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透視7月份經濟數據:生產疲弱外需平穩

透視7月份經濟數據:生產疲弱外需平穩

展望未來,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正在為基建投資增速鬆綁,同時「穩就業」被提列「六個穩」之首為可支配收入下行托底

蔣冬英 李苗獻

7月份經濟增長數據呈現生產疲弱而外需平穩,生產與外需持續背離的特點,折射出當前生產下行仍是內憂所致。突出表現在基建投資增速下行及消費增速低迷兩方面,基建投資增速下行主要受結構性去槓桿政策影響而消費增速低迷則主要受可支配收入下行影響。

展望未來,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正在為基建投資增速鬆綁,同時「穩就業」被提列「六個穩」之首為可支配收入下行托底。這或部分對沖未來因貿易戰帶來的出口下行、製造業投資增速放緩及就業流失的風險。

一、生產與外需背離

7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持平於前月,增長6.0%,低於市場預期0.3個百分點。從需求角度看,內需和外需構成生產的需求源。2017年在全球貿易復甦背景之下,出口重奪經濟增長的馬車頭,使生產與出口節奏基本保持一致;但進入2018年,出口增速韌性有餘但生產活動卻逐步下降。這種背離從側面表明生產活動放緩主要受內需下滑拖累,而內需下滑表現為地方政府去槓桿導致的投資活動放緩及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下降帶來消費增速低迷。

二、投資:基建下沉而製造業上浮

從投資活動觀察,7月投資數據仍表現為製造業投資增速上浮而基礎建設投資增速下沉,房地產投資增速平穩的特點。

首先,基建投資增速下沉拖累相關原材料需求,年初以來,地方政府為結構性去槓桿的重點對象,地方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速(不含電力)由1-2月的16.1%下降至目前的5.7%。在此背景下,與基建投資需求密切相關的鐵礦石原礦量產量同比增速由2017年7.1%降至1-6月的-1.6%。

其次,製造業投資增速上浮提振製造業生產活動。1-7月製造業投資累計增長7.3%,增速為2016年2月以來的最高值。製造業投資活動加速支撐製造業工業生產活動回升0.2個百分點。從其回升的動力源觀察,民間投資是製造業企穩回升的主要動力所在,1-6月製造業民間投資增速累計增長7.7%,高於同期製造業整體增速0.9個百分點。分行業觀察,通用設備、化學原料、專用設備、醫藥及紡織投資增速反彈帶動整體增速回升而計算機通信、汽車及鐵路船舶等拖累製造業投資。

這一行業結構分布折射貿易戰對我國行業投資影響已初步顯現: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針對中國出口的2000億美元商品制裁最快將於9月初落地,而從其產品分布觀察,辦公及計算機設備製造業首當其衝,涉案金額為237.4億美元,隨後依次為勞動密集型產品,如傢具製造業、箱包、塑料製品等。由此導致短周期投資涉案產品因提前出口而加速投資,而相對長周期的投資涉案產品則因預計關稅落地放緩投資節奏。

此外,貿易戰壓力之下,我國擴大進口節奏加快,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進口替代,對相關行業生產和投資活動造成擠壓效應,而這種效應在汽車行業表現的尤為突出。7月汽車及其零部件進口關稅正式生效,7月汽車和汽車底盤同比增長50%。在汽車進口大增的壓力之下,7月汽車製造業工業增加值同比降至2015年以來的最低值,同時汽車製造業投資累計同比較前月下降1.8個百分點至6.7%。

最後,7月房地產投資增速較前月回升0.5個百分點,增速回歸至1月份-5月份的水平。上半年房地產投資增速維持平穩成為經濟增長韌性來源之一。房地產投資增速反彈或與一線城市預售許可放開有關。具體分區域觀察,一線城市集中分布的東部地區房地產投資增速反彈明顯而中部地區房地產投資增速回落,參見圖表7。從當前已公布數據的東部主要城市商品房批准預售面積觀察,北京、杭州及廣州等地商品房批准預售面積均在4月以來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上升。

展望未來,7月份建築業PMI訂單反彈至年內最高值,為基建投資傳遞積極信號,未來基建投資增速有望回升;貿易戰施壓外需,同時進口擴大擠出國內投資,未來製造業投資增速上浮空間收窄;商品房批准預售面積上升將將使房地產投資增速保持平穩。綜合來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有望小幅上修。

三、消費:失業率上升下的下滑

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同比增速較前月回落0.2個百分點至8.8%,拖累國內生產活動。2018年第二季度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累計增速較前一季度下滑0.1個百分至7.9%,居民可支配收入下行抑制了居民消費能力及慾望。

可支配收入下行又受就業狀況影響,7月31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六個穩,其中「穩就業」被提列首位,折射國內就業壓力上行。7月城鎮調查失業率錄得5.1%,為年內最高值。值得注意的是,出口是就業崗位主要提供者,貿易戰將從兩方面施壓就業。一方面,短期內貿易戰施壓我國出口進而拖累生產活動,或造成就業損失;另一方面,貿易戰將加速產業轉出,進而造成就業崗位永久流失。展望未來,在國內就業增加壓力上行背景之下,居民工資上行空間有限將繼續施壓國內消費。

(作者系興業研究公司研究員)

