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與「水」有關成語典故

那些與「水」有關成語典故

那些與「水」有關成語典故

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虢鎮中學 王建平

【上善若水】語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意思是: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不與世人一般見識、不與世人爭一時之長短,做到至柔卻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氣度。

在道家學說里,水為至善至柔;水性綿綿密密,微則無聲,巨則洶湧;與人無爭卻又容納萬物。水有滋養萬物的德行,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衝突,人生之道,莫過於此。

【高山流水】出自《列子·湯問》,傳說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後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有一次,他們兩人一起去泰山的北面遊玩,遊興正濃的時候,突然天空下起了暴雨,於是他們來到一塊大岩石下面避雨,伯牙心裡突然感到很悲傷,於是就拿出隨身攜帶的琴彈起來。開始彈連綿細雨的聲音,後來又彈大山崩裂的聲音。每次彈的時候,鍾子期都能聽出琴聲中所表達的含義。伯牙於是放下琴感嘆地說:「好啊,好啊,你能想像出我彈琴時所想的意境,我的琴聲無論如何也逃不掉你的聽力!」

【山重水複】謂山巒重迭,水流盤曲。出自宋·陸遊《游山西村》詩:「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一聯膾炙人口的名句。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無路可行間,忽見柳色濃綠,花色明麗,一個村莊出現在眼前。這是動中即景,寫出曲折多變的景色,寫出了路疑無而實有,景似絕而復出的境界,蘊含著生活的哲理。

【覆水難收】 覆:倒。倒在地上的水難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無法挽回。

西漢時,會稽們人朱買臣家境貧寒,靠打柴糊口度日。他很好學,利用打柴、賣柴的空隙讀書。妻子崔氏嫌他是個書獃子,不會有出息之日,就離他改嫁了。後來朱買臣經過同鄉引薦得到漢武帝賞識,被任命為會稽太守。當他赴任時,崔氏攔住馬車磕頭請罪,希望能夠復婚。朱買臣讓手下人取過一盆水潑到地上,對崔氏說:你若能把倒出的水收回來到盆里,我就和你破鏡重圓。

佛教有一個寓言故事,據《僧只律》載:佛以諸比丘說,過去世時,伽屍國波羅奈城有五百隻獼猴,一日在林中玩耍,來到一井邊,獼猴主見井水中有一月亮(影子),於是對同伴說:月今日死,落在井中,我們應把它撈出來,以免世間長夜暗冥。眾猴不知如何下手,獼猴主見井水中有一樹,乃說:我捉樹枝,汝捉我尾,展轉相連,乃可出之。於是眾猴展轉相捉,樹弱枝折,群猴都掉進井水裡了。佛陀以此故事喻那些自以為是,分不清是非虛實,害己害人的外道邪師。

【一衣帶水】原指像衣帶那樣窄的河流。後用以形容雖有江河湖海相隔,但仍像隔一衣帶,極其相近。出自《南史·陳紀下》:「隋文帝謂僕射高熲曰:『我為百姓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

隋文帝楊堅取代北周稱帝,建立了隋朝。而當時長江南岸的陳朝後主陳叔寶卻十分荒淫,不理朝政。他雖知道隋文帝有意征伐,卻依恃長江天險,並不把這事放在心上。隋文帝採納了高熲的計策,經過七年的準備,在公元588年冬下令伐陳。出發前,他對高熲說:「我是天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夠因為一條像衣服帶子一樣狹窄的長江的阻隔,而不去拯救那裡的老百姓嗎?」隋文帝志在必得,派晉王楊廣為元帥,率領五十萬大軍渡江南下,向陳朝的都城建康發動猛烈的進攻,並很快就攻下建康,俘獲了陳後主,滅掉了陳朝。

【順水推舟】順著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順著某個趨勢或某種方式說話辦事。出自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

【杯水車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車著了火的柴草。比喻無濟於事,徒勞無功,解決不了問題。出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曰:「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械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於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鏡花水月】鏡子里的花,水中的月亮,比喻虛幻的景象。也用於比喻詩中不能從字面來理解的所謂空靈的意境。出自唐·裴休《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方袍大達法師元秘塔碑銘》:「崢嶸棟樑,一旦而摧。水月鏡像,無心去來。」;另外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辨》:「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像,言有盡而意無窮。」

【望穿秋水】出自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損他淡淡春山。」秋水:秋天的水,比喻人(多指女人)清澈明亮的眼睛。春日山色黛青,因喻指婦人姣好的眉毛。望穿秋水亦即眼睛都望穿了。形容對遠地親友的殷切盼望。

【水落石出】水落石出,指潮水退下去,水底的石頭就露出來。原指一種自然景象,後多比喻事情終於真相大白。出自宋·歐陽修《醉翁亭記》:「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另外宋·蘇軾《後赤壁賦》中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水中撈月】到水中去撈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費力氣。宋·黃庭堅《沁園春》詞:「鏡里拈花,水中捉月,覷著無由得近伊。」

【山高水長】象山一樣高聳,如水一般長流。原比喻人的風範或聲譽象高山一樣永遠存在。後比喻恩德深厚。出自唐代劉禹錫《望賦》:「龍門不見兮,雲霧蒼蒼。喬木何許兮,山高水長。」宋·范仲淹《嚴先生祠堂記》: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近水樓台】意思是靠近水邊的樓台能先見到月亮。 比喻由於地處近便而獲得優先的機會。宋·俞文豹《清夜錄》:「范文正公鎮錢塘,兵官皆被薦,獨巡檢蘇麟不見錄,乃獻詩云:『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蘇鱗暗示範仲淹只提拔身邊的人,范仲淹看了詩以後,立即寫了推薦蘇鱗的信,使他的願望得以實現。

【滴水穿石】滴水可把石頭打穿。比喻雖然力量小,但只要目標專一,持之以恆,就一定能把艱難的事情辦成。也作「水滴石穿」。宋·羅大經《鶴林玉露·一錢斬吏》:「乖崖援筆判曰:『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逆水行舟】逆著水流的方向行船,比喻不努力就要後退。常與「不進則退」合用。出自清·梁啟超《蒞山西票商歡迎會學說詞》:「夫舊而能守,斯亦已矣!然鄙人以為人之處於世也,如逆水許舟,不進則退。」意思是以前陳舊的東西可以保留下來,這樣也算完成可以了!但是在下認為人生活在世上,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流水不腐】 出自《呂氏春秋·盡數》:「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意指常流的水不發臭,常轉的門軸不遭蟲蛀。戶樞:門軸;蠹:這裡是蛀蝕的意思。比喻經常運動,生命力才能持久,才有旺盛的活力。

【萍水相逢】浮萍隨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來不認識的人偶然相遇。出自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

公元676年,唐朝著名的文學家王勃因罪被免官,前去交趾探望做縣令的父親,途經洪都,都督閻伯嶼因重修的滕王閣落成,宴請文人志士及他的女婿吳子章,邀請他們為它作序,王勃作《滕王閣序》感慨:「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

迎將您的散文、隨筆、詩歌等與大家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語文在線高中版 的精彩文章:

語文的感性學習和理性學習

TAG:語文在線高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