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六十軍參加抗美援朝第五次戰

六十軍參加抗美援朝第五次戰

原標題:六十軍參加抗美援朝第五次戰



?作者:鄧仕俊 1951年3月中旬,我協助袁子欽政委指揮全軍在鴨綠江邊的安東集結完畢,軍長韋傑已先期入朝,副軍長尚未到職。在安東我們組織部隊迅速了解情況,制定計劃,做好各種準備尤其是防空準備工作。

根據志願軍司令部的指示,我們決定181師為先頭,於3月17日跨過鴨綠江;軍主力和軍領導機關3月18日入朝。由於各級幹部精心組織,細心調查,虛心學習,很快適應了戰場情況。雖然屢遭空襲,但傷亡很少;一路上補給不及時,指戰員們克服困難,堅定前進,4月7日到達中線的伊川附近集結完畢。這時韋傑軍長回到軍部,查玉升副軍長到職,擔負起作戰指揮的責任。我及時向他們彙報了軍事工作情況,根據軍黨委的決定,組織司令部制定作戰計劃,完成各項戰鬥準備工作。4月中旬,179師、181師接替部分陣地,擔負防禦任務,仗打得不錯。


這時軍領導以主要精力組織計劃第五次戰役,我軍奉命為兵團第一梯隊,擔負突破任務。原定這次戰役於5月中旬發起,3月18日上級決定提前於4月22日發起這次戰役。軍決定181師並指揮538團為第一梯隊,179師為第二梯隊,180師為軍預備隊。儘管準備時間倉促,來不及仔細勘察地形和詳細研究協同動作計劃,但是各部隊求戰情緒高,師、團領導幹部都富有指揮作戰經驗,班長以上幹部和少數老兵有實戰經驗,各參戰部隊都按時佔領陣地,按時發起衝擊。181師一舉突破安養寺、地藏峰等敵軍土耳旅的陣地;以後179師又加入戰鬥,兩個師並肩突擊,一直打到漢城近郊九陵山,完成了上級賦予的作戰任務。


5月上旬,上級決定發起第五次戰役的第二階段的作戰,全軍在兵團的編成內,運動到東線作戰。第3兵團指揮15軍,39軍,60軍,令12軍配屬第9兵團作戰。3兵團首長令15軍,60軍為第一梯隊,39軍為預備隊。我軍奉命在揪谷里、大龍山20多公里正面以積極行動牽制美10軍,力求殲滅敵一部,不使美10軍東援,保障第9兵團殲滅敵人。


軍決定179師,180師為第一梯隊,179師在左,180師在右,181師為二梯隊。5月9日起,全軍向東線機動。由於全兵團十幾萬人在狹窄地區內機動,加之道路又少,各部爭先恐後,十分擁擠,除了配屬的炮兵外,都按時完成戰役展開。

5月16日黃昏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作戰發起,奉兵團首長命令,181師配屬12軍作戰,殲滅自隱里之敵。不久,又奉命179師配屬15軍作戰。軍的正面實際上只有180師作戰,這也是全兵團的大部分作戰正面,我們督促180師按兵團首長指定的攻擊目標,堅決完成任務,並及時向兵團首長報告情況。


當時180師不足1萬人,把60炮算上還不足100門火炮,而正面的美10軍將近5萬人,有300多輛坦克,700多門火炮,又有飛機助戰。我們雖然擔心兵力對比過於懸殊,但在全線攻勢影響下,敵人也弄不清我們的虛實,180師指戰員還是堅決地發起進攻。


鄭其貴師長、段龍章副師長、王振邦參謀長、吳成德主任沒有猶豫,決定538團、539團為第一梯隊,540團為第二梯隊。5月16日他們發起進攻後,敵人迅速後撤。龐克昌團長、趙佐端政委指揮538團,王至誠團長、韓啟明政委指揮539團,搶渡北漢江,進佔寒峙峴、殷谷山、杜武洞。17日全師繼續向敵人縱深攻擊,敵人以坦克、步兵混合編成向538團反衝擊,龐克昌和胡景義參謀長親自指揮3營和57無座力炮分隊戰鬥,擊毀敵坦克10餘輛,擊退了敵人步兵的連續反衝擊,3營傷亡300餘人。這一天的戰況報上去以後,志司專門來電慰問180師的戰況和打坦克作戰的經驗,當天夜裡我們就回電報告了情況。


5月18日,3兵團首長電令180師積極牽制美陸1師、美7師,相機攻擊。此時軍部實際上成了「空軍」司令部,韋軍長、袁政委和司令部的同志從全局利益出發,堅決貫徹上級指示、命令,積極組織180師執行,及時掌握和反映情況。


