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醫藥報:教學門診助「醫學生」向「醫生」蛻變
轉自:中國中醫藥報 2018年8月20日六版
在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中醫內科診室內,醫學生小王正在為一位長期失眠的患者辨證處方,在一旁的龍華醫院中醫示範科魏華鳳副主任醫師對小王的診治過程進行適時的指導,在患者離開後魏華鳳還從辨證要點、基礎理論、臨床特點和名醫經驗等方面進行了細緻的講解和點評。
中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何幫助本科醫學生將理論知識更好地應用於臨床,引導他們更快地適應「學生」向「醫生」角色的轉換,提升醫學生的崗位勝任力,增強職業自豪感和獲得感,一直是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教學團隊思考的問題,在上海中醫藥大學的領導下,醫院經過充分調研,啟動教學門診建設,以教學門診為抓手打造本科醫學生職業能力提升的孵化器,搭建醫學生職業角色轉化的橋樑,做好醫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啟動中醫內科教學門診
構建教學門診運行體系?
2014年,醫院以中醫示範科為主體,克服門診診室緊張的困難,整合協調門診醫療資源,騰挪空間開啟中醫內科教學門診建設。根據實習大綱的要求,科室預約典型病人,每次教學門診控制預約患者人數5名左右,並提前做好患者溝通解釋工作。同時,改變現有「老師接診,學生抄方」的門診教學形式,由學生在老師指導下獨立接診,運用中醫四診採集病史,分析病因病機,進行辨證論治和處方用藥,並對疾病做出預後轉歸評估。老師則轉變角色,主要對學生接診的過程進行分析指導,對學生處方用藥進行質量把關。龍華醫院副院長劉萍表示,通過教學門診形式希望實現從授人以「魚」向授人以「漁」的轉變,在真實的臨床環境中鍛煉醫學生基礎知識應用能力、醫患溝通能力和臨床思辨能力。
為規範教學門診的運行管理,龍華醫院建立了系統的教學體系,制定《龍華臨床醫學院中醫教學門診建設方案》(下簡稱方案),從建設目標、建設方案、組織管理和考核評價等方面整體規劃。方案將教學門診分為抄方、試診、襄診3個階段,並明確每個階段的教學目標:抄方階段,學生記錄帶教教師的臨床診療過程,熟悉門診診療程序,梳理和總結帶教教師的臨診思路和特色診療方法;試診階段,學生在帶教教師的引導下接診患者,在試診記錄單上完成門診病曆書寫並制定理法方葯,接受帶教教師的評閱和指導;襄診階段,對具有試診學習經歷的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診療全過程,完成門診病案書寫並制定理法方葯,接受帶教教師的簽字確認。同時,根據學生知識結構和認知規律,建立SP問診(問診示範)-病人預約-接診病人-辨證施治-處方用藥-教師點評-處方修改-療效隨訪等遞進式的教學流程。完善制度建設,編寫《中內教學門診師資遴選要求》《本科實習學生門診實踐制度》《中內教學門診患者遴選基本要求》等系列管理制度,確保各項教學工作有序規範地開展。
組建跨學科師資團隊
打造師生成長共同體
讀經典、跟名師、做臨床是中醫人才成長的基本規律。教師的知識結構、臨床能力和教學能力是確保教學門診質量的關鍵。為此,龍華醫院又是如何轉變理念,加強與大學基礎醫學院建立院院合作關係?
