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武則天陪葬珠寶竟達500噸!唐朝「白富美」玩珠寶的水平,比清宮妃子大氣100倍!

武則天陪葬珠寶竟達500噸!唐朝「白富美」玩珠寶的水平,比清宮妃子大氣100倍!

原標題:武則天陪葬珠寶竟達500噸!唐朝「白富美」玩珠寶的水平,比清宮妃子大氣100倍!


現在的宮斗劇可謂是一波又一波,《延禧攻略》還沒看完,《如懿傳》接著又上線,觀眾都看膩了,其實要說宮斗,清朝後宮的女人哪比得上唐朝?



小小武媚娘,從先帝嬪妃一路升級打怪,成為高宗皇后,幹掉其他妃子不說,還讓當朝大臣對她俯首稱臣,最後直接把皇帝兒子趕下台,自己登基稱帝,後世的妃子們斗得魚死網破,最多也就「母憑子貴」「垂簾聽政」。


△武則天畫像


武后的傳奇婦孺皆知,她死後入葬的乾陵卻是個千古謎團,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座未被盜的唐代皇帝陵墓,據專家探測估計,裡面陪葬的珠寶超過500噸,「珠寶狂人」慈禧也是望塵莫及啊!



△乾陵是目前已知保存最完整、文物儲藏最豐富、而且沒有被盜的帝王陵墓,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不過出於種種考慮,乾陵的考古挖掘工作並未展開,那些深埋在地宮裡的唐代珠寶首飾,更是令人遐想連篇,在繁榮開放的唐代,「白富美」們都愛玩哪些珠寶首飾呢?


以梳為飾,嘆為觀止的頭髮藝術


唐朝社會開放,國力強盛,崇尚豐腴的體態、華美艷麗的裝飾,不僅服飾上款式多樣,顏色鮮艷,在髮型上也是獨樹一幟,把頭髮與金屬絲絞在一起,盤成各種各樣的造型,讓人嘆為觀止。



△唐朝女子髮型


唐朝以梳高髻為美,女子對髮型的偏愛和重視可以說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各種髮髻明目繁多,有雲髻、丫髻、螺髻、雙垂髻、烏蠻髻、三角髻、峨髻等近百種。

與髮型相對應,唐朝的髮飾也是層出不窮,其中「梳櫛」最為獨特,是唐朝「白富美」們最時尚的、最具代表性的頭飾之一



△唐代玉花鳥紋梳,長10.5cm,寬3.5cm,厚0.4cm


梳子本是一種日常梳理用具,但她們卻喜歡在髮髻上插上幾把小小的梳子,露出漂亮的梳背,當成裝飾。而她們偏愛的髮髻高大蓬鬆,恰好可以承插小梳子等飾品,顯得更加雍容華貴。



△唐代鴻雁銜枝紋金質梳背,長7.5cm,高1.8cm,厚0.16cm,用炸珠工藝填金珠為地,留白處框以鴻雁銜枝紋樣


唐代梳櫛是由梳齒與梳背兩個部分組成的,梳背大多數造型相似,上部呈半月形,下部寬平無梳齒,為扁平且薄的榫,梳齒可以通過榫卯連接的辦法,安裝在不同紋飾的玉梳背上,以達到不重樣的裝飾效果。



