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人脈能帶給我們的,究竟是什麼?

人脈能帶給我們的,究竟是什麼?

人脈能帶給我們的,究竟是什麼?

人與人之間,能過事兒的叫人脈,不能過事兒的只能叫認識。

關於人脈這個話題,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但總體而言,人脈圈子就好比耍太極,內功深厚的人方能發揮其威力,如果沒有內功,任憑你招式再花哨,最終也不過是一場自嗨的表演。

可是,話雖這麼說,但你我生而為人,總歸還是社會關係的產物,因此自然與人際往來脫不了干係。

正如很多人說的那樣,人脈即財脈,這句話並不是沒有道理。

可倘若你冷靜地想想,即便是你親生父母,也不可能無緣無故不停地給你錢花,更何況是那些狹路相逢的陌生人。

既然如此,那麼人脈的真正作用又是什麼呢?

1

獲取稀缺信息

一個人在社會上獲得機會的多少,本質是由他所處的信息層決定的。

用斯坦福大學教授Granovetter的話說,那些強者的人脈邏輯,不在於他融入了哪個圈子,而在於你能從多少不同圈子中獲得有效信息。

正所謂「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那些強者之所以擁有豐富的資源,是因為他們比別人掌握了更多的信息節點。

比如曾經有一則關於李嘉誠司機的小故事:

李嘉誠的司機給他開車30多年,準備離職退休。

老闆李嘉誠看他兢兢業業幹了這麼多年,為了表示感激並讓他能安度晚年,叫秘書拿了200萬的支票給他。

沒想到,司機竟委婉拒絕:「謝謝老闆,不用了,我一兩千萬還是拿得出來的。」

李嘉誠很詫異,問:「你每個月也就五六千收入,怎麼能存下這麼多錢?」

司機笑了笑,回答說:「我在開車的時候,您在後面打電話時說買哪個地方的地皮,我也會跟著買一點;您說要買哪支股票的時候,我也會去買一點股票,所以現在賺了一兩千萬資產。」

這個故事雖然是杜撰,但卻揭示了一個真實的道理:

很多時候,人脈的真正作用,並不是讓你直接得到金錢的幫助,而是讓你能獲取一種上升通道中的稀缺信息。

這種信息上的互補,往往不是來自於你身邊最熟悉的人,而是那些若近若遠的「弱關係」。

比如生你養你的父母、朝夕相處的愛人、成天黏在一起的哥們、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同事,這些人雖然是離你最近的「人脈」,但看到的問題、掌握的信息卻與你並無太大差別。

反之,你的「貴人」更可能出現在與你不同的圈子裡,甚至是只有一面之緣、點頭之交的陌生人當中。

2

多元化的價值共識

在很多人看來,人脈是精心鑽營來的。這一點,我持反對意見。

不信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多數成功者的人脈,是先從「價值共識」開始的。

俗話說,英雄所見略同,比如很多牛人的親密關係,都是從一次「機緣巧合」地邂逅而成為「死黨」的。

在這其中,「利益交換」的本質並沒有體現的那麼明顯。

好比15歲的沈南鵬和17歲的梁建章第一次相識,是在1982年的第一屆全國中學生計算機競賽上。

這兩個懵懂少年哪會意識到17年後,二人能攜手創造出一個中國互聯網的產業奇蹟——攜程網。

由此可見,很多人談及人脈的利益互換時,往往忽略了一個大前提,就是對人際關係的價值共識。

要知道,缺少了價值共識的利益索取,就好比無本之木,即便巴菲特是你的好友,他推薦你一支賺錢的股票你依然不會買。

所以,結交人脈的邏輯,首要前提並不應該是別人比你強多少,而應該是基於一種多元化的價值共識。

再比如中國互聯網的一對「好基友」——馬化騰與丁磊的故事。

1993年,馬化騰從計算機專業畢業,第一份工作是在深圳潤迅通訊做編程工程師,每月工資1100元,一干就是5年。

在潤迅工作期間,馬化騰業餘時間喜歡泡在一個深圳最大的論壇CFido上,併兼職了一個站長的職務。

有一次,浙江寧波的一個網友提出了見面的要求,作為站長的馬化騰欣然答應。

而這個網友,就是如今互聯網響噹噹的人物——丁磊,那年他年僅24歲。

丁磊是個酷愛冒險的樂觀派,他和馬化騰一樣,都是CFido的狂熱愛好者。

只不過,那一年丁磊不顧家人的強烈反對,辭去了寧波電信局的工作,跑到廣州尋找機會。

在找到新的工作之前,丁磊先見了一票網友,這其中就包括和他同年同月生的深圳青年馬化騰。

二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雖然當時都只不過是普通的打工仔,也沒有什麼共同的事業交集,但依然喜歡沒事湊在一起喝酒。

