之前,教堂建築大多數笨重粗俗,沉重的拱頂、粗矮的柱子、厚實的牆壁、陰暗的空間,使人感到壓抑。巴黎聖母院衝破了舊的束縛,創造一種全新的輕巧的骨架券,這種結構使拱頂變輕了,空間升高了,光線充足了。這種獨特的建築風格很快在歐洲傳播開來。它集宗教、文化、建築藝術於一身,原為紀念羅馬主神朱庇特而建造,隨著歲月的流逝,逐漸成為巴黎聖母院早期基督教的教堂。哥特式教堂的平面形狀好像一個拉丁十字。十字的頂部是祭壇,前面的十字長翼是一個長方形的大廳,供眾多的信徒做禮拜用。教堂的頂部採用一排連續的尖拱,顯得細瘦而空透。教堂的正面往往放一對鐘塔。哥特式教堂的造型既空靈輕巧,又符合變化與統一、比例與尺度、節奏與韻律等建築美法則,具有很強的美感。
這種一看起來就高大上的建築
一般都會有一段漫長的建築歷程
和充滿腦洞的設計理念
在此給各位 copy 一下巴黎聖母院的建築歷程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滑動了解
1160年時,巴黎主教昴熙斯·德·蘇利發起教堂的重建計劃,教皇亞歷山大三世在1163年親自奠基,開啟了這座法國哥特式建築代表作的建造工程。
1182年從唱詩堂開始建設,開工後教堂的修築速度非常快,因此在1182年教皇的使者獻出了新的祭壇之後,聖母院的基本功能算是大致成形。一直到這階段後,工人們才開始將舊的教堂拆除(中古時代,舊教堂並不會在新教堂起建初期就拆除,以延續教堂日常的宗教性運作)。在聖母院的修建計劃中,新的建物要比原建物東移,以便在教堂前方騰出一個可以作為遊行用途的廣場。為達到此點,昴熙斯主教將一個原本是孤立在西岱島東邊的小島與本島相連,以填土的方式產生出可以建築教堂的用地。除此之外他也拆建了不少屋舍,以便能鋪設一條全新的街道「新聖母院路」,這條六米寬的街道是中世紀時巴黎最大的一條街。
接著1208年建造了中殿。在1225-1250年間,建好了聖母院西側立面和後面尖塔,在1235年到1250年期間在中殿內陸續增加很多禮拜堂。1250至1267年尚·德·謝耶和皮耶·德·蒙特厄依負責擴建了教堂的十字交叉耳堂北面立面。在1296至1330年,皮耶·德·謝耶和尚·哈維完成了半圓形後殿,其中謝耶將門龕改為現今看到的模樣,而哈維則完成了唱詩班屏風。教堂雙塔造型的正面一直到進入13世紀以後、在第三任建築師尚·哈維的手上才動工,並在1220年代時,由第四位建築師維優雷·勒·杜克與艙頂部分接合、一同完成。經由法國幾代各式各樣手工藝師傅們:石匠師、木匠師、鐵匠師、雕刻師、玻璃雕切師們等等的前赴後繼,聖母院最後在1345年完工,耗時近兩個世紀。
回到小鎮
小鎮中
VS
實景圖
看過了上面的介紹後,再來看小鎮中的巴黎聖母院,你有沒有不一樣的感覺?有沒有覺得自己更加喜愛這魅力值 Max+的古老建築了?再和上面的實景圖對比一下,有沒有感受到它們之間的相通之處呢?
要是多花點銅錠把它建在自己的小鎮中,相信小鎮里的文化、歷史和宗教氣息都會翻個倍吧!它和悉尼歌劇院一樣,都是當地的文化代表建築,只是擁有建築文化和風格的差異。
好啦
我知道你的目的
不廢話啦
慢慢往下滑哦
小鎮中的巴黎聖母院
基本信息
【建築名稱】巴黎聖母院
【Name】Notre Dame Cathedral
【建築佔地】2×2 個單位面積
【建築材料】銅錠×18+鉑金錠×8
【解鎖等級】47 級
去看看別家小鎮的巴黎聖母院
上圖是臉書上某 Township 中文小組的女大神的小鎮。點開看看,她選擇將巴黎聖母院與其它沙質大型裝飾擺放在一起,採用沙質地質景觀,並用前段時間的賽季中獲得的小裝飾加以裝點。看起來,還是有那麼些文化韻味的。(★★★★)
上圖是一位韓國朋友的小鎮。點開來看,我們能夠發現,她將巴黎聖母院和埃菲爾鐵塔、比薩斜塔、金字塔等各地文化建築代表以及中央博物館擺放在一起,建築下鋪設人行道,自然地形成一個文化建築廣場。有銅錠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
這是一位臉書朋友的小鎮。點開圖片,我們可以看到,這一部分是他花費大量銅錠「打造」而成的區域,各地地標建築都聚集在這個區域。周圍也擺放了許多花草裝飾,讓這部分空間非常充實,文化和溫馨韻味縈繞左右。(★★★★)
這是全球百強合作社中一位朋友的小鎮。它將其它國家的一些文化代表建築與巴黎聖母院擺放在一起,下方採用水的地質類型,前方用 1×1 的銅像加以裝飾,讓人感覺到強烈的文化氣息和藝術感。點開圖片看看,能不能發現其它別有用心的裝飾點?(★★★★★)
上期出現的小鎮中也有巴黎聖母院的影子
在這裡羅列出別家小鎮的設計只是參考,看看你能不能以巴黎聖母院為中心設計出更加美觀的小鎮區域呢?
各位旅客朋友們
您乘坐的 G5209 次列車
即將到達終點站 夢想小鎮站
請您檢查好您的行李和貴重物品
準備下車
感謝您一路上的理解與支持
下次旅行 再見
- END -
資料整理 by 京都府
圖文美工 by 京都府
實景圖源於網路,若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我們
介紹部分引用搜狗百科、360 百科同名詞條內容
車次信息為編纂,僅供娛樂,勿作真實信息
你喜不喜歡小鎮中的巴黎聖母院?
有沒有建造?又是為什麼呢?
評論區見,小京都等著你


TAG:夢想小鎮華人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