△唐代玉梳背兩件,直邊一側皆有榫頭狀子口,可裝梳齒


梳櫛除了用玉製作,也經常用金、銀製成,並雕刻有精緻的圖案,在唐代仕女圖中,經常可以看見女子髮髻上插著玉梳背頭飾。


△唐代金背玉梳,長6.5cm,寬3.2cm,正面小鳥紋,背面忍冬草紋



△鎏金透雕卷花蛾紋銀梳,高8.5cm,寬13cm


用梳子裝飾頭髮,最初只在髻前單插一梳。以後逐漸增加,以兩把梳子為一組,上下相對而插。晚唐女子盛裝時,有在髻前及其兩側共插三組的,同時,梳背的裝飾亦日趨富麗。



△唐代蓮花紋金梳



△張萱《搗練圖》中,頭戴小梳子的唐代女子


梳櫛到了宋朝由於髮型的變化便不再流行,但到了清朝又漸漸興起,在《延禧攻略》中,嫻妃的髮髻上也裝飾有這種梳子,直到現在,這種由梳子演變而來的頭飾依然流行。


搖曳生姿,象徵身份地位的簪釵


除了梳櫛,唐代髮飾還有簪、釵、步搖、勝、鈾、花鈿等,多以玉、金、銀、玳瑁等材料製成,工藝精美。


簪子也叫「騷頭」,為一股,用於固定髮髻,男女皆可用,男子多用來固定發冠,唐代簪子流行白玉、金、銀、銅材質,簪首的裝飾紋樣豐富多樣。



△唐代白玉簪,首端雕琢成花蕾狀,簡潔中透出精緻


唐代人們很重視發簪頂端的花飾,簪頭形狀紋飾多種多樣,雕鏤精美。唐代前期,簪首的花紋還比較小巧,以後花飾愈做愈大,愈加華麗,幾乎與簪股等長。



△唐代簪頭兩件,上:鴛鴦海棠紋玉簪頭,下:玉鏤雕丹鳳紋鎏金簪頭


髮釵與單股的發簪不同,是為雙股,故而常常被視為愛情的象徵。釵的造型多樣,名稱也十分形象,如花釵、燕釵等。唐代頭部裝飾複雜華麗,出現運用模壓、雕鏤、剪鑿等方法製成的各種金銀花釵。


△上:唐代累絲純金髮簪;下:唐代銀鎏金飛天髮釵


唐代的花釵,一般為一式兩件,構圖相同,圖案相反,通常成對使用,左右對稱地橫插、斜插或倒戴在髮髻兩旁。



△唐代銀鎦金釵、金簪


花釵的使用有著嚴格的等級規定。《新唐書·車服志》記載,命婦之服,一品花釵九樹,二品花釵八樹,三品花釵七樹,四品花釵六樹,五品花釵五叔。婦人頭上花釵的多少,是其身份高低的重要標誌



△唐代玉釵



△唐代鎏金菊花紋銀釵 2件,陝西省歷史博物館藏

步搖興盛於漢唐,是釵中的精品,步搖上飾玉獸金花,並有五彩珠玉垂下,隨人行走時而搖動,倍增韻致。


步搖一開始以禮制飾物的身份出現,平民是禁止使用的,南北朝時,步搖依舊是貴女子的專屬,直到唐代,步搖才走入尋常百姓家



△金鑲玉步搖,由白銀、翡翠、黃金製成,館藏於安微博物館



△敦煌130窟都督夫人禮佛圖中的女十三娘供養像就是頭插小梳,鬢邊佩戴珠玉步搖的形象



△頭戴步搖的簪花仕女


花鈿在唐代有兩種,一種是貼臉花鈿,一種是頭飾花鈿。貼臉花鈿傳說源於壽陽公主,相傳有一天她在花園裡睡著了,正好旁邊是一顆梅花樹,花瓣飄落下來,正好黏在了她的臉上,就在眉心這個地方,一看覺得挺美,後來就演變成故意的用金箔等其他的一些材料專門剪成花貼在臉上、臉頰上。


△貼臉花鈿的圖案


頭飾花鈿,顧名思義是戴在頭上的裝飾,通常用金銀、珠翠、寶石做成,外形似花朵,因此稱為花鈿。花鈿與簪釵不同,簪釵是用來綰住頭髮的,而花鈿直接插入綰好的髮髻起裝飾的作用。