消費增長放緩 基建投資探底——7月份宏觀經濟金融數據點評

高玉偉

今年7月份,消費同比增長8.8%,增速比6月份低0.2個百分點,比1月份-6月份低0.6個百分點,繼5月份之後再度降至9%以下。主要關注點如下:

第一,汽車消費連續三個月負增長。儘管我國自7月1日開始較大幅度降低汽車進口關稅,但汽車消費並未如預期般顯著增長。7月份,限額以上企業汽車零售額同比減少2%,而上半年為2.7%的正增長。汽車消費連續三個月負增長較為少見,上次出現這一情況還是2001年四季度,表明當前汽車消費景氣度較低。從銷量數據也可印證,1月份-7月份汽車銷量同比增長4.3%,增速比1月份-6月份低1.3個百分點,轎車、SUV增長均放緩,MPV降幅擴大。

第二,居住相關消費增長同步放緩。由於今年以來房地產銷售增長較慢,1月份-7月份增速僅為4.2%,比去年同期低9.8個百分點,這也拉低了居住相關消費增速。7月份,限額以上企業傢具、建築裝潢材料、家用電器音響器材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1.1%、5.4%和0.6%,分別比上月低3.9個百分點、1.8個百分點和13.7個百分點。從累計增速看,1月份-7月份這三項居住消費增速分別比去年同期回落2.9個百分點、6.2個百分點和1.8個百分點。

第三,網上非實物消費增速大幅回落。今年以來,網上消費保持高速增長,但增速有所降低。1月份-7月份,網上商品和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29.3%,比去年同期低4.4個百分點,其中網上非實物消費增長顯著放緩,增速趨近於網上實物消費。網上實物商品零售額增速比去年同期高0.2個百分點,而網上非實物商品零售額增速大幅回落,比去年同期低45.3個百分點。實物消費網路化進程略有放慢,1月份-7月份網上實物商品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7.3%,比上月降低0.1個百分點。

第四,短期內消費增長難有明顯回升。首先,收入增長放緩削弱居民消費能力。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增長6.6%,增速比去年同期低0.7個百分點。其次,消費者信心回落影響未來消費意願。6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為118.2%,結束了連續8個月120%以上區間運行。第三,居民債務壓力增大。近三年,居民大量貸款購房、消費導致負債增加。此外,居民消費加速升級,更多轉向服務消費,而服務消費未能反映到當前消費品統計中,也在一定意義上壓低消費品增速統計。

今年1月份-7月份,投資同比增長5.5%,增速比1-6月份低0.5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低2.8個百分點,為1991年以來最低。主要關注點如下:

第一,基建投資增長放緩帶動整體投資探底。年初以來,受PPP項目庫清理、融資渠道收緊等因素影響,基建投資增速逐月回落,這一態勢延續到了7月份。1月份-7月份基建投資同比增長5.7%,增速比1月份-6月份低1.6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低15.2個百分點,為2002年以來最低。基建投資與整體投資增速進一步收斂,1月份-7月份二者之差縮小至0.2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收窄12.4個百分點。公共設施管理業和道路運輸業在基建投資中佔比最大,增速分別比1月份-6月份低1.5和0.4個百分點。

第二,製造業和民間投資回暖孕育經濟增長動能。1月份-7月份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7.3%,增速比1月份-6月份、去年同期高0.5和2.5個百分點,比整體投資高1.8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回升;民間投資同比增長8.8%,增速比1月份-6月份、去年同期高0.4個百分點和1.9個百分點,比整體投資高3.3個百分點。製造業中,通用設備、專用設備製造業增速分別比1-6月份回升2.4和1.9個百分點,醫藥製造業、有色金屬加工業、化學製品業降幅明顯收窄。製造業和民間投資回暖,表明經濟增長內生動能有所恢復。

第三,各地區投資「冷熱不均」改變區域投資格局。過去兩年,西部地區投資增長均為全國最快,而東北地區則均為最慢,今年這一格局有所改變。1月份-7月份,東部和中部地區投資加快,同比分別增長5.8%和9.3%,分別比1月份-6月份高0.3個百分點和0.2個百分點;西部和東北地區投資放緩,同比分別增長2.3個百分點和3.3個百分點,分別比1月份-6月份低1.1個百分點和3個百分點。可見,東部地區投資增長相對平穩,略高於全國水平;中部地區投資增長最快,經濟發展勢頭較好;西部地區連續三個月投資增長最慢,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東北地區投資增速雖轉負為正,但增速依然較低。

第四,投資有望迎來築底企穩。從財政政策看,前7個月我國僅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5000多億元,8月份-12月份將發行約8000億元,這些資金會優先保障在建項目,同時財政支出進度加快,有助於緩解基建等投資資金緊張狀況。從貨幣看,調控部門推動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鼓勵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融資,一些有市場前景、符合產業政策的項目將獲得更大支持。工業企業盈利高增長、服務消費增長較快,將刺激製造業和服務業投資穩定增長,預計投資將逐步企穩回升。

(作者系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大投票(小投票今天放假)

在國家稅務總局介入影視行業稅收調查後,由「陰陽合同」所引發的對明星稅務與天價片酬的關注度,正不斷走高,相關政策似乎也在逐步收緊。承接此前中宣部等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加強影視行業亂象問題整治的《通知》,日前,優愛騰三大平台聯手六家影視公司發布聲明稱,未來無論何種價位的明星,一部劇的總片酬(含稅)將不得超過5000萬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