18日晚,539團渡過洪川江,尾追敵人;538團向杜武洞以南攻擊前進。指戰員們見敵人一觸即潰,冒著敵人的炮火堅決攻擊前進。此時左鄰在圍殲寒溪之敵,在180師左後方約10公里處戰鬥;右鄰第63軍渡過北漢江,但與180師相距較遠,這樣19兵團、3兵團之間的接合部兵力過於薄弱,實際上已形成空隙。所幸敵人尚未發覺,但我們當時已感覺到這個問題。由於全線都在進攻,都在勝利推進,也沒有向上級提出彌補這一危險的建議。

5月19日,180師繼續前進,539團佔領遠水洞、通谷里;538團佔領336.8高地,遇到敵人炮兵火力猛烈射擊。我們的炮兵本來就少,炮彈又供應不上,指戰員們機動的利用溝、坎,山地反斜面和一切可以利用的遮蔽物隱蔽自己,減少傷亡。


20日拂曉,美7師、陸1師、南朝鮮軍第6師,在炮火、航空火力掩護下,向180師正面反擊。我們根據兵團首長指示,令180師停止進攻,利用有利地形抗擊敵人。


戰到21日,180師已前出100多公里,糧彈俱缺,傷員增多,仍頑強奮戰。


21日下午,我們接到志願軍首長的絕密電報。宣布第五次戰役已結束,決定全軍轉移到「三八線」附近集結補充,準備再戰。兵團首長電令我軍3個師歸建,擔負掩護全兵團向後轉移的任務。


這時全軍三個師分散在三處,部署在約100公里的正面上,不利於阻擊。為防止陷入被動,軍首長立即決定,令180師、179師進至上級指定的春川西北,昭陽江以北地區佔領陣地,擔負阻擊任務,令181師進至華川附近,為軍二梯隊。令各部23日夜開始行動。

各師受命後,立即連夜構築陣地,準備抗擊敵人進攻,儘可能籌集糧彈,後送傷員。


5月22日,敵人首先以飛機猛烈轟擊180師陣地,爾後美7師發起進攻。538團、539團並肩抗擊敵人,傷亡很大,扼守393.1高地的539團防禦分隊全部犧牲,團長王至誠嚴令1營營長丁占勝,趁敵立足未穩,堅決反擊,奪回陣地。1營3連1排長倪恆清帶全排衝鋒在前,迅速接近敵人,將佔領陣地的敵人消滅,奪回陣地,殲敵百餘名。接連在九巒山擊退敵16輛坦克及大量步兵攻擊,殲滅敵90餘名。我軍著名戰鬥英雄劉英孩壯烈犧牲。


這一天,軍首長和司令部一面注視指揮180師戰鬥,同時令180師加強與友鄰63軍的聯繫。下午,段龍章向軍報告,他見了187師偵察員說他們正在後撤,實際上左右鄰都撤了。


22日我們得知39軍已於21日晚向北轉移;22日晚,左鄰第15軍已按兵團命令向北轉移。這樣第3兵團近150公里正面上只剩我們一個軍,而本軍主力179師,181師分散尚遠,未聯絡上不能用於組織防禦,只有180師孤立突出,抗擊敵人,我們已開始擔心出現意外。

23日,180師在正屏山、汗谷地區繼續抗擊美7師,南朝鮮軍第6師的進攻;179師535團在大龍山抗擊敵人。敵軍集中兵力從180師左翼打通往春川的公路以一支快速部隊從右翼迂迴,封鎖了北漢江渡口。


上午我們接到兵團的電報,12軍尚有5000傷員,15軍2000傷員,60軍1000餘名傷員未轉運,要求各部暫緩撤退,就地掩護,待傷員轉移完畢後再撤。軍領導同志一致認為,應立即按兵團首長指示執行。查玉升副軍長建議把180師主力撤過北漢江,江南留部分兵力掩護,180師也有這個意見。但軍、師從全局利益考慮,決定就地掩護,經司令部起草了防禦部署的電報,規定了各師的防禦地域,令180師在北漢江以南堅守3—5天。這個計划上報下發,16時電令發出,突然接到180師報告,右鄰部隊已聯繫不上,敵人已從該師右翼迂迴突進十多公里,該師在23日黃昏已撤出陣地,正準備轉移;接到命令後,他們又重新佔領陣地,準備抗擊敵人更大兵力的進攻。


接到這個報告,軍一面令180師調整部署,加強右側掩護;當面再次把防禦部署和措施報告兵團首長,這個報告於當夜21時許發出。再次報告發出以後,直到24日一整天,都未接到上級指示,我們十分著急。