1996年,丁磊已經在廣州換了兩份工作,在第二份工作期間,丁磊利用業餘時間用火鳥系統建立了BBS,並在不久後,創辦了網易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

第三年開春,丁磊把自己創建的網易郵箱與163.net域名賣給了廣州飛華,搖身一變成了百萬富翁。

這一次,丁磊的逆襲徹徹底底刺激到了馬化騰,於是,他效仿網易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註冊了一個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正式開始了他的自主創業之路。

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雖然馬化騰在早期創業時好幾次找到丁磊幫忙,但都因為種種原因,最後並沒有直接幫上。

所以,回過頭看,丁磊之於馬化騰的最大幫助,其實並非是直接的利益互換,而是一種信息的傳遞,一種思維方式上的啟蒙。

3

最大的成本不是財富,而是溝通成本

人脈,是特定人群之間的暗號,潛台詞是:「我只跟聽得懂我話的人玩。」

很多人在尋求人脈時,經常會抱怨,那些層次高的人好像「不平易近人」「有距離感」「有些強勢」......

事實上,這種想法忽略了一個事實,即不同層次人之間的關係,最大的成本不是財富,而是溝通成本。

比如,同樣一條信息,聰明的人秒懂,有些人需要理解好半天;

又如,兩個不同層次的人之間交流,想問題的層面不同,溝通成本太高;

再如,有的人找別人幫忙,感覺對方唾手可得,但其實遠沒想像的簡單......

換句話說,凡是那些你生命中的貴人,都不是靠索求換來的,而是對方知道,你和他擁有同一種價值共識,你們是在用同一種語義交流。

比如獵豹CEO傅盛曾說,他在生命中有兩個貴人,一個是小米的雷軍,另一個,則是經緯投資的合伙人張穎。

2008年,傅盛與前老闆周鴻禕鬧掰離職,第二天,便接到了張穎的電話。

那時經緯剛剛開始在中國的業務,張穎邀請他去經緯,而他卻覺得自己更適合創業。

於是,張穎給了他一個折中的建議,讓他先到經緯學一學投資,等之後找准了方向再去創業。

要知道,當時的傅盛特別拮据,由於從360出來沒有拿到半點股權,存款只剩下小几十萬,而且太太沒有工作,小孩只有三個月,眼前面臨一大堆困難。

後來,傅盛聽了張穎的話去了經緯,但僅僅過了11個月,不安躁動的他就又跑出來創辦了可牛影像。

再後來,雷軍牽線將可牛與金山軟體合併,傅盛出任新公司的CEO。

很明顯,在張穎與雷軍看來,傅盛是一個值得幫助的人,前提是得益於他自身的激情與無畏。

正如張穎曾對媒體所說,「從傅盛來經緯的第一天起,我就知道這個人肯定留不住。」

4

人脈是成功的結果,不是前提

有人說,人脈是一個人成功的前提,然而事實上,真正的人脈是一個人成功的結果。

一個人的成功,並不是單純以財富定義的,所以,人脈的成就源自於你能透過自己吸引多少人的認同。

這好比在沒有刻意經營的前提下,別人願不願意幫你,完全是看你的綜合實力。

對於弱者而言,所謂的人脈,看起來非常華麗,實際上只是在浪費時間。

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就是可以讓人放下防禦,使人願意主動接觸。

在我看來,人脈其實也是一種產品,它的最大效果是可以幫助你快速成長,但前提是你要看透它的本質——即準確的傳遞信息,並與特定人群達成價值共識。

畢竟,人脈能帶給你的不只是利益,還有人生的方向,與思想上的啟蒙

來源:墨多先生(ID:mrmoduo)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職場視界Jobsight 的精彩文章:

稻盛和夫:「簡單」是做人和做事的最佳原則
職場必讀:帶薪年假如何休?上班期間請假多或被限制休年假

TAG:職場視界Jobs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