醫院積極創新機制,對於符合條件的上海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老師,開通醫院門診工作許可權,分別邀請基礎醫學院各家學說教研室和內經教研室優秀教師參與醫院教學門診工作,夯實學生中醫經典功底。依託醫院豐富的名醫名師資源,通過政策引導,加大教學門診臨床師資的投入,上海市名中醫蘇勵教授,上海中醫藥大學金牌教師魏華鳳、李明、曲環汝等一批批優秀教師成為教學門診的骨幹師資,在全院組建了一支名醫名師領銜、基礎與臨床有機融合的跨學科師資隊伍,對每個病種,分別從基礎、臨床和名中醫經驗傳承等不同角度對學生進行全面指導,幫助學生樹立立體化的思維結構。同時,完善組織管理框架,設門診總帶教一名,協助負責教學門診的日常運行管理。
教學門診工作涉及學生培訓、病人預約,教學準備、學生管理、資源建設,病人隨訪等多項工作,教學環節多、流程多,教學環境相對開放,各類患者背景不一,增加了教學過程中的不可控因素。龍華醫院教學處副處長吳曉莉介紹,為保障教學門診的正常開展和臨床工作的安全運行,醫院組建3支隊伍服務於教學門診工作。學生SP隊伍(SSP),選擇熱愛教學工作,具有一定表演能力,樂於為大家服務的學生,經醫院統一培訓後成立SSP隊伍,服務於本科實習學生臨床技能培訓;中醫臨床思維實訓團隊,遴選優秀教師,以常見病、多發病為對象,編寫SP接診教案,以SSP為抓手,對即將進入帶教門診學習的本科學生開展問診能力專項培訓;教學助理,依託研究生選撥教學門診助理,協助門診教師做好病人預約,學生管理和各類門診教學資源建設。建立了《SSP遴選培訓標準》《教學助理職責要求》等各項管理制度及相應的考核機制。在教學門診運行過程中,師生協作、共學共悟、雙向提升,在臨床實踐教學中探索打造新型師生成長共同體。
五年創新探索
人才培養效應初顯
五年來,龍華醫院中醫內科教學門診完成約500餘名本科生帶教任務,授課對象涵蓋5年制、8年制和港澳台、留學生等多個本科生群體,先後多次被學生評為「最有收穫的實習帶教科室」。通過教學門診建設,切實提高了學生的臨床能力,2016年龍華醫院本科生參加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師資格認證中心主持開展的中醫類別執業醫師分階段考核實證研究(第一階段)的考試,成績名列前茅,以絕對優勢高於其他參試學校平均水平;也豐富了教學資源,建立了帶教門診案例庫和帶教門診視頻資源庫,為中醫臨床教學積累了寶貴的教學資料;促進了教學研究的發展,申報相關教學改革課題3項,榮獲上海中醫藥大學優秀教學團隊1項,撰寫相關教學論文3篇。龍華醫院教學門診建設經驗也在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臨床教育研究會發言交流,獲得與會專家的高度認可,並先後接受國家中醫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督導和教學部本科審核評估專家現場觀摩,形成了良好的社會效應,推動了教學門診內涵式發展,2017年榮獲上海中醫藥大學教學成果獎1項、上海市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
龍華醫院副院長劉萍介紹,在總結中醫內科教學門診建設經驗基礎上,2018年醫院啟動了新一輪教學門診建設,先後增設心病科、肺病科、脾胃病科、腎病科、風濕病科、中醫外科、中醫兒科、中醫婦科、針灸科等專科教學門診建設,與中內教學門診相比,新一輪教學門診具有參與學科多,參與教師多,專科特色明顯等特點,按照教學門診與臨床實習緊密結合的建設原則,全院共約10個本科帶教科室加入新一輪教學門診建設過程中,每月開診頻次近40次,希望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學科平台和更多臨診實踐機會。
人才是衛生與健康事業的第一資源。作為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同時也是上海中醫藥大學龍華臨床醫學院,龍華醫院承擔了本科生、研究生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等一體化的人才培養工作。50餘年來,醫院始終堅持本科教學基礎地位,堅持以育人為本,立德樹人為宗旨,強化臨床實踐能力培養為目標,以質量作為醫學教育的生命線,轉變理念,優化結構,將本科教育質量作為激活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升的奠基石,服務健康中國建設。


※龍華醫院肛腸科王琛:「小肛腸」也能有「大天地」
※國醫大師劉嘉湘:扭轉以「攻殺」為主的治癌方向,首倡「扶正治癌」
TAG:上海龍華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