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十幾歲成名,八十年代時尚摩登代表,她如今仍是衝破次元壁的偶像

十幾歲成名,八十年代時尚摩登代表,她如今仍是衝破次元壁的偶像

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之際,新京報獨家專訪了文體娛領域的四十位「先鋒」人物,他們分別在不同的領域取得了開拓性的創新和耀眼的成就。新京報將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陸續推出這些改變了時代的「先鋒」人物專題。時評版會對應這些專題,刊載記者與這些人交談過程中的生動細節,展示他們的過人魅力和精彩人生。

多次採訪,難以動筆的採訪對象

寫上篇報道之前,我一共採訪過張薔三次,中間跨了四年。前兩次采完,都覺得可以寫出來,可一動筆,又覺得差了點什麼。那是一種直覺上的缺憾,張薔太過清晰的人生節點,似乎應該隱藏著一條迥異他人的行為邏輯。直到成稿前最後一次採訪,才篤定張薔對很多事並沒有明確的判斷標準,她的人生幾乎完全依賴於強大的審美能力,以及根據這種審美能力所作出的反應。她成名時只有十幾歲,那些被傳唱甚廣的歌曲都是少年心事,並非大時代下有意的抒情。

新京報8月17日版。

她在音樂審美上的自覺,使她可以代表那個時代的進步,也可以超出那個時代的束縛,這或許也是她再度走紅的原因。

張薔不像大多數藝人關心寫成什麼樣,什麼時候見報。對她來說,採訪就像用聊天的方式回憶過去,她聊完便拉倒,寫成什麼樣是記者的事,她既不催促,也不干擾。有時候她被自己的回憶觸動,會再展開講一講,很多原本平行的人事瞬間有了交集。

張薔是最好的那類採訪對象,表達時觀點、細節都有,講述也輕鬆有趣,甚至頗具畫面感,我一直覺得她有文學天賦。後來她說自己曾應出版社邀約寫過自傳,但寫到一半就不想寫了,看過片段章節的人都覺得寫得生動,包括編輯。她說有些曾經發在了網上,隨後找給我,後來,她忘了。

狀態滿滿的張薔。

採訪外的日子,我們也在一些活動上碰到過,有一搭沒一搭地說上幾句,她一直狀態滿滿,無論生命力還是姿態,都是昂揚的。我是天生頹,但容易受環境感染,所以每次遇到她,我都能積極個把小時,與看她演出時的感受很相近。

她的歌是少年們精神上的血色浪漫

錄音棚歌手是張薔給自己的定位,因為登台演唱會有些緊張,不過在當媽媽後這種緊張有了一定減少,如今她在舞台上非常自得,颱風性感、從容、具有感染力,就像她在採訪中描述上世紀八十年代登台時的心理,「我是來展示自我的」。音樂人蘇陽曾寫過一篇《在螺絲釘的耳朵里唱歌》,寫張薔的歌對八十年代西北少年的影響,味道像精神上的血色浪漫,裡面有一句話,誰佔領街頭,誰就是偶像。一下子把張薔的歌,從時髦摩登這樣的都市評論里,帶向了另一個更寬闊的世界,張薔也有了點江湖兒女的感覺。如果把時間拉回八十年代,無論歌聲還是形象,張薔的確可以代表一種來自民間的叛逆。

張薔是那個時代精神上的血色浪漫。

張薔沒看過蘇陽的這篇文章,但聽過音樂,在第二次採訪時,聊到當下電子樂的話題,張薔說,中國電子音樂人應該去國外看看,而蘇陽這樣的音樂人應該去國外演。張薔的聽覺開闊,很少受限於風格,關注的只是音樂本身,在簽約摩登天空後,她最開始想合作宋冬野,希望能翻唱一版《董小姐》,不過一個月之後,《董小姐》在選秀節目中忽然走紅,她便放棄了翻唱的想法。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民國與八十年代是被過度包裝和意淫的兩個時期,似乎它們分別代表著名士雲集與大師輩出,只要提及便與有榮焉。民國已徹底成為往事,八十年代則還在繼續,已取得話語權且愛發言的娛樂風雲人物如今大多面目可疑,在這點上,張薔有難得的真誠與可愛。她從沒停滯在過去的舊夢中,每一刻都會認真對待,無論光鮮的日子,還是沉寂的時間,她都能從音樂中得到快樂,都會熱愛美好的一切,她的音樂也始終在傳達這些。或許正因為如此,張薔輕鬆穿越了次元壁,被年輕一代的歌迷喜愛,重新佔領街頭,成為偶像。

作者:湯博(新京報記者)

責任編輯:阿爾法醬

圖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Fun娛樂 的精彩文章:

《中國新說唱》海選1萬人選71位,李斯丹妮等參賽,且這次不唱錢
這位白髮老爺爺,你一定「聽」過

TAG:新京報Fun娛樂 |