經過24日作戰,180師左翼的敵軍直逼春川,右翼的敵人已佔領間村,三面受敵,和上級聯絡不通。韋軍長十分著急,他登上山頭,拿著望遠鏡觀察戰場,見通向春川的公路上坦克、汽車滾滾開來,敵人飛機不斷突擊我方陣地,軍部將很快受到威脅,下午四、五點鐘左右,軍首長很快下達命令,令180師當夜撤過北漢江,沿江布防;令179師扼守大龍山,阻擊敵人進攻;令軍部當夜向史倉里以北轉移,並叫作戰參謀任秀峰帶1個警衛班和2名電話員去尋找兵團部,向上級報告情況和軍的決心。


24日夜,180師渡過北漢江布防,他們擊退了附近的敵人。25日,軍分析了全局形勢,命令180師兩個團迅速向北進入馬坪里附近佔領有利地形阻擊敵人,1個團在駕德山阻擊敵人,掩護主力轉移。命令發出不久,又接到上級停止轉移,就地阻擊敵人的指示。當即命令180師就地構築陣地,阻擊敵人。180師主力已向北行進了一個多小時,接命後又忍飢挨餓返回佔領陣地。為堵塞敵人從春川打開的缺口,軍令536團在馬坪里佔領陣地阻擊敵人,查玉升副軍長指揮軍偵察連、工兵營在紅礦附近阻擊敵人。


26日,敵人兩翼部隊快速突擊,沿春川突擊的美7師佔領梧月南里、馬坪里、方下橋。右翼美24師佔領松亭里、甘灘里;正面的南朝鮮軍第6師佔領雞冠山,180師陷入敵人的合圍。


軍首長原定在國望峰、場岩里、史倉裡布防的計劃已無法執行。我們一方面向上級報告當面情況,一方面令180師向鷹峰方向突圍,令179師,181師派出部隊接應。


180師於26日夜分兩路突圍,但組織不好,27日到達鷹峰只有1000餘人。他們組織班以上幹部,有的團級幹部親自指揮戰鬥,驅逐了佔領鷹峰的敵人,全師有了立足點。這時接援的部隊也陷入不拔,敵人突進甚快,180師再次陷入合圍。


27日中午,軍決定令180師向史倉里方向突圍,令179師主力和181師派部隊接應。韋傑軍長親自向段龍章在報話機上講話,韋軍長說:段龍章,現在情況很困難,軍已派出部隊接應,你是個聰明人,你們很好組織把部隊帶出來。段龍章向鄭其貴師長彙報後,他們研究決定分兩路突圍,若打不開口子,就各自分散突圍,到金化以北附近集合。


27日晚鄭其貴、吳成德率539團1營及師直屬隊為前衛,負責打開口子,部隊行動後走錯了方向,部隊組織不嚴,在鷹峰下往返徘徊,未能突出合圍,各單位即分散突圍。


29日538團參謀長鬍景義、作戰參謀田冠珍與539團郎東方率領的一支約50人的突圍隊伍回到軍部,請求軍首長派部隊打進去接應180師分散在鷹峰山下的部隊和人員。韋軍長、袁政委在慎重思考。查玉升副軍長建議集中179師、181師打進去接應180師,他說,如果造成很大傷亡,上級追究責任,要殺頭,先殺我查玉升的。大家沉默了許久,我說,如果打進去造成傷亡,查副軍長一個人的腦袋不夠,我鄧仕俊的腦袋也押上。後來顧慮兩個師傷亡都很大,且兩個師部隊又分散也很疲勞,最後決定派偵察分隊打進去尋找失散人員。


180師三個團在鷹峰山下,幹部們分頭組織突圍,經歷千難萬險,吃野菜,餓肚皮,至6月中旬全師突圍集中約4000餘人。


180師在這次戰役中遭受嚴重損失,令人痛心。這是上上下下一系列指揮上的失誤造成的。180師在擔任掩護任務後執行命令堅決,孤軍殿後,抗擊了幾倍於已的敵人進攻,避免全局陷入更大的被動,掩護軍部、兵團部的轉移都起到積極作用。幹部戰士突圍是堅決的,分散突圍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突圍方式;但27日以後舉措失當,突圍組織不好,增大了傷亡,掉隊被俘的增多,這是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的教訓。


經過谷山整頓後,軍首長注意了總結經驗教訓並派人去兄弟部隊學習陣地防禦作戰經驗。180師在整頓中,原來的正副師長調出,上級只派去了兩個師的幹部和少數營團幹部,機關和各團的主要骨幹都是原來的。經過補充整頓、總結經驗教訓,在「打好翻身仗」口號的鼓舞下,全體同志共同努力,各項工作成績顯著,上下團結,士氣高昂。1952年10月上陣地後,不僅堅守防禦中打得好,尤其在1953年夏季反擊作戰中打得更好,這就很能說明這個部隊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將軍政要網 的精彩文章:

抗美援朝上甘嶺不敗之謎

TAG:中國將軍政要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