△殷桃飾演的楊貴妃,髮飾上點綴著花鈿


花鈿的戴法,一種是後面有一小柄,如插發簪一樣插在髮髻上;另一種是在花心或花瓣周圍留小孔,用簪子或髮針穿過去固定在髮髻上。



△金花鈿


唐代婦女非常喜歡在頭上插飾花鈿,大多數花鈿用黃金製成,又稱為金鈿。除了金鈿,還有點翠製成的翠鈿,在金鈿上鑲嵌翡翠、瑪瑙、綠松石等各類寶石,便可稱為「寶鈿」。



△鑲嵌綠松石的「金筐寶鈿」花飾運用了掐絲、炸珠、焊接、透雕、錈鏤、鑲嵌、拋光等多種複雜工序,反應了盛唐時期高超的工藝水平


△寶鈿、翠鈿


頭飾之外,其餘首飾略顯簡約


唐朝女子的珠寶首飾主要體現在髮飾上,耳飾、頸飾、戒指這些現代人常見的首飾則比較少見。


臂釧


又稱「跳脫」,是由金絲盤繞而成的類似手鐲的環形飾品,戴在手臂上,特別適合於上臂渾圓的女性,因為此物能夠表現女性上臂豐滿滾圓的魅力,唐朝果然是以胖為美~



△鍍金三鈷杵紋銀臂釧,出土於法門寺唐塔地宮,此款臂釧截面為半圓形,間飾蔓草,紋飾鍍金


臂釧的樣式很多,有金、銀、玉、琉璃等多種質地,形制有環狀閉合式和開豁口兩大類。臂釧在宮廷仕女和歌舞伎間廣泛流行,也受到不少平民百姓的喜愛。


△唐代閉合式鑲金白玉臂釧


手鐲


唐朝的手鐲製作工藝得到高度發展,手鐲的類型眾多,有金銀手鐲、鑲玉手鐲、鑲寶手鐲等,而造型有圓環型、串珠型、絞絲型、辮子型等。



△唐代柳葉形金鐲



△唐代鎏金包銅嵌寶白玉鐲一對



△連珠紋金手鐲,此款手鐲為金質地,呈柳葉形,是一對。鐲面為三條花帶向兩端收細,還刻有數朵小花,鐲頭為禽鳥樣式


香囊


唐代香囊與我們印象中用針線繡的香囊不同,多用金、銀製成,一般為鏤空的上下兩個半球,用子母扣相扣在一起,不管如何旋轉,香灰也不會撒漏,設計非常細緻。精美的香囊,不僅可以做裝飾,還能散發出香味,因此格外受青睞。



△纏枝花紋銀香毬,由上下半球體扣合構成,結合處裝有一個小型合頁軸,其餘部分為扣合嚴密的子母扣,結合牢固,啟合方便,下半球內裝置兩個同心活環和一個焚香盂



△唐代水晶嵌金鴛鴦紋香囊


耳環


其實,在唐代,耳環還不能算是女性的主要裝飾品。在唐代文獻中,有關戴耳環的記載幾乎不見,直到晚唐五代,才有類似「耳墜金鐶」的詞語出現。



△唐代永泰公主壁畫中仕女皆未佩戴耳環


而且從傳世的唐畫和出土的唐代壁畫看,雖然繪有大量人物包括帝王皇族、後宮侍女、朝廷貴人、平民百姓,但幾乎找不到有戴耳環的形象。雖然出土文物中有耳環、耳墜,但很少,且大多都是外來器物,是胡人飾品。



△唐代金耳環


這主要是因為,唐代以「孝」治國,而儒家信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所以,打耳洞戴耳環與儒家的理念相悖。不過唐朝是個兼容並包的朝代,盛唐時期,胡風盛行,耳環說不定也在長安的名媛貴族間流行過。



△嵌寶石蓮瓣紋金耳墜,其中鏤空金球用花絲和單絲編成七瓣蓮瓣式花紋,下部有7根相同的墜飾,每根墜飾均穿有花絲金圈、珍珠和琉璃珠,下墜一顆紅寶石,製作精細、華麗,是唐代首飾中的珍品


細數唐代的珠寶首飾,它們材質奢華、工藝精湛,而且造型大膽、十分大氣,有著鮮明的盛唐氣象。


作者:伽利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天一堂珠寶課 的精彩文章:

44歲周迅最新造型被吐槽老了10歲,然而她戴的珍珠卻圈粉無數!

TAG:每天一堂珠寶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